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区域城市化发展”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一、单选题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开封为新兴副中心,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
读“中原城市群范围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中原城市群体系中( )A.郑州市的城市功能洛阳市也都具备B.焦作和开封是同一级别的地区性中心地C.焦作辐射范围覆盖济源、洛阳、新乡的全部D.为了发展河南经济,不同层次的城市需要均衡发展2.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促进郑州市城市规模和等级提升的因素有( )①重要的交通枢纽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丰富的矿产资源④省会城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某高度繁荣的大都市,区域管辖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下表为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构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该城市局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判断制衣、印刷、出版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1/ 9A.甲B.乙C.丙D.丁4.该城市的地铁站多分为上中下多层,像个地下城市。
这样规划建设的根本原因是A.资金充足,技术先进B.为方便乘客换乘、出入C.人多地少,用地紧张D.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5.该城市是A.香港B.上海C.广州D.大连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区某城市局部微规划示意图。
图中砂层和砾石层由上部砂层和下部砂石层两层组成。
该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层含水量一般未达到饱和。
入渗率是指一次降水过程中从地表渗入土层的水量占本次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坡地>浅凹绿地>停车场B.停车场>浅凹绿地>坡地C.浅凹绿地>停车场>坡地D.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7.若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图中坡地入渗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越大,入渗率越大B.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C.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大D.土壤粘度越大,入渗率越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检测题(含答案)8.读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附注:图中序号代表村落),试判断其中最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7城市专题练习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7 城市专题练习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题号二三四总分得分、选择题1. 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 .文化底蕴深厚B .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陆交通便利 2. 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 .行政功能为主B .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 .经济功能为主 2.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2.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___________C 、城乡协调发展______________、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____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____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下图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A 、⑥①② B. ⑤③⑥C.③②④D. ①④⑤4.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 、行政区 _______________B 、商务区C、住宅区_____________ D 、工业区2. 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A 、丘陵地区 _______B 、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 D 、沟谷地区5.图甲、图乙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 15 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图甲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 东部人口增长较慢2. 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 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6.城市热岛已成为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训练题(含答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城市与城市化我国东部某市为促进城市进一步合理发展,规划建成了新的城市功能区,下图中①为该市老城区,②③④为城市新区。
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的是( )A.M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B.②为重化工业区C.③为中心商务区D.④为高新产业区2.随着该城市新功能区的建成,四个城市功能区人口平均密度增长最快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如图示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B.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4.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户籍管理趋严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D.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如图示意)。
据此完成5-6题。
5.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湘、鄂、院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B.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C.“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D.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6.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 )A.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B.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C.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D.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城市首位度是用来反映地区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的指标,一般用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之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的城市首位度(横轴)及其相对于2000年的变化(纵轴)。
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城市首位度变化特点,对四类省份分类正确的是( )A.类组Ⅰ——高首位度扩散B.类型Ⅱ——低首位度集聚C.类型Ⅲ——高首位度集聚D.类型Ⅳ——低首位度扩散8.甲省可能是( )A.山东省B.辽宁省C.陕西省D.广东省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总价与年度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住宅的支付能力。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训练卷(二)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地 理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下图中甲是哈萨克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国1997年将首都由甲迁至乙,丙为该国的重工业中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哈萨克斯坦A .终年严寒B .降水稀少C .森林广布D .多高原山地2.哈萨克斯坦的河流 A .多源远流长,水量丰富B .多发源于我国,向西注入海洋C .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D .多为内流河,水量季节变化大3.甲市不适合继续作为首都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边境,安全受到邻国威胁 ②周围沙漠广布,环境条件差 ③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④距其他城市较远,与国内其他城市联系不便 A .②③④ 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4.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 .①②B .①④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②③D.②④5.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新高中高考地理第二轮总复习重点训练题19 城市化及答案新人教版

重点训练题(十九) 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解析:2040年郊区人口比例开始超过了乡村人口比例,在同一个区域内此时期人口具体数量也是郊区人口数超过了乡村人口数。
