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考生提高记忆力与避免粗心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1、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

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

4、过度学习
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

5、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
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

7、读、想、视、听相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很多。

8、运用多种记忆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8~10时、下午6~8时、入睡前一小时为最佳记忆时间。

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10、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五种解决“粗心”的方法如下:
1、正确评价自己
认清自己的实力,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意识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误把最佳发挥当作实力,而低于此水平则看做粗心。

这里所谓“粗心”实则暗含了非常多的知识性缺失错漏。

一个学生的成绩应该是围绕实力大致呈现正态分布的:
粗心!真的不可避免?这可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借口!
例如:小明平时的成绩最大可能是80分左右,那么在下一次考试中,可能考100分,也有可能考50分。

这80分则是包括了“粗心”、“失误”等各种综合性因素影响下得出的一个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则能大致反映了学生的真正实力。

小明考到过100分,但这个100分并不是小明的实力,而是小明的最佳发挥。

平时我们学生家长经常说的“如果怎么样我的孩子就能考多少分”,这里指的就是最佳发挥。

“最佳发挥”是一个学生理论上可以考到的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目标,但是不能作为填报志愿或者是对自己认知的标准。

对于实力较差的同学,"粗心"问题根本不是首要问题。

首要的应该是要把基础概念和题型搞清楚。

2、基本概念不清晰,误将知识性错误当做“粗心”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粗心“经验:考试中遇到一些题,你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这次考试错了而已。

事实很可能是你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而这里面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其实你还没达到能够领悟总结以及应用的程度,所以这道题你本质上是不会的,不能归结为“粗心”或者“失误”,是属于实打实的知识性错误!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简单概念不清晰,或者是错误理解概念,最好就是要追溯思考过程。

最简答的方法就是每次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详细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粗心!真的不可避免?这可不是你拿不到高分的借口!
3.粗心,只是熟练度不够
这跟体育训练里面常年的将一些简单的动作反复训练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要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反复进行训练,达到本能无意识条件反射的程度。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一次试验失败的几率。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题海战术为人所诟病,但是确实效果显著的原因。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以达到应用的程度。

4、过于急躁也容易出现“粗心”
考试的过程中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过于纠结一些难题,也会导致后面容易出现一些本来会做,但是由于时间紧迫造成的心里紧张,看错题、抄错答案等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所以对于考试时间的安排、节奏的把握实际上也是能力的一种,需要在平时考试中自己默默摸索和调整,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就完事了。

5、请彻底放弃“粗心”这种价值观
从统计学上说,没有“不粗心”的人,大家都有一定的概率犯错误。

“粗心”本身没问题,只是程度。

而这种程度,也不是简单的靠教育和训斥就能解决的。

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得明确:学习就是反复试错,在错误中慢慢成长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即使会做的题目,再做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一点需要反复的提醒自己。

要降低对于孩子过高的期盼,这是对于孩子是有益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定要彻底放弃“粗心”这种价值观,任何问题都不能用“粗心”来解释,而是真正看看问题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