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六抗原配型标准限制和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LA六抗原配型标准限制和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
HLA六抗原配型标准限制和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格斗士什么呢?大家了解这个吗?不管熟悉不熟悉,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

1、HLA六抗原配型标准的限制
1987年10月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UNOS)制定强制性HLA六抗原相配肾脏在全国范围内共享政策。

但临床应用显示达到六抗原相配的移植仅占2%~5%。

1995年UNOS将六抗原相配标准延伸为HLA-A、B、DR六抗原无错配,即国际上通用的HLA六抗原无错配标准(0 Ag MM)。

1995年全美国达到0 Ag MM的肾移植为15%、1996~1997年达到17%、2000年达到22%。

鉴于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数量有限,就单个移植中心而言,要找到HLA匹配的供受者十分困难。

国外大的移植中心达到0 Ag MM 的肾移植一般在8%以下。

中国肾移植达到0 Ag MM标准的比例更低。

如作者分析一组316例首次尸体移植,达到0 Ag MM的肾移植仅为0.6%(2/316)、0~1Ag MM的肾移植为3.2%(10/316)。

2、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
鉴于HLA六抗原配型标准的临床实际应用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寻找更为实用、临床可行的配型策略成为移植免疫学者、组织配型专家的临床医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6年3月,Terasaki教授领导的世界著名的UCLA组织配型中心提出了新的配型策略-HLA-Ⅰ类氨基酸残基配型(amino acid residue matching,Res M),又称交叉反应组配型(HLA-Cross Reactive Groups matching, CREG)。

1996年10月,国内谭建明等率先研究中国汉族人HLA-I、Ⅱ类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1998年获得成功。

成功地将HLA-A、B、DR近500个等位基因的排列组合,按关键氨基酸残基的不同,简化为17个残基组。

国内52个移植中心的临床应用显示:按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选择肾移植供受者,大大简化了配型程序和要求、临床应用极为方便,使尸体移植相配率大幅度提高,显著改善移植效果。

此项研究成果荣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

HLA六抗原配型标准限制和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相关论述,就是上述我们所说的这些,希望我们的介绍能让您对这个有一定的了解。

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
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

如下:
1、大幅度提高供受者的相配机率
Takemoto回顾性分析UNOS 32746例首次尸肾移植,仅有15%的肾移植达到HLA六抗原相配标准,而采用Res M标准,有68%的受者达到残基相配的水
平。

1996年第十一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报导,采用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作回顾性分析,全美国的尸肾移植超过60%的受者可望达到残基相配的水平。

316例汉族人首次尸肾移植回顾性分析显示:按HLA六抗原相配标准,达到0~1Ag-MM的肾移植仅为3.2%(10/316);而按Res M标准,达到0~1Res -MM的肾移植占42.4%。

2、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的致敏性
采用Res M标准,有可显著增加致敏受者移植的机会。

同时,接受残基相配的肾移植,术后的致敏性显著降低。

即使移植物失功,出现高致敏的机率也会明显减少,从而为再次移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Takemoto对47079例首次尸移植的分析显示,首次移植残基相配者术后出现致敏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只有33%;而残基错配者中有50%的受者出现广泛性致敏,PRA>50%。

我们对316例首次尸肾移植术后致敏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残基相配的受者,术后致敏率无明显变化(术前12%、术后10%);而残基错配者,术后的致敏率显著增加(术前20.5%、术后64.1%,P<0.01)。

3、残基相配可显著改善移植物的存活率
1997年Takemoto等对47079例首次尸肾移植临床随访显示,按照残基相配标准,即可显著改善非致敏受者的移植物存活,也可改善高致敏受者的存活率。

如4年肾存活率在六抗原无错配组为73%、半寿期12.5年,残基相配组为70%、半寿期为9.8年,残基错配组仅为60%、半寿期7.9年。

4、中国汉族人首次尸肾移植残基相配的临床随访结果
为评价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应用前景和残基相配对移植物存活的整体影响,作者对福州、上海两大移植中心316例具有完整的配型资料和临床随访资料的首次尸肾移植进行了系统地回顾性临床研究。

上述介绍的这些就是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

希望大家作为了解的看一下。

这不会对大家有什么危害的。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结论和举例
对于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结论是什么呢?临床上的应用举例有吗?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围绕着这个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

结论:
(1)、达到0~1个错配水平的尸肾移植,按Ag M标准为3.2%、按Res M标准达42.4%。

(2)、残基相配者,短期存活明显改善;与残基错配组比较:早期肾功恢复、急性排斥和抗排斥治疗等具有显著差异。

(3)、残基相配组1~5年人/肾存活比残基错配组提高10-30%,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Cox模型分析显示:11个影响因素中,HLA相容性因素占6个;最显著的因素为残基错配,尤其是I类残基错配。

(5)、临床研究证实,按残基匹配选择供受者,可获得较理想的移植效果,适合于我国尸肾移植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举例:
付某,女,38岁。

术前PRA:I类50%、Ⅱ类33.3%;
抗体特异性为A3、A30、B18、B37、B62、DR17、DQ9;
HLA基因型A2/11、B27/46、Bw4/6、DR4/9、DRw52/53;
供者HLA基因型:A2/-、B54/67、Bw6、DR4/12、DRw52/53;
供HLA六抗原配型标准:3MM(2MM-B、1MM-DR);
按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0MM残基(A相容、B7组残基相容(A71-D74残基相同)、DR残基相容(DQ3残基组));
交叉配型阴性。

1997年3月成功施行移植,术后PRA2.2%,血肌酐术后第三天正常,术后五年稳定在80~110u mol/L,全日正常上班工作。

HLA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的结论和举例就是这些啦。

希望我们的介绍,能让对这个感兴趣的人,能对这个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