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9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湛江地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活性改变的
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心肌酶谱检测的889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湛江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以男性居多,以2~3岁幼儿高发,年龄与发病率有明显负相关(P<0.05)。
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夏秋季明显。
889例行心肌酶谱检测的手足口病患儿中,心肌酶谱不同项目检测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 < 0.01)。
结论湛江地区手足口病病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5岁以下男性儿童,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
手足口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损伤,不同酶在心肌损伤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明显不同,几种酶类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心肌酶损伤的诊断。
标签:手足口病;心肌酶谱;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为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手、足和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
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可在1周内痊愈,但是少数重症病例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2008年在我国不少地区均出现手足口病较大的流行,国务院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定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监测。
因此,我院自2010年3月开始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心肌酶谱监测,以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情况。
现将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心肌酶监测的889例手足口病患儿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诊断和病例来源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从2010年3月开始对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检测。
检测的889例患者(去除重复检测病例)均为湛江市居住儿童,其中男620例,女269例,男女比为
2.3:1。
1.2标本的采集和一般实验室检测采集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空腹静脉血2ml,使用不加抗凝剂普通硅化管。
标本经离心得血清在1~2h内采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
在心肌酶谱各项质控在控情况下,采用心肌酶谱配套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及时检测。
心肌酶谱检测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科华生物)、乳酸脱氢酶(LDH,乳酸法,科华生物)、磷酸肌酸激酶(CK,速率法,广州标佳)、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GKC优化比色法,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羟丁酸脱氢酶(a-HBDH,DGKC法,科华生物)。
同型半胱氨酸(Hcy,循环酶法,四川迈克)。
心肌酶谱谱正常参考值范围:AST9.0~48.0U/L,LDH89.0~221.0U/L,CK:25.0~170.0U/L,a-HBDH7
2.0~182.0U/L,CK-MB2.0~25.0U/L,Hcy6.5~16.9μmol/L。
高于正常上限或低于正常下限视为异常。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的比较用均
数±标准差表示,不同心肌酶谱之间的分布差异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年龄与手足口病发病率之间采用相关回归分析。
2、结果
2.1 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发病最小年龄7个月,最大年龄38岁。
发病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占88.78%,其中以1~2岁年龄组幼儿发病最高(占40.61% )。
各年龄组的的病例数与构成比见表1。
经相关回归分析,患者年龄与发病数的相关系数=-0.745,P=0.021,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2.2 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时间分布检测的889例患者发病的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发病流行趋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最早检测病例时间在2010年3月份,2010年3月-2011年2月中7~9月份检测病例最集中、最多;2011年3月-2012年2月检测病例分布较为均匀;2012年3月-2013年2月中4~6月份检测病例数最集中。
2010年3月份-2013年2月份全年每月都有病例报告发生。
2.3 8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不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2。
其中以LDH异常构成比最高,为75.93%;CK-MB次之,为75.93%;a-HBDH为52.19%;Hcy为28.12%;AST为11.92%。
3、讨论
HFMD在临床并不少见,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易在夏秋季流行。
本研究资料亦表明行心肌酶谱检测的手足口病患儿年龄构成比中以1~2岁年龄组患儿最多,占总人数的40.61%,支持以前观点,且经相关回归分析,年龄与发病率存在明显负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P < 0.05 )。
目前,HFMD对幼龄儿童易感的致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抵抗力差有关,其具体致病机制还有待于证实。
湛江地区HFMD发病趋势呈现明显季节性,2010年检测病例数集中在7~10月份,2011年发病高峰趋势不明显,2013年集中在5月份,且全年均有发病病例,考虑发病呈现的季节性改变可能与湛江气候有关,湛江地处亚热带地区,所以导致全年发病。
检测患儿主要以男生居多,男女之比为2.3:1,考虑主要与男生好动,可能不注重卫生习惯有关,或许男生存在手足口病易感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主要包括EV71、CA16和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1,2],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本病具有自限性,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可痊愈,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比例较高,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3]。
本研究889例行心肌酶谱检测的手足口病患儿中,LDH出现异常占总病例数86.61%,CK-MB异常占总病例数75.93%,a-HBDH异常构成比为52.19%,Hcy 异常构成比为28.12%,AST异常构成比为11.92%。
LDH是分子量为135~140KD 的酶,由两种亚单位组成:H(表示heart)和M(表示muscle),主要参与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
由于LDH几乎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而且在人体组织中的活
性普遍很高,所以血清中LDH的增高对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但也有文献证实将LDH检测纳入心肌酶谱组合当中对儿童心肌损伤的辅助诊断和排除性诊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4]。
在本研究资料中,心肌细胞LDH活性增高比例达86.61%,远高于其它酶类,说明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要高于其它几种酶。
CK-MB 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损伤最灵敏和特异的指标[5],它在心肌细胞损伤3~6小时即可升高,在本研究中,CK-MB异常占总病例数75.93%,各种心肌酶谱异常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P < 0.01 ),说明不同酶在心肌损伤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明显不同,几种酶类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心肌酶损伤的诊断。
4、参考文献:
[1] 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06.
[2] TuPV,ThaoNT,Perera D,et a1.Epidemiologic and virologic investigation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Southern VietNam,Emerg Infect Dis[J],2007,13(11):1733-1741.
[3] Cardosa M J,Perera D,Brown B A,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strains and recent outbreak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VP1 and VP4 genes[J]. Emerg Infect Dis,2003,9(4):461-468.
[4] 孫景春,艾清,张玲,王爱林,常红叶.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1)在诊断儿童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J],2009:13(1):81-82.
[5] 肖曙芳,刘益林,杨芸风,等.5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4):221-224.
作者简介:罗文英,1976年生,女,主管技师,博士,主要从事病原体致病机制及感染免疫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