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设计《我不能失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设计《我不能失信》《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写宋庆龄为了遵守与小珍的约定,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事,展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围绕“美好品质”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人物的优秀品质,受到道德熏陶。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诚信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故事性的课文比较感兴趣,容易被生动的情节所吸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耀、庆、盼、叠”等生字,书写“信、今、支、句”等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四、教学重点
1. 认识和书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在认读生字方面,例如“耀”字,它的笔画较多,结构复杂,学生容易读错或写错。
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字形结构,让学生先认识“光”和“翟”这两个部分,再组合起来记忆读音和写法。
对于书写,要强调笔画顺序,如“信”字,先写单人旁,再写“言”,并且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 在朗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读出宋庆龄坚定的语气,如“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这一句,要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为了守信,毫不犹豫地拒绝的态度。
2. 理解宋庆龄为什么不能失信,体会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 在课文中,宋庆龄面对去伯伯家看鸽子的诱惑,仍然坚持留在家里等小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宋庆龄的想法,她想到小珍会扑空,这是不礼貌和不守信的行为。
通过让学生对比如果自己是宋庆龄会怎么做,来深入理解宋庆龄的诚信品质。
五、教学难点
1. 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含义,并能将这种品质迁移到生活实际中。
- 诚信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答应同学一起做游戏就不能失约,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等,让学生明白诚信就是说到做到,遵守承诺。
-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诚实守信的事例或者不守信的后果,从而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从宋庆龄的行为中受到启发,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 仅仅让学生知道宋庆龄的行为是诚信的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内心受到触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例如,假设自己答应妈妈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但是有小伙伴来邀请玩耍,这时该怎么做。
通过这样的情境假设,让学生将宋庆龄的诚信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六、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 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她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闪耀着美好的品质。
在她小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
”这样的情境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 在讲解课文过程中,也可以创设情境。
例如,当讲到宋庆龄等小珍的时候,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就是宋庆龄,坐在家里,时间一点点过去,小珍还没有来,我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进入角色,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2. 问题引导法
- 在阅读课文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初读课文后,教师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在分析宋庆龄的行为时,问:“宋庆龄为什么不去伯伯家看鸽子呢?”引导学生理解她的诚信品质。
- 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从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到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
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宋庆龄不去伯伯家的原因后,进一步问:“如果你是宋庆龄的父母,你会怎么想?你会支持她的决定吗?”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法
- 在理解诚信的含义和讨论生活中的诚信事例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教师提出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不守信的行为?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发言,共同讨论问题。
- 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角色扮演法
- 在课文的精读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选择学生分别扮演宋庆龄、妈妈、爸爸、小珍等角色,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对话表演。
-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如扮演宋庆龄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体会到宋庆龄坚定守信的态度,而其他学生也能从不同角色的互动中感受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等。
八、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宋庆龄的照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吗?”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宋庆龄的身份和地位。
- 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能让我们看到她身上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
”从而引出课题《我不能失信》。
1.1 激发兴趣
-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失信的小故事,如“狼来了”的故事。
讲完后问学生:“这个小男孩为什么最后被狼吃掉了呢?”引导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不诚实,总是说谎骗人,最后大家都不相信他了。
- 然后教师说:“那我们今天来看看宋庆龄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她是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课文的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圈出生字词。
-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例如,出示“耀”字,问学生:“这个字怎么读?谁能给它组个词?”如果学生读错或不会组词,教师可以进行纠正和引导。
- 在学生读准生字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如果学生概括得不准确,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宋庆龄本来要做什么?最后她做了什么决定?”
2.1 生字学习
- 对于“庆”字,教师可以讲解它的结构,上面是“广”,下面是“大”,并通过让学生联想庆祝的场景来记忆这个字。
- “盼”字,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部首是“目”,表示与眼睛有关,再引导学生理解盼望就是眼睛看着,心里期待着的意思。
- 在书写生字时,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信”字的书写。
边写边说:“先写单人旁,一撇一竖,再写‘言’字,一点、横折提、横、横、横、竖、横折、横。
大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错误的笔画。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宋庆龄为什么想去伯伯家?”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关于伯伯家鸽子的有趣描写,让学生更加理解宋庆龄想去的原因。
- 接着问:“那她为什么又决定不去了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宋庆龄说的话:“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体会宋庆龄坚定的态度。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每个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补充或评价。
- 在学生理解了宋庆龄的决定后,教师提问:“从宋庆龄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引导学生说出诚实守信。
3.1 角色朗读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先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如宋庆龄、妈妈、爸爸、小珍等。
-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
例如,宋庆龄的话要读得坚定,妈妈的话要读得温柔,爸爸的话要读得和蔼。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4. 拓展延伸
-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的诚实守信的事例。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答应借给同学铅笔,我就借给了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
- 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守信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然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像宋庆龄一样,坚守诚信,同时也要提醒别人要诚实守信。
”
- 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让学生读一读,感受诚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5. 课堂总结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宋庆龄的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答。
- 教师强调:“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我们要把它装在心里,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6. 课堂练习
- 看拼音写词语。
- yào yǎn(耀眼)、qìng zhù(庆祝)、pàn wàng(盼望)、dié fàng(叠放)。
- 给下列生字组词。
- 信(信用)、今(今天)、支(支持)、句(句子)。
- 判断题。
- 宋庆龄最后去了伯伯家看鸽子。
(×)
- 宋庆龄觉得小珍来了扑空不好,所以决定不去伯伯家。
(√)
九、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三遍,组一个词。
2.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讨论一下诚信的重要性。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
问题引导法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逐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角色扮演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与表演中深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诚信的品质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同时,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以后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