答案:B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解析:根据图中乡村人口比例及变化,即可判断出相应城市化水平及变化。
201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50%,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2030年达到65%左右。
答案:A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A.交通运输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形、气候D.城市规模4.该城市在图示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与该城市的经济、交通、城市规模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自然因素对图示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影响相对较小。
第4题,城市化的出现可使郊区和城区外围地带经济得到发展,工业、商业、零售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逐步向郊区转移,使郊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大量投入,使郊区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答案:3 4D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完成5~6题。
5.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过程B.郊区城市化过程.逆城市化过程D.城乡差别拉大解析:在A→E的过程中,该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是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篇常考热点增分练热点1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1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经济圈又称城市群集合,是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2020年1月,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
下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形成得益于( )A.区域间人口流动 B.城市空间格局变化C.生产要素的集聚 D.交通通信方式发展2.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郊区城市化 B.解决城市环境问题C.优化城市分工协作 D.提高中小城市等级[2021·德州二模]2021年4月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杭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下图)。
通过调整,进一步解决杭州市城区“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
据此完成3~4题。
3.调整后,上城区( )A.服务等级提高 B.重点发展工业C.服务范围增加 D.交通更加便捷4.杭州市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直接目的是( )A.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B.扩大城市规模和影响C.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D.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2021·厦门市模拟]2019年12月7日,《2018~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正式发布并指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关注经济与环境相协调。
现对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进行评量,再将得分排序做比较,得出各城市的发展类型(下图)。
若经济排名比环境排名靠前2位以上,则认为该城市“经济先行”;反之为“环境先行”;若二者排名差距小于2位,则视为“同步发展”。
据此完成5~6题。
5.与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现状描述相符的是( )A.上海与南通经济水平相当B.池州的经济水平高于无锡C.常州的环境质量优于杭州D.上海的环境质量位居前列6.在我国主要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高于京津冀城市群,这是因为珠三角( )①人才多且环保技术更先进②有更多的外资提供资金保障③产业结构中轻工业比重较大④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021·湖南湘潭市调研]截止到2020年5月26日,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已顺利完成七个年度的省界调水任务,累计调引长江水46.24亿m3。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区域城市化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达标检测]1.(2019届高三·深圳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州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四大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3年兰州市启动了主城区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方案,计划利用5年时间,有序推选主城区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及远郊县区产业园区搬迁改造,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城市布局更为合理。
截至2016年底,兰州市共有107户企业启动实施了“出城入园”。
如图示意兰州“出城入园”路线(箭头粗细表示迁移企业的多少与规模)(1)归纳兰州市“出城入园”搬迁企业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简述企业“出城”对兰州主城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3)分析大型企业“入园”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4)简析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社会性基础设施。
解析:第(1)题,兰州市“出城入园”搬迁企业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主要结合材料从兰州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的特点角度分析。
由材料可知,兰州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工业体系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四大工业为主体,所以这些企业一般具有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废弃物多,对环境影响大,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设备陈旧,急需改造。
第(2)题,企业“出城”对兰州主城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企业外迁对于城区交通、环境及合理布局的影响角度分析。
第(3)题,大型企业“入园”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工业集聚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基础设施角度考虑,企业“出城入园”集聚于兰州新区及远郊县区产业园区,可以共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废弃物的处理看,利于相关企业之间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提高经济效益;从资源利用率看,利于开展分工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市场竞争力看,企业搬迁利于促进设备更新,快速实现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4)题,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社会性基础设施主要从交通、商业、医疗及娱乐设施等角度分析。
近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千米”的问题。
下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1~2题.1。
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A。
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C。
商业区和仓储区D。
市政区和园林区2.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具有的优势是( )A。
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B.体积小、可随意停放C。
操作灵活,可取代公共汽车D.能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在夜晚休息时间段,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大,而在白天数量最少,符合住宅区特征;乙功能区共享单车在白天数量最多,应为商业区。
第2题,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共享单车体积小,但不能随意停放;共享单车虽然操作灵活,但速度慢,不适合长距离骑行,不能取代公共汽车;共享单车不能满足各种出行需求.答案1.B 2。
A读某城镇略图,完成第3~4题.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BDDD C A B B 答案C CA B C14 23 18 24 19 题号22 15 20 16 25 17 21ACDACBBBACCB答案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B(2分)27.(10分)(1)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城市与城市化”专题检测Word版含解析

[ 专题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新城市主义是 20 世纪 90 年月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新城市主义主张成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m(5 ~10 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成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如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达成1~3 题。
