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例题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例题解析
(1)
【例1】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是
A.血清中的抗体
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
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解析: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应该是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反应,血清中的抗体可以清除抗原,这是一种免疫反应;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是能够加强效应T细胞功能和T细胞分化功能的物质为淋巴因子;而皮肤细胞上的抗体是过敏原进入人体内形成并吸附的,当它与过敏原接触时,可产生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病理反应。

答案:B
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基础之上。

【例2】关于效应B细胞的来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效应B细胞多数来源于B细胞直接受到抗原的刺激
B.记忆细胞在处理抗原后能够产生效应B细胞
C.效应B细胞产生于T细胞呈递抗原后
D.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为效应B细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免疫细胞的关系。

效应B细胞的来源可能是:抗原首次侵入机体时,T淋巴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或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形成相应的效应B细胞;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淋巴细胞,记忆B淋巴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答案:C审清题、掌握方法、明确实验设计题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

【例3】(2003年江苏高考题)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遭到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GT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

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GT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

请回答:
(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_________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_________与该动物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

(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
(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GT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

解析: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题目中的新型个体(Aa)控制GT酶的基因中仍有一个A具有表达功能,会产生抗原——多糖类物质,与人体的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该个体不能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但是,用常规杂交的方法,Aa×Aa→1/4aa,即为GT酶的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

答案:(1)免疫抗体抗原(2)不能,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GT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3)能,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GT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GT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

基因控制性状的表达。

完全显性遗传
(2)
【例1】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解析: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即抗原在人体内出现后刺激淋巴器官而产生的,用以对抗特殊的抗原物质,因此抗体参加的免疫活动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而溶菌酶、白细胞和消化液等虽然也能杀死侵入人体的病菌,但不是针对某一种特殊的病原体,几乎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不是针对某一种特殊的病原体,几乎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抗原进行的免疫。

【例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和肝脏
解析: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淋巴结等。

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属于识记的内容。

学生容易选错D答案,溶菌酶属于杀菌物质。

【例3】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解析: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学生只要准确掌握“抗原、抗体”概念,就能轻松得分。

血清里面含有抗体。

答案:D
点评: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知识是选修教材的基本概念的再现,高考试题一般对选修教材知识的考查,多以这种形式直接考查知识,不涉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例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解析:一只小鼠的皮肤对于另一只小鼠来说属于抗原,当抗原物质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是因为T淋巴细胞是在幼年动物的胸腺中形成的,切除胸腺就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形成。

答案:B
点评:考查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来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淋巴
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过程是: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流流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

另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B淋巴细胞。

【例5】先天无胸腺的幼鼠,其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解析:幼鼠先天无胸腺,则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必不可少的;在体液免疫中,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呈递的途径也因没有T淋巴细胞而中断,这样就只有少数抗原能直接刺激B细胞;因此该幼鼠细胞免疫能力全部丧失,只能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同时考查了胸腺的作用,是比较容易错的题。

【例6】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是()
A.血清中的抗体
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
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对体液免疫中的抗体与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作用的认识,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是清除抗原;而皮肤细胞上吸附的抗体不是清除过敏原,而是产生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

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应该是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反应,血清中抗体是清除抗原,这是一种免疫反应;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是能够加强效应T细胞功能的物质,而皮肤细胞上的抗体是过敏原进入体内吸附并形成的,当它与过敏原接触时,可产生湿疹、麻疹等病理反应。

答案:B
点评:由题可知,书上出现的一些小知识点也不能忽视,如白细胞介素,这些与重要考点相关的内容也常作为命题的一个来源。

【例7】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又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是不同的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解析:学生往往会选B。

其实各种免疫苗的注射,机体所产生的记忆细胞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体内产生的抗体有些存留的时间长(如天花病毒的抗体),有些存留的时间短(如流感病毒的抗体)。

由于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所以在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也只能对这种流感病毒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对其他种类的病毒都无效。

而且注射流感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并不是永久性的。

答案:D
点评:本题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考查抗体的特性,这类题型在高考中比较常见,在复习时对与生活、生产、实践等有联系的知识点须认真仔细的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