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婚俗方言词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东婚俗方言词浅析
自古以来,婚俗的建立称得上是礼乐教化的根本,婚礼不但是社会的基本制度,而且也反映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我国古代的婚姻过程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之为“六礼”。

如今,
各地的婚俗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步骤:说亲、定亲、迎亲、成亲。

我们以周口市淮阳县王店乡的婚俗方言词为例,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乡俗文化,展示豫东农村地区的婚俗面貌。

一.订婚阶段
1.说媒
古代社会,男女缔结百年之好,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被再三强调。

《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

”在当地,当男孩、女孩到了十八九岁,
就会有热心的媒人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对象,经媒人说和之后,如果愿意的话,就会安排见面。

有时,男女双方已经心仪已久,为了迎合当地的习俗,通常也会央求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男女双方是否合适,年龄因素、生肖禁忌等都会考虑在内。

2.看地方
如果女方父母不反对媒人的介绍,就会让女方的主要亲属到男方家做客,借此机会观察并查看男方家庭及住所的状况,也即“看地方”。

不仅看经济状况,而且要了解家庭的
其他成员。

男方会设宴款待女方客人,同时会给女方准备一些见面礼。

3.订婚
经过较为充分地了解后,如果双方都比较满意,就会举行订婚。

男方要给女方买衣服、戒指等礼物,还会给女方一定的礼金,如一千零一、一万零一等,蕴含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美意。

订婚时,男方要拿礼金,由来已久。

《礼记?坊记》有这样的话:“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

”古代多以雁为礼,也有以布为礼的。

4.走礼
在男女双方定亲到结婚期间,男孩在每年的春节及中秋节要到女孩家走亲戚。

如果男孩正好外出不在家,一般由其母亲代替。

通常会拿烟、酒、肉、鱼、水果等作为礼品。

过春节时,女孩的母亲会给男孩“压岁钱”,等女孩去男孩家时,男孩的母亲同样也会给“压岁钱”,一般要是先前所给的倍数。

二.结婚阶段
5.看好
男方如果准备迎娶女方,会让媒人说通女方,并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先生选择黄道吉日,一般选双数,不选单数。

偶数,佳偶,成双成对,美好的寓意包含其中。

当地青年,往往将婚期定在秋冬季节。

一来,秋冬时节会有相对
宽裕的资金和时间筹备婚礼;二来,按照五行原理,秋冬季节吉日较多。

男方把选定的日子告知女方,如果没有异议,婚期就算确定下来了。

6.做嫁妆
婚期确定之后,女方就开始准备嫁妆了。

以前不仅要做新娘结婚当天穿的衣服、鞋子等还要做箱子、柜子等家具,现在基本上都变成直接买现成的了。

另外,男女双方都要请人套新棉被,被邀请套棉被的人很有讲究,一定要是所谓的“全完人”,也就是身体没有残疾、不是寡妇、有儿有女的女性长辈。

男方套的少些,一般两床或四床,女方多些,一般十二床。

7.添箱
婚期确定之后,男女双方都会及时告知各自的亲友。

前些年,女方的亲友一般会在婚期之前给女孩添一些被单、毛毯等生活用品,如今基本上都直接给钱了,根据亲疏远近,有多有少,不管多少,都是一份心意,一份祝愿。

8.接新娘
结婚当天,男方会在他们家的亲朋好友中找两个或四个没有结婚的女孩以及一个小男孩随车一起去接新娘,小男孩手中拿一个铜盆。

他们几个的属相不能与新娘相克。

到了新娘家,一定要有人来请那几个女孩下车,否则她们不会下车,另外,要给小男孩儿红包,要不小男孩儿也不会下车。

当新
娘乘坐的花车要走时,花车前要有两个送亲的人,可以是新娘的哥哥、弟弟或者叔叔等,一直要把新娘送出村子。

新娘的好朋友可以跟新娘一起到新郎家吃酒席,下午新郎家需要把他们送回。

而新娘家的亲戚不到男方家参加婚宴,这跟省内很多地方的风俗不同。

9.打麻秸火
花车到了新郎家大门口时,先要围着花车放鞭炮,然后会有两个小男孩儿:一个手拿点燃的麻秸秆,另一个一手端一碗醋、一手拿一个烧红的铁制犁,边走边把醋浇在铁犁上,他俩绕着花车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最后再把手里所拿的东西放入下水道,整个打麻秸火的习俗就完成了。

10.上烟粉
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也可以是去接新娘时的那几个,男孩手拿托盘,女孩则要给新娘上烟粉。

11.撒喜钱
等新娘下了车,通常由新郎的父亲向新娘的站处撒喜钱。

所谓喜钱,就是成节的稻草、麸皮、硬币、糖果等的混合物。

如果新郎的父亲不在了,可以由他的伯父、叔叔、舅舅,甚至邻居等来代替,但这个撒喜钱的人,必须是个“全完人”。

12.点喜纸
新郎新娘喜结连理,需要敬告上天,因此,新郎新娘拜天地时,需要由刚刚撒喜钱那个人的妻子来点喜纸。

喜纸即
敬神、祭祀专用的黄表纸,一般裁成小的正方形,然后把两张或者三张错落地叠在一起。

13.拜天地
拜天地应该是当地婚俗中最隆重的仪式了。

桌上会放一只斗,斗里装满小麦,上面还会放蒜、葱以及一杆秤。

斗里装满小麦象征着新人以后的日子,五谷丰登,生活殷实;“蒜”谐音“算”,暗含精打细算过日子;“葱”谐音“聪”,预示
新人早得聪明伶俐的小宝宝。

新郎新娘站在桌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

三拜之例,世代流传,彰显着对自然天象的敬仰膜拜,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夫妇和睦相处的认可。

14.洗脸
拜完天地之后,新娘会到新房里稍微歇息一会儿。

新郎会用那个小男孩迎亲时所拿的那个脸盆盛水,让新娘洗掉之前被抹上去的烟粉。

15.梳头
洗过脸之后,新郎的嫂子或者婶婶,会拿着新梳子、新镜子来给新娘梳头,边梳边说些吉祥话,比如,“一木梳,
两木梳,梳得小孩成嘟噜”等。

希望一对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16.受头
等新娘洗梳过后,主持婚礼的人会请新郎家的亲戚过来,
按照长幼次序叫他们的名字,叫到的人,会给新郎新娘送上祝福,也就是给钱,一般把钱放在洗脸的那个盆里。

17.闹洞房
也即“耍媳妇”,就是戏弄新媳妇。

结婚的当晚,新郎的朋友和村中的人会到新房玩耍。

形式多样,诸如让新娘点烟,一对新人唱情歌、咬苹果、猜谜语等。

无论大伙儿怎样刁难,新郎新娘都不得发脾气,必须任其处置。

三.婚后
18.回门
回门即女儿带着女婿回女方家认门拜亲。

一般在婚后的第三天,新婚夫妇一块儿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

以前回门比较隆重会专门准备酒席,现在形式已经简化了,大多是一大家人一块儿吃顿饭而已。

尽管豫东农村的婚礼远不及大城市的热闹奢华,然观其仪式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敬天求后、祈福迎祥的意识以及向往和谐的文化心理。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东方言的民俗文化内涵》(项目编号:2009BYY0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2]程相晋、彭峥?濮阳婚俗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11.
[3]吴存浩?中国婚俗[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4]邢怒海?焦作传统婚俗文化与民间歌谣[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张晓英,河南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