1、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穷度延伸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备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致使的住宅紧张2、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合于()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中等城市的家产构造调整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3、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益影响是()A、知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敬传统独到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防止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分析: 1.A 2.C 3.D第1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
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穷度延伸。
不可以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备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致使的住宅紧张问题。
第 2 题,新城市主义是20 世纪 90 年月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
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认识决城市化问题,适合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
城市内规划,不属于城市群范围的合理布局。
第 3 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益影响是防止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
公交是短途客运,不可以知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与尊敬传统独到的建筑风格没关。
(全国通用版)最新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综合升级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模)下图为某内陆国主要城市及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示甲地区有两个雨季,分别是2—3月和7—9月,年平均降雨1 550 mm。
其原因是( )A.2—3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B.2—3月受赤道低压的控制C.7—9月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D.7—9月位于西南风迎风坡2.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河湖C.土壤D.矿产答案:1.D 2.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该地是埃塞俄比亚,降水主要来自高原地形雨。
7—9月,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受低气压带控制,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
第2题,该国位于热带高原上,高原边缘气候闷热,高原面上较为凉爽,所以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2017·安徽宣城调研)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为924.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4.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答案:3.A 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夏季降水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4%,计算可得,该地全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应当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D两项错。
而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看,有板栗、茶园及柑橘等,说明地势起伏大,应当为山区,A项正确,C项错。
第4题,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径流系数小,说明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多,水土保持效果好。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习题精选八十四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习题精选八十四
第1题【单选题】
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绘制的某城市多日平均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影响图中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河流
图中M地形成商业区的主要原因( )
①多条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②处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
③工业较发达,提供的化货物较多④位于市中心,吸引的消费者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环境质量下降
B、食品价格大增
C、产业转型升级
D、交通拥堵加重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生态环境好②服务设施齐全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阶段水平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2

阶段水平检测(二)——城市与城市化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 A解析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答案 B解析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区域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答案 D解析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城市化的速度是由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考能检测ⅳ城乡规划

2019 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考能检测- ⅳ城乡规划1、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1) 图 b 与图 a 对比,城市用地规模显然________,城市人口数目呈________趋向。
(2)该城市建立了 ________城和 ________区。
请简述这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由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由。
答案: (1) 扩大增加 ( 增添 )(2)卫星城市新分别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益于保护和改进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展等(4)中心区气温较高。
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批热量。
2、某地理兴趣小组展开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采集的资料。
阅读资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 1: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那么。
比方“攻位于汭” ( 汭;河流内湾环绕处,为凸岸 ) 、“坐北朝南”等,都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资料 2: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表示图及相关要素。
(1)依据以上资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双方面分析古代聚落平时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由。
(2)利用天气相关知识解说我国北方地区房屋为何坐北朝南建筑?答案: (1) 安全:凸岸有河水三面环绕,有益于军事防守;农业:凸岸河水流速较缓,有益于泥沙堆积,土壤形成。
(2) 我国北方地区中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坐北朝南有益于采光( 光照条件好) ;冬天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
3、 (2018 ·杭州模拟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检测试卷二新必修22

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8·北京市东城区会考模拟)下图为“北京局部城区工作日9时路段双向拥堵平均情况示意图”,该路段车流以私家车、出租车为主。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所在区域属于( )A.住宅区B.工业区C.文化休闲区D.中心商务区2.若实施除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则有利于北京( )①缓解道路拥堵②减少汽车保有量③改善大气质量④分散大城市职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图中甲所在区域位于城市中心部分,交通通达度高,靠近国贸,属于中心商务区,D对。
第2题,若实施除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则有利于北京缓解道路拥堵,①对。
不会减少汽车保有量,②错。
行驶汽车数量减少,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③对。
单双号限行,不能分散大城市职能,④错。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区和等时线示意图”。
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读图,回答3~4题。
