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系统设计与评价
一、系统设计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
●新建或改建系统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系统的目标和系统的约束:新建或改建系统的框架结构和评
价基础;
●几种有价值的可供进一步加工的系统方案等。

系统设计任务:应用系统思想、并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技术和经验,通过总体规划和详细设计等环节,充分利用和发挥系统分析的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具体化和结构化,以创造满足设计目标的人造系统。

1.任务与原则
1)系统设计问题分类
●可以通过系统行为的直接测量来证实所设计系统是否正确可行
的,通常的实物系统如工程项目的设计属于这一类。

●系统的目标不清、结构不良,设计人员很难甚至不可能在设计
过程中观察该系统的行为特征及其后果,大部分社会经济系统的设计属于这一类。

2)方案生成技术
(1)显式生成:由决策人或系统分析员直接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战略表法:把可以生成方案的有关内容分成若干方面,对每
个方面又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项目或行动,并用表格形式列
举出来。

经过讨论挑选出若干比较合理和符合逻辑的组合,
形成相应的备选方案。

●智暴法: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专家会议,通过与会者自发提
供信息、想法和建议来形成各种备选方案的办法。

(2)隐式生成:由决策人提出约束条件,由分析人员利用数学工具求出各种方案。

一般是先建立模型、再求解满足约束条件的方案,例如直接分析法、概率统计分析法、工程设计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等。

3)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应追求整体最优
●主导事件原则
●信息分类要适应决策需要
●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和技术
2.程序与步骤
系统设计特点:系统工程过程,即目标一功能一结构一效益的多次分析与综合。

系统生成的一般步骤:
概念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与研发 生产与构建系统 系统运行与支持 维护与逐步淘汰 系统设计程序:
1. 设计方针和设计方法的给定;
2. 分析与综合的探讨;
3. 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加工;
4. 分系统设计与评价;
5. 总系统设计与评价;
6. 实现方法的设计与评价;
7. 系统综合评价。

3.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一般因素
4.人的因素的考虑
系统设计中的“人”的因素:1)设计者因素
2)系统涉及到的人的因素人在系统中的职能和任务:工作业务、责任、任务、子任务和任务元素。

个体因素:人体测量因素、人体感官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二、系统评价
1.评价的概念和任务
1)“评价”的定义
评价或称评估,根据一定的标准去测量和判定被评对象的性能和质量,没有正确的评估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例如,教育系统评价、新建舰艇的全武器系统的评价、区域环境评价,等等。

其要点是:
●存在有效的标准,可以根据这一标准,收集系统的关有资料,
确定系统实际存在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可以将系统实际的性能和质量与某个规定的标准相比较,判断
系统性能是否合格或优劣。

2)评价的基本过程
包括确定评价标准,收集相关资料,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用适当的方法形成评价结果。

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对系统(无论已有还是拟建系统)的性能、状态有一客观的了解,为主管部门或决策人制订决策提供依据。

一、启始
二、构造问题
三、系统建模
四、系统评价
2.评价的实施
1)将各项指标数量化
2)将所有指标归一划
3)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保证方案的可比性
5)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和政策性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系统评价的复杂性主要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它应反映出所要解决问题的各项目标要求。

1)通常指标大类
●政策性指标:包括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以及法律约束和
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这对重大项目或大型系统尤为重要。

●技术性指标:包括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工
程项目的地质条件、设备、建筑物、运输等技术指标要求。

●经济性指标:包括方案成本、利润和税金、投资额、流动资金
占用量、回收期、建设周期,以及地方性的间接收益等。

●社会性指标:包括社会福利、社会节约、综合发展、就业机会、
污染、生态环境等。

●资源性指标:如工程项目中的物资、人力、能源、水源、土地
条件等。

●时间性指标:如工程进度、时间节约、试制周期等。

2)关键问题
●指标大类和数量问题
●关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和确定问题
三、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1.指标的量化方法
数理统计法、排队打分法、体操计分法、专家评分法、两两比较法、连环比率法等。

