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石质山地即为普通的石头山地、山体裸露的山地、石灰岩质的山地等,海拔较高的山地也具有与石质山地相同的特点。
由于石质山地的特殊性,一般立地条件较差、干旱严重、土壤中的养分贫瘠、适合生长的树种不多,因此在石质山地造林难度较大,若采取常规方式,则成林几率不大[1] 。
近来年,繁昌县政府加大了绿化造林的力度,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对造林工作思路进行创新,于2015 年积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已计划造林任务97.4 hm2 ,其中石质山造林21.5 hm2 ,巩固专项规划13.9 hm2抑螺造林18.3 hm2其他造林43.6 hm2全镇绿化率得到大大提高,当地的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5 年荻港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其中桃冲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
为提高当地石质山地造林成功率,结合笔者多年的造林经验,对石质山地造林技术进行综述。
1改良土壤
石质山地的土壤贫瘠,立地条件较差,因此在造林前要提前有针对性地结合土壤质地做好改良处理。
一般土壤改良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施入土壤改良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以及回填客土、开挖种植穴等。
种植穴开挖要结合山地实际情况进行,一般选择土层相对较厚、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块,整地深度要适宜,保证苗木栽入的深度符合要求,增加树盘对水分的吸收效率,提高成活率。
为了使植树时的水分足够,在种植穴周围要提前开一个小穴,以蓄积雨水。
回填客土时,为了达到土壤中理化性质改善、水分含量增加等效果,可适当加入保水剂等,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 。
2造林准备
2.1 树种选择
石质山地造林的难度较大,树种的选择上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不仅要重视生态效益,还要综合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一般可选择对贫瘠及干旱等逆境抗性强、根系发达、寿命较长、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
石质山地中上部地区的特点为土层少、石块多,土层中的养分含量极其贫瘠,适宜的造林树种包括侧伯、龙柏等;下部地区的特点为土层养分含量虽然贫瘠,但好于中上部地区,适宜的造林树种包括女贞、刺槐、五角枫、黄连木等;基部地区的土层厚度增加,适宜的造林树种包括樱桃、山杏等[3] 。
2.2 苗木选择苗木选择上,以容器苗为最佳,具有很强的抗性、没有缓苗期、根系完整等优势,造林效果好。
在容器苗中,以无纺布容器苗为最佳,可以直接栽植,简便、成活率高。
也可以选择塑料薄膜容器苗,只是在造林前要先将容器的底部掀掉,或者直接将整个容器去掉,需要注意的是去掉的塑料薄膜不可乱扔,要回收,以防对环境造成污染。
2.3 起苗准备栽植起苗前,要对苗木进行适当处理,以保护苗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苗木的根系浸泡在水中处理24 h 左右,以增加苗木中的水分含量,提高苗木成活率;也可将根系浸泡在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二是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以便
于栽植,防止出现窝根现象;对苗木的枝条、树叶进行修剪,防止由于水分的大量蒸腾造成苗木死亡;若造林树种有很强的萌生能力,则可对干部进行截断处理。
三是将根系蘸取适量掺和磷肥、根宝、菌根制剂等的泥浆,以保护根系,使根系更紧地黏合土壤,提高造林效果。
3造林及管理
3.1 造林
对于大多树种来说,造林的最佳时间为春季,一般在 2 月中
旬至3 月中旬;也可选择在秋季进行,一般务必在土壤上冻之前完成,此期间造林可以使新栽苗木的伤口经过冬季的愈合,进入春季后即可旺盛生长;还可选择在雨季造林,一般以7—8月为宜,此阶段降水多,土壤墒情适宜,造林成活率可超过95%。
石
质山地具有较差的立地条件,因此造林的苗木需要达到长势健壮、对干旱和瘠薄的耐性强、未发生损伤及病虫害、树干长势笔挺、根系生长旺盛、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的标准。
常见的造林方式有春季植苗造林、封山育林、直播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等,可选择适宜的方式。
对于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地块,可在雨季采取容器苗造林的方式,造林成活率较高[4] 。
3.2 管理造林后,为了使成活率提高,需要加强管理。
在苗木造林结束后,可在树基部的周围培土,高度控制在10〜15 cm,然后覆盖地膜,起到保温提墒的效果。
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上,要提前做好预测及预报,并在合适的时期展开防治。
经常松土,可使土壤中的透风
透气性能大大增强,促进根系向深层延伸。
草害发生后,可采取化学或者人工的方式进行除草。
化学除草的药剂可选择草甘膦、盖草能等;人工除草可直接人工拔草,也可用割草机割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