3.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南B.东C.西D.北4.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B.住宅区、商业区、绿地、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在相等的时间向南到达的最远,显然车速最快。
第4题,居市中心的乙应为商业区;甲在外围适宜布局工业区;丙居中心区偏外且面积较大为住宅区;西北部有绿地,对保护环境有利。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C.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少D.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6.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B.b<cC.b<dD.c>d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从左图可以看出,图中共有四级城市等级,城市甲的等级比城市乙高,服务范围应比乙广。
2019高考地理二轮练习资料:2第二章章末整合提升_图文

1.考查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2.考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及发展阶段。 3.考查我国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我国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依据下表,绘制出我国改革开放30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
4
(5)下面漫画《不堪重负)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主要问题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5
【解析】 第(1)题,结合我国大、中、小城市发展的现状回答。 第(2)题,在绘制折线图时,首先结合表中数据确定出横、纵坐 标并画出坐标轴,然后在坐标图中画出相应的点,最后将各点 用折线连接即可。第(3)题,结合表中数值,我国目前城市化处 于加速阶段。第(4)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 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 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势必增加城市环境压力,引发城市社会 问题。第(5)题,从漫画中很容易判断出城市交通非常拥挤,解 决该类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城市通行能力和减少车排序型选择题一般要求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照时间、空间 分布、程度高低、发展过程等进行排序。所以,要求学生首先 理解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掌握地理现 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然后结合题干 的要求进行排序。
8
2.解题指导 解答这类选择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搞清楚要排列 的是什么地理事物或现象,再结合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涉及的 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按照程度高低、发展过程等进行排 序。在几个选项中,一般只要确定两到三个事物或现象的顺序 就能得到正确选项,所以在排序时,应该首先把自己最熟悉的, 最有把握的内容进行排序,然后逐项进行排除,这样才能保证 答案的正确性。
精品2019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 城市与城市化 新人教版必修2

章末综合测评(二) 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1.B 2.C[第1题,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经济活动繁忙,在城市中土地价格最高。
第2题,甲区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有利于工业布局;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用地为主;丙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土地价格低,基础设施较差。
]下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各时间点该租赁服务点自行车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时大于15时B.11时大于12时C.10时大于11时D.17时大于18时4.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 )A.仓储区B.工业区C.住宅区D.风景区3.A 4.D[第3题,读图可知,该服务点在14时借车数量与还车数量相当,15时借车数量远大于还车数量,所以14时自行车数量大于15时。
第4题,图示反映该地区的借车高峰主要在上午9~10时和下午14~16时,反映与游客的高峰期一致,故判断可能为风景区内。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导学号:17252048】5.在图中,③区(CBD)(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C.内部分区明显D.环境质量最差6.①②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
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5.C 6.A[第5题,③区为中心商务区,常住居民不多,大多为流动人口,但内部分区明显。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

第二单元《城市与城市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图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①城市人口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③城市数量增多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韩国首尔市打造水循环利用系统,欲将首尔市打造成“水循环城市”。
下图为韩国首尔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2.首尔为打造水循环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人工降雨,以增加城市地表水可用量B.修建蓄水池,储存多余的地表径流C.打破水泥路面,让雨水直接补给深层地下水D.在市区内大面积植树造林,以增加蒸发量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立交桥下、低洼地区往往积水成灾,出现交通中断,甚至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现象,影响城市正常运转。
读“某城区降雨径流与不透水面积关系图”回答下列两题。
3.该城区()A.降雨量相同,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径流量越小B.径流量相同,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降水量越大C.不透水面积比例越大,单位降水量产生径流越大D.降雨量越大,不同透水面积比例对应的地表径流的差值越小下图为北京市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该功能区是()A.住宅区B.行政区C.工业区D.商业区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5.如要在城市中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A. A地B. B地C. C地D. D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一道中梁山将武汉市九龙坡区分割为东西两城。
在东城提档升级的同时,九龙坡区以东西协调发展为题,通过“西城再战”,全面拉开了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发展的城市框架,引领九龙西城的30多万居民从“城镇时代”向“城市时代”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达标检测]
1.(2019届高三·深圳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州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四大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13年兰州市启动了主城区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方案,计划利用5年时间,有序推选主城区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及远郊县区产业园区搬迁改造,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城市布局更为合理。
截至2016年底,兰州市共有107户企业启动实施了“出城入园”。
如图示意兰州“出城入园”路线(箭头粗细表示迁移企业的多少与规模)
(1)归纳兰州市“出城入园”搬迁企业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简述企业“出城”对兰州主城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3)分析大型企业“入园”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4)简析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社会性基础设施。
解析:第(1)题,兰州市“出城入园”搬迁企业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主要结合材料从兰州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的特点角度分析。
由材料可知,兰州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工业体系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四大工业为主体,所以这些企业一般具有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废弃物多,对环境影响大,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设备陈旧,急需改造。
第(2)题,企业“出城”对兰州主城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企业外迁对于城区交通、环境及合理布局的影响角度分析。
