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运行维护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低压电网供电系统
1、低压供电系统
低压供电一般采用三种供电系统:TT系统、TN –C和IT系统三种。

(1)TT系统
将配电变压器中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实施单、三相混合供电,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作单独的或成组的保护接地。

在这种系统中,除变压器低压侧中点直接接地外,引出的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与相线保持相等的绝缘水平。

此供电系统适合农村用电特点。

如幻灯所示。

(2)TN –C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中点直接接地,网络中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PEN相连接。

其特点适用城镇供电,可单、三相混合供电。

如幻灯所示。

(3)IT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E单独接在接地极上。

采用该系统供电时,必须满足下述要求:
(1)不得从变压器低压侧中点引出中性线,进行单相供电;
(2)要求网络有良好的绝缘水平,再正常情况下对泄露电流不应大于30mA;严禁网络内带电导体接地;
(3)不宜实施分级保护。

适用范围:动力网,安全性高。

如幻灯所示。

(4)注意事项:同一电网中不能同时共存两种系统,也不能相互代替。

2.重复接地的作用
(1)保护接零的目的
所谓TN-C系统实际上就是常说的保护接零系统,其目的是:当受电设备的外壳漏电时,相线经过设备外壳中性线构成回路,因此形成单相短路。

当设备距电源很近时,线路的阻抗小,单相电流很大,继电保护动作。

(2)重复接地的作用
未经重复接地的网络,当线路末端设备漏电时,因距离长,阻抗大电流小,故障不能迅速切除;重复接地后,增加了重复接地电阻,增大了短路电流,易使保护快速动作;未经重复接地电网,若中性线断线,只要有一台设备碰壳,其余壳体均带电电压近于相压;重复接地后,可降低对地电压。

重复接地后电阻应小于10Ω。

二、通信站(局)交流输入规范
为了保证通信基站(局)设备的安全工作,尽量独立变压器供电。

交流的接入
(1)交流输入线材和线径的选择
A、导线材料的选择:通信电源系统导线要选用铜芯BV线
B、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根据导线的允许载流量、线路的允许电压损失值、导线的机械强度、环境温度、散热条件、敷设方式。

并且随着通过导线电流的增大,其载流量会逐渐下降。

当导线所通过
的电流小于40A时,导线的载流量应选在4—5A每平方毫米;当通过导线的电流为41—100A时,导线的载流量应选在2—3A每平方毫米。

(2)交流输入防雷
交流传输线绝大部分是架在空中,容易将雷电干扰传送到受电设备上,所以交流输入高压侧和低压侧必须加装合适的避雷器。

否则当雷电来临时就会对电源设备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3)交流输入开关的选用及连接线的连接
交流输入开关必须采用空气开关,不得使用闸刀开关;零线上不能使用任何开关装置或熔丝。

导线和空气开关相连的漏铜部分要长短合适,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空气开关固定连接线的螺钉务必拧紧,使用螺栓固定之处必须使用铜鼻子进行连接。

(4)漏电保护装置
为了人身安全和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交流配电部分尽可能加装漏电保护器。

(5)安全要求
当专用变压器安装在局(站)院内时,应将变压器的接地体与大楼(或基站)的接地体连通;交流供电线中的无流零线和中性线在近端(低压变压器处),可以出自同一接地体,但是接入大楼(或基站)后,远端无流零线应与接地总汇流排(线)相连,中性线则不能与大楼接地系统相连接。

交流保护接地线应从接地汇接线上专引,严禁采用中性线作为交流保护地线。

三、通信设备的防雷接地
1.雷电来源
雷电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8—20ms)通过电流大(2000A—20000A),它的形成是由雷云大量集聚带电粒子,当电场强达到25—30KV/cm时,就开始放电而形成雷电。

雷云的放电有两种:一是云间放电;二是对地放电。

2.防雷措施
通过下面四种方式通过接地体将电流泄放到大地;分流:利用避雷针通过铜芯线引入到大地;屏蔽:通信大楼接地,机房接地;限幅:用避雷器(OBO、压敏电阻、放电管)对雷电电压进行限制;均压:平衡各处电位,提高抗雷能力。

3.接地的概念
(1)接地电阻
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接地电阻的阻值要求愈小愈好,不能超过规定值。

对于移动基站来说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2)联合接地
所谓联合接地就是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均来自同一地网。

