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 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7·枣庄九中模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上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从图中可知,丁—甲段公转速度较快,用时最少。

第2题,从图中可知,地球处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以前,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第3题,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

答案:1.D 2.C 3.D
读我国某地2017年高考时间(北京时间)安排表,回答4~5题。

6月7日6月8日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4.2017年高考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D.北京昼长减小
5.6月7日语文科考试结束时,兰州某中学门口指挥交通的交警恰好位于树荫下,其位置最可能类似于图中的( )
A.①位置B.②位置
C.③位置D.④位置
解析:第4题,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7、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A、D错误,C正确;地球在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位置,公转速度较慢,所以高考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减慢,B项错误。

第5题,兰州位置偏西,当北京时间为11:30时,兰州的地方时还未到11:30,太阳在东南方位,所以影子朝向西北方向,类似于图中的①位置。

答案:4.C 5.A
某人于2016年12月随队友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
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右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
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

读图,
回答6~7题。

6.图示的照片是他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
A.东B.西
C.南D.北
7.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
A.(70°W,75°N) B.(75°E,80°S) C.(75°E,68°S) D.(105°W,80°S)
解析:第6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最短;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气温高、昼长较长时;由12月可判断位于南极附近,南极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图中照片影子在左侧,太阳应该位于右侧;结合方位可判断,该照片是从东方拍摄的。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7时,则该地经度为75°E;休息12小时后应该是当地0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为极昼;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为极昼,则12月为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故选B项。

答案:6.A 7.B
(2017·全国联考)下图为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市,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 ) 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
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
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
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
9.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解析:第8题,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

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京。

第9题,据上题分析,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即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答案:8.A 9.B
读同一时刻甲、乙两区域昼夜状况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Q、M两点位置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11.M地的昼长是( )
A.8小时B.12小时
C.14小时D.16小时
解析:第10题,根据甲图可知,Q地位于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的切点上,且Q地为极夜。

根据乙图可知,M地位于南半球,且位于晨线上。

D项正确。

第11题,Q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且Q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即105°W地方时为12时,M位于135°E,地方时为4时。

M位于晨线上,则昼长为(12-4)×2=16小时。

故D项正确。

答案:10.D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17·唐山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转到B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①地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由C转到D的过程中,10°S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由D转到A的过程中,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地球处在D位置时,在下图中画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

(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太阳光线、晨昏线和夜半球。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地球由A转到B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方向向北,范围是0°~23°26′N。

第(2)题,①地在晨线上,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第(3)题,地球由C转到D 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10°S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直射时最大)—变小,昼夜长短变化是由昼夜平分—昼逐渐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第(4)题,D转到A的过程中,由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到赤道,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是由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范围由最大到0。

第(5)题,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为南半球,地球自转为顺时针,南极圈内为极昼。

答案:(1)向北0°~23°26′N
(2)0°
(3)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最大到90°—变小
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逐渐长,夜逐渐短—昼最长夜最短
(4)由南极圈内向南逐渐减小至南极点
(5)见下图:
13.(2017·大庆模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_____________ (晨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_。

(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甲图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为夏至日(6月22日),B为秋分日(9月23日),从A到B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然后最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加快。

第(2)题,画图时注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第(3)题,Q点位于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第(4)题,地球公转由B(秋分日)至C(冬至日),M点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达到直射后再变小。

答案:(1)先变慢后变快(或快→慢→快)。

(2)见下图:
(3)昏0°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是:先变大,达到90°后再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