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2018
年11月-2019年11月选择我院行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的58例患者,常规
组的29例行常规超声诊断,造影组的29例行超声造影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诊
断结果,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造影组良性增生共27例(93.10%),恶性增生共2例(6.90%)。

常规组良性增生共28例
(96.55%),恶性增生共1例(3.45%)。

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造影组经
超声造影诊断,检出良性共27例(93.10%),恶性共2例(6.90%),诊断准确
率为100.00%(29例)。

常规组经常规超声诊断,检出良性共23例(79.31%),恶性共6例(20.69%),诊断准确率为82.76%(24例)。

造影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常规组(82.76%),P<0.05。

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
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超声造影;应用价值
作为肝脏良性增生性病变,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特点是发病率高,临床常通过超声进行诊断,但诊断准确率差强人意[1]。

后超声造影得到广泛应用,可将肝脏的微血流灌注进行清晰
的显示,还能观察到肿瘤形态、大小,为其诊断提供可靠依据[2]。

故本研究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选择我院行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的58例患者,旨在观察超声造影诊断肝
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选择我院行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的58例患者,常
规组:29例患者,共18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14±6.72)岁;病
灶直径3.5-8.4cm,平均病灶直径(5.14-1.32)cm。

造影组:29例患者,共16例男性,13例
女性,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9.75±6.48)岁;病灶直径3.9-8.1cm,平均病灶直径
(4.96-1.28)cm。

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超声诊断,将超声频率设置为4.5MHz,让患者保持仰卧位,观察并记录病
灶大小、血流、回声强度、位置等信息。

造影组:超声造影诊断,在5mL生理盐水中加入2.4mL造影剂行稀释处理,给予患者静
脉推注,后行生理盐水注射冲管。

造影时将远场作为聚焦点,持续观察目标病灶6min,并储
存超声造影图像资料,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图像分析。

1.3观察指标
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性。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造影组的29例患者中,良性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共27例(93.10%),恶性肝脏局灶
性结节状增生共2例(6.90%)。

常规组的29例患者中,良性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共28
例(96.55%),恶性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共1例(3.45%)。

两组无显著差异(X2=0.3515,P=0.5533)。

2.2分析两组诊断准确性
表1分析两组诊断准确性
造影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常规组(82.76%),P<0.05。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实验室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故临床多通
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病灶的性质,继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超声检查的特点是时间短、重复
性强、简单方便、无辐射,利于患者接受[3]。

在常规超声检查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多
表现为均匀性低回声,边界清晰,但特异性较差,无法作出确切诊断。

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
将病灶内血管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将低阻频谱特性及血流信号作为依据进行诊断[4]。

相关
研究发现,超声造影可将病灶内微血管结构清晰的展示出来,还能对其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动
态监测,继而实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5]。

在临床诊断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与肝细胞肝
癌存在相似之处,但在超声造影中,前者多表现为门脉相低增强,后者则表现为病灶动脉高
增强或等增强,以此为依据可准确区分疾病类型,避免诊疗失误等安全事件的发生[6]。

本研
究中,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依据,造影组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常规组(82.76%),P<0.05。

可见相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可有效检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性质,且具有
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有效区分
良恶性病灶,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齐宝文,吕娟,张利.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
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2019,14(10):1527-1530.
[2]周广新,许宇光.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1):119-122.
[3]陆胜楠,孙学佳.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82-83.
[4]袁新春,刘娟,周爱云,等.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应用价值[J].南昌
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6(5):44-47.
[5]曾辉,余佳,吴建军,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708-1710.
[6]马进辉.超声造影和微血流成像对不典型肝癌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4):464-4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