第(3)题,大型企业“入园”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工业集聚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基础设施角度考虑,企业“出城入园”集聚于兰州新区及远郊县区产业园区,可以共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废弃物的处理看,利于相关企业之间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提高经济效益;从资源利用率看,利于开展分工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市场竞争力看,企业搬迁利于促进设备更新,快速实现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4)题,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社会性基础设施主要从交通、商业、医疗及娱乐设施等角度分析。
答案:(1)企业规模大,占用土地多;运输量大、产量高,排放废弃物多;厂房设备陈旧,急需改造升级。
(2)大型企业搬迁出城,可以有效改善主城区环境质量,缓解交通拥堵;企业搬迁腾出
的土地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功能区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
(3)企业“出城入园”集聚于兰州新区及远郊县区产业园区,可以共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于相关企业之间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提高经济效益;利于开展分工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搬迁利于促进设备更新,快速实现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4)工业园区应当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网络,密切与主城区的联系;根据人口远期规划,加快购物中心、商业网点、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重视环境的绿化、美化,重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理石(岩)是地壳中原生的各类石灰岩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现代社会对大理岩的大规模开采、工业化加工、国际性贸易,使其装饰板材大批量地进入建筑装饰装修业。
云南省大理市,以质量好、储量大、埋藏浅的大理石矿藏而扬名中外。
云南省大理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自古以来大理白族(当地主体民族)的能工巧匠们常选取具有成型花纹的大理石通过人工切凿、打磨,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画面特征制成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茶具、石臼,以及桌面、凳面、靠背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目前大理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1)简析有利于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2)试述大理石矿藏开发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简析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在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简述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大理石矿藏对大理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有利于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可以从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等方面回答。
第(2)题,大理石矿藏开发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从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化及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第(3)题,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在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困难,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市场需求不足、人才缺乏等方面回答。
第(4)题,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大理石矿藏对大理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从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地质灾害增多、破坏旅游景观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等方面回答。
答案:(1)大理市在地质历史上经沉积作用形成了巨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高温高压的环境使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内力作用使当地地层持续隆起;长期接受外力侵蚀,使矿床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
(2)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经济收入;促进了城市化;改变了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推动了民族进步,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形成;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
(任答三点即可)
(3)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市场需求不足;当地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工业基础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
(4)加速了大理石的枯竭;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地质灾害增多;破坏旅游景观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冲击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失传。
(三个方面各任答一点) 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能否协调发展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际上一般采用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发展,国际公认的较合理水平为1.4~1.5,小于比值为滞后城市化,反之为过度城市化。
如图为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分析示意图。
(1)概述图示时期成都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性的特点。
(2)说明2001~2005年成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及其原因。
(3)成都市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和图上的数值可知,成都市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比值:1978~1995年小于1.4,1996~2000年为1.4~1.5,2001~2012年大于1.5。
第(2)题,2001~2005年成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激增而工业化水平偏低,这样容易导致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城市化问题。
第(3)题,目前,成都城市化过快发展而工业化发展滞后,因此要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防治城市化问题。
答案:(1)1978~1995年,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比值小于1.4,属于滞后城市化;1996~2000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为1.4~1.5,属于协调发展期;2001~2012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超过1.5,属于过度城市化。
(2)问题: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原因:工业化水平低,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
(3)稳步推进城市化,防治“城市病”,优化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主导产业。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于2016年6月16日开园迎客。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
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
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由于种
种原因出现了“城市病”,如图所示。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上海迪士尼乐园选址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试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因”。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成生态城市。
解析:第(1)题,上海迪士尼乐园选址在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其区位优势是该地区是城市新区,在基础设施、交通、环境质量、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第(2)题,由材料可知“城市病”表现在人口、环境、交通、住房和资源等方面。
其病因主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过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第(3)题,本题要求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为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提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质量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便于
乐园场馆建设。
(2)表现: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
病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