原理:当强大的雷电电流流入大地时,大地的电位随即升高,因所有地线都连接在一起,设备的地电位跟随大地一起升高,地与地之间不存在电位差,不会因雷击反击而损坏设备。

3.接地的概念
(2)联合接地
联合接地地网的连接体应为网络状分布,最好构成立体网状,才具均压、等位作用。

首先接地体必须做成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防雷接地排、保护接地排、工作接地排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点与接地体相连达到联合接地的要求。

联合接地并不是将防雷地、工作地、保护地用导线连到一个接地排上,它是以接地体为参照的。

四、通信局(站)接地要求
1、采用联合接地方式
使通信系统的地之间形成等电位,以保护电源和通信设备。

2、铁塔防雷接地
铁塔是雷电引入的主要渠道,必须进行重点防护。

铁塔上必须安装避雷针,另敷设一条扁钢作避雷针的引下线,下端与铁塔地网连接,不得依靠铁塔体作为引下线。

铁塔与地连接最少两处以上焊接,接地极向四周延伸。

3、天线的馈线接地要求
馈线是和铁塔上的天线相连接的,也容易将雷电干扰引入通信设备。

故馈线要求两次接地,在上端天线1米处接地一次,馈线进入机房的入口处接第一次。

4、两兆线的防雷接地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引入基站的两兆线须加装专用的避雷器,避雷器的地线要引出一个合适的导线(黄绿线)到联合接地排的保护地上。

5、机房内走线架的接地
机房内走线架往往和机房的墙壁连接在一起,墙壁上在雷电到来时也很容易感应到雷电的能量。

所以走线架必须好接地,走线架间连接之处也必须用10平方毫米的黄绿线连接起来,从走线架上引出一条接地线到保护接地排上。

五、通信局(站)接地地网的要求
1、通信电源的接地
通信电源的接地包括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

工作地和保护地必须分别从电源系统中引出,工作地引线的截面积和最粗的负载线相同,颜色和负载线相同(红色);保护地和防雷地一般情况下在系统内是连在一起的,用黄绿线引至保护接地排上,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

2、接地线的要求
防腐处理是保证接地系统可靠的重要环节。

深埋地下的接地体难免要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腐蚀,接地体一般采用镀锌材料。

裸露在空气中的引线都要涂抹两层以上的沥青或缠以麻布条后再浸沥青或以水泥包封。

4、接地体、引入线材料选用的要求
接地体、引入线一般采用镀锌材料,接地体规格要求:钢管—壁厚应不小于3.5mm;角钢—应不小于50×50×5mm;扁钢—应不小于40×4mm;圆钢直径不小于8mm。

引入
线宜采用40×4mm或50×5mm镀锌扁钢。

5、汇流排引出线、交流保护接地线要求
引入线引入基站机房内时,可换成截面积为50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再接至汇流排;也可以直接与汇接排连接。

两种材料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法,不得用螺钉或缠接的方法连接,且采用防腐措施。

由汇接排到下列设备的接地线可采用不小于以下截面的铜导线,不得使用铝材。

—24V、—48V直流配电屏或电源系统设备为95平方毫米;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自动长、市话交换机室和微波室为95平方毫米;电力室直流配电屏到总配线架为50平方毫米;移动基站的电源系统设备为50平方毫米。

交流保护地线最小面积:当相线截面(S)S≤16平方毫米,保护线Sp=S;当相线截面积(S)16<S≤35平方毫米时,保护线Sp=16平方毫米;当相线截面积(S)>35平方毫米时,保护线Sp=1/2S。

六、通信局(站)接地地阻测量
测量要求
地阻测量均采用地阻测试仪,现在常用的是采用摇表进行测量,测量时需将两条较长的线拉直,并置于同一条线上,打下铁桩,另一条短线与被测的地线相连。

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测量时,至少采取两个方位,取其平均值。

(2)被测量点最好在电源系统的保护地母排上,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3)需要将地线和设备断开测量。

七、通信局(站)接地系统的维护
1、地网的主要检查项目
①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及易遭物理性损伤的跨接线的状况;
②所有的机械连接点必须再进行抗氧化处理;
③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查,因为任何接地电阻的增大表明接地系统的退化;
④如果接地电阻测量值有增大,可通过分别测量各子系统来定位产生问题的部位。

这些子系统包括接地网,接地引出线,接地汇流排组件等。

2、接地系统的定期检查时间
①在接地工程刚结束或刚完成改造时检查
②6个月后检查
③每年雷雨季节前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