2.指标的综合方法
加权平均法、功效系数法、主次兼顾法、效益成本法、罗马尼亚选择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定量分析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成本效益法
成本:系统中的人力、经费、物资材料等资源的消耗,或越小越好的指标值
效益:系统的产出,或越大越好的指标值
成本效益法:通过各种方案的成本与效益的比较来评价方案优劣
评价原则:效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
成本效益分析中决策人的时间偏好:当项目的第i个方案要延续n年,逐年投入的成本为C1j,C2j,…,C n j,获得效益为e1j,e2j,…,
e n j,则折合成现值:
◆第j年的成本折合成现值:C j i/(1+r)j
◆ 总成本的现值:()∑=+=n
j j
j
i ip r C C 11 ◆ 总效益的现值:()∑=+=n
j j j
i ip r e E 11 或者折合为n 年后的终值: ◆ 总成本终值为:()∑=-+=n
j j n j i il r C C 11
◆ 总效益终值为:()∑=-+=n j j n j i il r e E 1
1
◆ 效益成本比为il
il C E 。

如果成本、效益均有多种,而且无法折合成同一度量指标时,成本和效益必须用向量表示,构成多目标决策问题,需要采用求解多目标决策的有关方法来评估方案的优劣。

2)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根据n 个被研究对象及它们某些特征值的观察,按照内在的相似性将它们归入k 类(k <n )。

设有n 个评估对象,每个对象有p 个特征(指标)的观察值x ij ,i=1,2,…,n ,j=1,2,…,p ,w j 为第j 个特征的权重以反映该特征的重要程度。

那么,按照某种规则将它们聚集成若干明确定义的类的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对象可能属的类,确定分类数k 。

(2)选定k 个初始凝聚点,然后计算:
Step 1:各点到k 个初始点的加权距离d ij
()2
1
12⎥⎦

⎢⎣⎡-=∑=p
j lj ij j il x x w d ,i=1,…,n ,l=1,2,…,k
Step 2:令il l
il l
*i d , l d d min arg min 0==,将对象i 归入l 0类。

Step 3:计算各类重心 ∑
∈=
L(l)
i ij
lj l n x g )(,j=1,2,…,p ,l=1,2,…,k
式中,n (l )为属于l 类的单位的个数,L (l )为属于l 类的n (l )个单位序号的集合。

Step 4:计算每一类中各点到该类重心的加权距离:
()2
1
12⎥⎦

⎢⎣⎡-=∑=p
j lj ij j il g x w E ,,...,k ,, l l L i 21)(=∈
并令il i
*
l E E max =。

3)用上次(即(2)之Step 3)求得的k 个重心作为新的凝聚点,将n 个单位逐一代入,重复2)中各步,并比较这一次的误差与上一次的误差,若二者基本相同则过程终止,否则重复本步骤(3)。

3)层次分析法
典型多目标评价举例:大型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
⎨⎪⎪⎪⎩⎧⎪⎨⎪⎩1112113
1415212222331
32
333343 目标层 子目标层 属性指标层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X 质量方针X 最高者管理过程X 质量策划X 职责、权限与沟通X 管理评审X 人力资源X 资源管理X 基础设备设施X 工作环境X 设计X 原材料X 过程管理Ⅰ
(准备阶段)X 采购X 标准、措施及程序文件X
开工审核X ⎧⎪⎪⎪
⎨⎪⎪
⎪⎩⎧⎪⎪⎪⎪⎨⎪⎪⎪⎪⎩⎧⎪
⎨⎪⎩
⎧⎪⎨⎪⎩54142
43444
4546515525361
662
637172
7工艺设计X 过程控制X 质量信息X 过程管理Ⅱ(实施阶段)X 检查签证、验收X 不合格品控制X 质量问题处理X 监视和测量X 过程控制Ⅲ(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阶段)X 数据分析X 质量改进X
竣工检验X 过程控制Ⅳ(竣工阶段)X 质量评定X 质量文档审核X 产品和服务质量X 财务和市场结果X 运行结果X 人力⎧⎪⎪⎪⎪⎪⎪⎪⎪⎪
⎪⎪⎪⎪


⎪⎪⎪⎪⎪⎪⎪⎪⎪⎪⎨⎪⎪

⎪⎪

⎪⎪⎪⎪⎪⎪

⎪⎪⎪⎪⎪⎪⎧⎪⎪⎪⎪⎨⎪
⎪⎪
⎪⎪⎪⎩⎩
7374资源结果X 与相关方合作结果X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A. 各层次指标或目的的权重确定
B. 根据最低层各目标的权和评价值对系统作出综合评估
(1) 权重的确定
直接给出
两两比较
特征向量法:设a ij 为第i 个指标对第j 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值,可近似地将它看作指标i 的权w i 与指标j 的权w j 的比值w i /w j 。

n 个指标进行()2/12
-=n n C n 次成对比较后,可得矩阵

⎥⎥
⎥⎦

⎢⎢⎢⎢⎣⎡≈⎥⎥⎥⎥⎦⎤⎢⎢⎢⎢⎣⎡=n n n n n n n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a a a a a a a a A /////////2
1
22
21212111212222111211
如果决策人对a ij (i,j =1,2,…,n )的估计一致,则有a ij =1/a ji ,a ij =a ik a kj ,而且a ii =1,i=1,2,…,n ;如果对a ij 的估计不一致,则只有a ij ≈w i /w j 。


