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实体一体化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实体一体
化教学模式
摘要:通过对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发现,弹琴唱歌是学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音乐技能。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从弹琴唱歌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上存在着普遍问题,如教学内容过多,与应用联系较少;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较少;教学方法墨守成规,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应用知识的需求;考查方式过于死板,不能充分的从应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需求的了解,很多院校还在依照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本文从学前教育理论课乐理视唱课出发,通过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教学研究,让理论与实践课结合,做到理实教学内容一体化; 教学方法一体化; 理实教学进度同步化;考查方式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旨在于在培养计划规定时间内,培养学生弹琴唱歌能力,在毕业就业中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技能;应用;理实一体化
高职院校办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各专业学科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主的情况下,提出新型教学模式,让理论课更好的为实践课服务,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课:乐理视唱等,技能课:钢琴声乐等。

音乐理论课为音乐技能课的理论支撑,是为音乐技能课而服务的。

本文将围绕如何让音乐理论课更好的为音乐技能课服务进行研究,并探索新型理论课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这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教学方式上加入实践教学;教师能力上理实兼通;做到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师一体化;各科教学同步化;教室一体化,形成可以更好地为实践课服务的音乐理论课程。

目前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过于广,除部分知识与应用较少外,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老师只教会了怎么学,而没教会怎么用,这导
致在钢琴课上老师还在孜孜不倦的教节奏,在声乐课上老师还费尽心思的教唱谱,理论课未能教会学生如何联系实践,占用了实践课学习时间,降低教学效率。


果能在乐理视唱课中加入实践,让学生知道哪些理论知识与哪些实相联系,以及
如何应用,那么教学的效率将大大提升。

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一体化
就提升学生音乐技能(弹琴唱歌能力),乐理视唱课的教学侧重点是什么?目前,诸多院校的音乐理论课教学还在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的讲解,书本上有什么就
讲什么,各个内容平分秋色。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理论与音乐专业的学
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目的是不同,一者是研究,一者是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人学前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讲解,学生是否能完全吸收书
本所涉及的知识是一个问题,所学知识是否能大部分的与应用相关联又是一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突出教学重点,打破传统,任课教师需根据书
本所设定内容选择与应用结合较多的内容来突出讲解,如与弹琴唱歌相关的乐理
知识,大篇幅的常用节奏训练,基础识谱能力的重点培养等内容。

还要与所服务
学科相关联,拓展书本未涉及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要知道所
学知识如何应用。

.. 二、教学方法一体化
让乐理视唱课的教学与声乐、钢琴课结合。

传统的理论课专注于自身课程的
讲解,将技能学科的实践纳入课堂的案例甚少。

如果能将理论课与实际应用相结
合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那么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将大大提升。

如将声乐
课内容引人课堂,在传统的视唱课上加人歌曲的视唱(带词视唱)与声乐课相结合,提升词配谱演唱的能力;在乐谱中增添音乐表情符号、力度记号,培养学生对作
品情感的处理。

将钢琴课内容引入课堂,双声部左右手的节奏练习,是培养钢琴
课双手协调能力非常有效的方式。

双声部视唱练习,是提升学生高音、低音谱视
视唱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理实课程同步教学
如何改变理论课教学模式来提升技能课教学质量?理论课是技能课的支撑,技能课是以技能培养为主,在音乐学院里,声乐课教师所负责的是声音的培养,钢琴课教师是演奏能力的培养。

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和钢琴教师都在苦口婆心的讲授乐理知识,如演唱歌曲前要教几节课唱谱,弹奏钢琴过程中反复的教节奏的唱法和音符的对位。

这浪费了大部分技巧讲解的时间,让音乐技能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
(一)理论课程针对于技能课的侧重点不够
理论内容过多与实践课程脱轨是高职院校乐理视唱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用不上,如过于复杂的和弦知识、调式知识,以及过量的理论知识习题讲解。

这些知识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即使教师讲解学生也没有足够能力和耐心掌握,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讲解过多知识学生吸收不了。

(二)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结合的教学方式较少
很多情况下,理论课教师只是教会某一部分知识,而并未讲解某一部分知识如何去应用,例如在和弦知识的讲解中,学生掌握了和弦的结构、名称,而不会用和弦给儿歌配伴奏。

(三)理论课与技能红的教学进度不统一。

试想一下,如果理论课教师和声乐、钢琴教师坐在一起聊一聊本周技巧课主要如果理论课教师和声乐、钢琴教师坐在一起聊一聊本周技巧课主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的理论方面引人课程进行讲解,那将事半功倍。

四、考查方式一体化
将传统的做题、唱谱改革为理实一体化考查方式,如在单纯的唱谱中加入歌词、乐理知识,同时让学生边弹边唱。

主要以培养学生唱谱、词谱结合、节奏把握、基本弹奏能力,为考查目的。

让学生将和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指定的儿歌编配伴奏,提升即兴伴奏能力。

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到学前机构教学中,遇见陌生的歌曲,也能够自如的配伴奏弹唱。

五、教师一体化
通过培训、交流让各个教师理论、实践能力兼备,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让理论教师掌握实践课基本能力并可以指导学生实践,让实践课教师掌握一定理
论知识。

六、结束语
乐理视唱课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音乐理论课程,应遵循其教学目标,更好的为实践课服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一体化的分析可以说明对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俞顺贤.浅谈理实一体化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商
情,2016,(50):36- -41.
[2]蒋雪飞.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视唱
练耳教学[J].神州,2013, (30):91-91。

[3]李小宁.浅析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J].音乐大观,2013,(3):11-21.
作者简介:
仲龙,1988.05,男,汉族,内蒙古通辽市,讲师硕士研究生,作曲理论教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