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桥作文
洛阳桥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洛阳桥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洛阳桥作文1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
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
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洛阳桥是我国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
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六年时间才建成。
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
桥上两边有扶栏。
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许多创新。
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
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里。
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
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交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
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
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
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
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
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
浮运法。
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
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洛阳桥作文2
我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
然而,时时惦记的仍是我家乡的古城那座桥,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洛阳江上,它是中国的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了洛阳桥,导游拿着扩音器向我们介绍洛阳桥:“各位游客,洛阳桥原名是‘万安桥’,坐落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筏式基础的开端。
洛阳桥全长1200米,宽5米。
桥上两旁翼以扶栏,栏杆石柱上头,雕镂着精致雄健的石狮,在桥的东西两侧有7亭9塔,南北两端分别立披铠仗剑的石将军4尊,28兽,82菩萨之景观。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不禁对此桥深了几分追究之意。
相传建桥时,采用的是“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办法。
可因为浪太大了,没有办法架梁,于是,有一个人提议:“让人带着公文去海中找龙王吧!”但哪有人愿意去?蔡襄便高声询问众人:“谁下得海?”有一个名叫夏德海的衙役以为他在叫自己,便道:“我!”蔡襄大喜,写了公文命他下海。
夏德海后悔极了,但又不敢违命,便灌醉自己,在怀中揣上公文,走到江边。
这时一阵大浪打来,他本能地死死抱住江边的大石。
他人被卷走后,公文奇迹般的仍留在大石上,但上面的字产生了变化。
蔡襄见了公文,得知二月一日酉时风浪会平息。
到了那天的酉时,风浪真的平息了。
导游告诉我们,建桥时不只用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办法,还用了“种蛎固基法”。
这种方法是把海蛎子种在桥上,海蛎子会产生一种粘液,可以固基。
我们又在桥上留连了一会儿,便回家了。
我走过无数座桥,洛阳桥却是心中最美的一座。
它记载了历史,
记载了文明,也记载了民族的欢乐和希望。
我爱美丽的洛阳桥!
洛阳桥作文3
我的家乡在泉州。
泉州的文化博大精深:梨园戏、高甲戏、南音……名胜古迹也是数不胜数:九仙山、开元寺、洛阳桥……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洛阳桥吧。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到洛阳桥游玩。
说是桥,其实更像一条玉带飘在江上。
走上桥面,一股清凉的海风迎面扑来。
桥十分古老,脚下的石条又粗又长,中间有一些缝隙,但还是十分稳固。
看着它,我好想看到了闽南人那憨厚的面容,那面容有的苍老,有的憔悴,但都带着浓浓的笑意,令后人敬佩。
桥的两旁铸了许多狮子,有的脚踩绣球,有的张着嘴巴,还有的凝望远方,活灵活现,虎虎生威。
走上桥我发现红树林下有一块块整齐排列的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肿着牡蛎,连船型桥墩上也有许多。
妈妈见我不解的样子,解释道:“洛阳桥的创始人:蔡襄,聪明过人,他利用船型桥墩分开水势,减少浪花的冲击力。
又在上面种上牡蛎,使桥基与桥墩胶合成牢固的整体。
这样,洛阳桥就更将不可摧了!”哦,原来如此!
洛阳桥的修筑过程并不枯燥无味,在这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南海观音菩萨帮蔡襄种上牡蛎,又帮他筹备金钱。
她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说,谁能用钱投中她,便嫁与谁做妻子。
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围观。
而那些平时贪财如命的纨绔子弟,此时却毫不吝啬,拼命投金币给观音。
然而,却无人投中,观音的小船日日满载而归……
洛阳桥修筑七年才竣工,那些美丽的传说讲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洛阳桥承载着古人的血汗辛勤,真是泉州的骄傲!我爱家乡的洛阳桥!洛阳桥作文4
要说我家乡——泉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桥梁
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历时六年建成。
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安静的白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来。
洛阳桥因建桥处水潮湍急,工程非常艰巨。
为此先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水下长堤。
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形成了“船”形桥墩,不但颇具特色,而且利于分水。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州人才开始采用。
这还不够,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其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牢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才智。
为了纪念洛阳桥——这一伟大的桥的建造者——蔡襄,桥上还刻有他的雕像云云。
说到蔡襄,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建这座桥的传说,请听我娓娓道来。
传说从前,江底住着很多妖魔鬼怪。
一日,有一巨船过此,江底的龟、蛇掀风起浪,眼看巨船就要翻了,船中旅客吓成一团。
突然,空中传来人语:“船上有蔡姓贵人,不可作怪”。
话音刚落,江上风浪骤停,平静如初。
事后人们知道,船上果然蔡氏夫人,正有孕在身。
这夫人感谢神灵,拜天许愿:“儿如长大,必建桥江上,以利行旅。
”后来这小儿,便是赫赫有名的状元蔡襄。
他从小就聪明,当母亲把这事告诉他时,他就默志不望,发誓若有显贵之日,必尝还母亲心愿。
这一传说为洛阳桥增添神秘色彩。
啊!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缔造起来的特色洛阳桥被赞为“状元”,真是实至名归!
洛阳桥作文5
阳光沿着轨迹散落在每一寸空气里,溢着某一种不知名的温暖,某一种不知名的`芬芳,以一种最好的弧度打落在人的身上,打落在江波上,打落在洛阳桥上。
脚步在石桥上不禁舞蹈起来,鞋跟在石桥上磕碰,响起好听的旋
律……
漫步在洛阳桥上,两旁风景尽收眼底。
波光粼粼的江面泛着绿光,远望去,像一块光滑的绿色绸子在一瞬间铺下、展开,映入眼帘,涌进视线的绿让人产生一种极大的心旷神怡之情。
微风袭来,抬眼间便望见了默默的日落,染出一片红,一片黄,交互缠绵。
漫步在洛阳桥上,视线里融入了一片古典的泛黄与黑白,仿佛看见了服装朴素、打扮别致的惠安女向我走来,仿佛看见了诗人余光中向我走来,仿佛看见了……漫漫的石桥路上,我竟如此清晰地看见那些人、看见那些事,那样清晰地涌进我的脑中,荡漾着,荡漾着,就这样望见了时光的消融,还有那岁月无情的变迁……
漫步在洛阳石桥上,桥柱记载着曾拥有的一切。
桥柱上紧紧贴着的海蛎,是古人智慧的最好证明。
因为没有现在的卓越技术,聪明的古人利用海蛎的特点,稳固了整座洛阳桥。
即使在现代,这种聪明才智也令人拍案叫绝。
漫步在洛阳桥上,雨蒙蒙地下了起来。
雨幕上,情真意切地感受到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意境,模糊地望着两旁的江色,恍然间,又想到了龙应台笔下的“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无边无际无着落”的寂寞。
漫步在洛阳桥上……
思绪随风飞扬……
洛阳桥,带着来往的历史与古城崭新的未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