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
《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的操作方法,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这种分发获得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始,我创设了"小猴分桃"的情境,通过课件把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根据情境中给出的信息,提出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图片代替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相互学习.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启迪,学会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的方法.
课中,学生分食物图黄瓜,苹果,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体验分法.
课尾,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做操的队形,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

但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通过看、想、说、摆、猜、提问题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文字表达的含义,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对两种分法不同的过程和共同的结果有了深入清晰的认识。

突破了平均分的难点,认识除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认识平均分重在一个“分”字,引导学生用实物来分,是必经的一个过程。

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用实物来分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在学生进行适当的实物均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用线段、圆圈、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代替实物,画出分法。

这样既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向学生渗透了简单、明了、高效的符号化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