⎥⎥⎥⎥⎦⎤⎢⎢⎢⎢⎣⎡≈⎥⎥⎥⎥⎦⎤⎢⎢⎢⎢⎣⎡n n w w w n w w w A 2121 ,即 ()⎥⎥⎥⎥⎦
⎤⎢⎢⎢⎢⎣⎡≈⎥⎥⎥⎥⎦⎤⎢⎢⎢⎢⎣⎡-000I 21 n w w w n A 估计时存在误差,则矩阵A 中元素a ij 的小的扰动意味着本征值的小扰动,从而有:
⎥⎥⎥⎥⎦
⎤⎢⎢⎢⎢⎣⎡=⎥⎥⎥⎥⎦⎤⎢⎢⎢⎢⎣⎡n n w w w w w w A 21max 21λ 由该式可以求得w=[w 1,w 2,…,w n ]T 。

具体步骤如下:
Step1:首先求得矩阵A ,根据下表比较第i 个指标对第j 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示例 六个指标去衡量,这六个指标是①健康状况②业务知识③书面表达能力④口才⑤道德水平和⑥工作作风。

关于这六个指标的重要性,有关部门设定的指标重要性矩阵A 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 1 1 1 4 1 1/2 ② 1 1 2 4 1 1/2 ③ 1 1/2 1 5 3 1/2 ④ 1/4 1/4 1/5 1 1/3 1/3 ⑤ 1 1 1/3 3 1 1 ⑥ 2 2 2
3
1
1
Step 2:计算w i 和λmax
① A 中每行元素连乘并开n 次方,即
n i a w n
n j ij i
,,2,1,1
* ==

=
② 求权重:∑==n
i i i
i w w w 1**
,n i ,,2,1 = ③ A 中每列元素求和:∑==n
i ij j a S 1,n j ,,2,1 = ④ 计算λmax 的值:λmax =
i n i i S w ⋅∑
=1
用上述近似算法求得示例中矩阵A 的λmax =6.4203,权向量为:
2B =[0.1685, 0.1891, 0.1871, 0.0501, 0.1501, 0.2550]T
Step 3:A 中各元素a ij (i,j=1,2,...,n )估计的一致性判断
一致性指标:1
..m ax --=
n n
I C λ
一致性比率:../....I R I C R C =
● C.R.>0.1,说明A 中各元素a ij 的估计一致性太差,应重新估计; ● C.R.≤0.1,则可以认为a ij 的估计基本一致。

上例中,一致性比率C.R.=0.067<0.1,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

(2)最底层各目标权的计算
用上述方法由树的根部(目标层)向树梢(属性指标层)求出各枝分杈的权,即先确定第二层中各指标的权;再确定与第二层中各指标相关联的那几个第三层目标的权。

这样进行下去,直到最底层各组的权全部设定为止。

在求出上述各组权后,只要用乘法将上一层次某个目标的权,乘到与该目标相关的下一目标的权上,即得下一目标关于总目标的权。

这样依次相乘,即可获得最底层次(即树梢)各目标的权向量。

(3)综合评估
设最底层各指标的权向量为w ,最底层各指标的规范化指标值向量为v=[v 1,v 2,...,v l ]T ,则总的综合评价值为:
∑===l
i i i T
w v w v C 1
4)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以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类评价方法,通常以分数、指数、序数、评语等作为评价的标值。

● 专家们分别对各个具体指标评分或排序 ● 意见集结
设专家组有n 个成员,要对m 个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的准则有P 种,每个成员所采用的准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专家i (n i ,,2,1 =)对各对象的评价记为:
),,2,1(,][1
221111
n i a a a a a a a A mp m p p i
jl i
=⎥⎥⎥⎥
⎥⎦

⎢⎢⎢
⎢⎢⎣⎡==
(1)序数法
序数法:排序,即评价值的大小只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而不反映优劣的程度。

A. 一致准则法
在用一致准则法时,首先要从),,1(n i A i
=得出根据各指标p l ,,1 =的排序矩阵。

⎥⎥⎥⎥⎥⎦

⎢⎢⎢⎢⎢⎣⎡='n ml ml
ml
n l l
l n l l
l l a a a a a a a a a B 2122
21212111
Borda 分:在矩阵各列中评价最佳的对象得m-1分,评价为第二位的得m-2分,依次类推,最差的对象得0分。

在各专家根据指标l
为各对象打分之后,计算j 的总得分jl b 。

m j a b n
i i jl jl ,,1,
1 ==∑=
由),,1(m j b jl =的大小,可以排定各对象优劣次序),,1(m k k =并定义一致性矩阵l
∏={l jk π},l
∏是一个m m ⨯非负矩阵,其中的元
素为l
jk π,当根据jl b 对象j 被排在k 位时,l jk π=1否则l jk π=0,所以l ∏中每行(或每列)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为1,余者均为0。

为了反映指标重要性的差别,可以对各指标加权,设权向量
T p w w w ),,(1 =,且),,1(,0,
11p l w w l p
l l =>=∑=。

有了l ∏,p
l ,,1 =和w ,就可以计算专家组的加权的一致性矩阵}{jk g G =,其中
m k j w g p
l l l jk jk ,,1,1 =⋅=∑=、π。

为了从G 求得候选对象j 的排序,可以求解如下线性规划问题。

∑∑==m j m
k jx jk
x g
11
max
受约束于:
m k x m j jk ,,11
1
==∑
= m j x m k jk ,,11
1
==∑
=
该问题的解1=jk x 表示候选对象j 应处于第k 位。

B. 个体各自评价法
采用个体各自评价法时,首先由专家i 根据指标),,1(i p l l =对各对象排序,得到,i A 并求出i 的权向量w i ,由i A 及w i 计算i 的加权一
致性矩阵}{i
jk i f F =,其中
∑=⋅=i
p l i l l jk i jk w f 1
π
再求解指派问题:
∑∑==m
j m
k i jk i jk x f 11max
受约束于:m k x m
j i
jk ,,11
1 ==∑= m j x m
k i jk ,,111 ==∑=
该问题的解1=i
jk X 表示专家i 将对象j 排在第k 位。

用上述方法求出专家n i ,,1 =对各对象的排序后,再用Borda 法集结n 个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组的排序。

(2)基数法
基数法:各对象赋值数的大小不仅表示方案的优劣,还表示优劣的程度。

A. 一致准则法
设各专家能够就评价指标达成一致意见:共采用p 个指标,对各指标的重要性采用权向量),
,,,(21p w w w w =11
=∑
=p l l w ,且0>l w ,
p l ,,2,1 =。

用n i a A i
jl i ,,1},{ ==,记专家i 对方案m j ,,1 =在指标
l 下的评价值,则:
Step1:为了得到专家群体的决策矩阵}{jl c C =,且使各专家有相同的权力,即对方案的评价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可令
p l m
j a n c n i i
jl
jl ,,1,,111
===∑=
Step 2:计算专家群体的加权决策矩阵
p l m j c w u U jl l jl ,,1,
,,1}
{}{ ==⋅==
Step 3:计算综合评价值jl
p
l l j c
w C ∑==
1
,并根据),,1(m j C j =的
大小确定方案j 的优先次序,j C 值越大方案j 越优。

B. 个体各自评价法
在采用个体法时,各专家所用的评价指标可以不同,为了表达方便,设专家n i ,,1 =所使用的指标集的并集为},,{1p c c C =,专家i
的权向量为),(1i p i i w w w =,,11=∑=p
l i
l w 且0≥i l w ,若专家i 不采用指
标l ,则0=i l w ,其他记号与一致准则法相同。

则在以AHP 法为基础时,
首先计算专家i 的加权决策矩阵}{i jl i u U =,其中i
jl i l i jl a w u ⋅=,然后计算i 的综合评价值∑==p
l i
jl i l i j a w C 1,并根据),,1(m j C i j =的大小确定专
家i 对方案j 的优先次序。

有了n i ,,1 =这几个成员对方案集的排序之后,再用Borda 法将个体排序进行集结以形成专家群体的排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