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外交》读后感
摘要《大外交》是一本非常深刻的著作,其非常注重对历史事件以及外交史上著名人物的分析点评,因此想看懂这本书,必须先了解国际外交历史事件。

通读了《国际关系史》教材后,我对《大外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多地理解了基辛格所阐述评价的众多外交史上著名人物所处的时代以及事件背景。

关键词大外交;读后感;体现
基辛格的《大外交》体现了美国人务实的思维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这令我对现实主义的外交思维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也培养了我现实主义的外交逻辑。

从黎赛留到俾斯麦再到梅特涅,基辛格所推崇的外交人物從不是虚无主义者或者理想主义者,而是紧抓最为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取。

在《大外交》中,外交空想主义者在历史中现实存在,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往往在现实中摔得头破血流,最终一败涂地。

基辛格用褒赞的语气面对黎赛留,然而对于很多人心目中的超级英雄--拿破仑·波拿巴,基辛格给出的却只是沉静的叙述。

在基辛格看来拿破仑的失败就是典型的太过激进以及不重视外交斡旋的结果。

其后,在对拿破仑三世的评价中,基辛格写道:”他(拿破仑三世)从未觉悟到这个法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拿破仑三世的失败是因为其没有真正理解外交的含义。

他混乱的外交思维,归根结底在于拿破仑三世从没有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终极目标,而是追求通过外交树立自己的个人名誉。

然而个人名誉永远无法像对国家的治理一样,存在一个有条理的体系和步骤,于是拿破仑三世在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神魂跌倒的小丑。

在《大外交》中,历史像部宏伟的影片在眼前展现,那些历史中的风云人物近在咫尺,其中最令我敬仰的外交大家就是梅特涅。

虽然梅特涅一生政治思维保守,并且仇视一切的革命,但这其实也正是为了保卫当时的奥地利统治体系。

梅特涅行事低调,从不张扬,为人自律,外交手段灵活有效,保得强国环绕的奥地利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景象。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道:”梅特涅最为高明的手法在于能说服大国自异中求同。

”(《大外交》P73 倒数第五行)。

在外教学习者看来,这样的坚毅性格正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所最为重要的素质,也是最值得学习的品格。

梅特涅是多边谈判的高手,更擅长心理战术。

他清晰地认识到对于奥地利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如何给予奥地利最有意义的实质性保障和利益。

在这个前提下,他调动所有的力量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向着一个终极目标努力。

于是,奥地利化解强敌的重重包围,与各国修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欧洲早期的外交关系更像是将各个国家重重捆绑在一起的复杂关系,然而这些捆绑关系虽然错综关联,却如同蛛丝网一样脆弱,往往一点小的事端甚至毫无借口就能引起战乱。

欧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积累了愈加丰富的外交经验以及多边谈判的经验。

国际关系在二战后从欧洲转移到了一个新的开阔视野,多种文化以及多种背景的国家在这一时期出现,而这与我们所成长生活的年代也更加温和接近。

相较复杂纷乱,很多时候战争起源由头往往早起可笑的欧洲外交史,我
对于《大外交》中所呈现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更加感兴趣。

从基辛格的《大外交》中,我认识到了另一位外交天才人物--乔治·凯南,这位让基辛格赞不绝口的外交理论家正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缔造者,虽然其成功存在机遇性。

《大外交》中对于凯南的描述并不多,但已经足够向人们清晰地呈现当年是如何避免核战争,以及时至今日,美国一切外交策略核心理念制定者的这样一个决定性人物。

凯南的遏制战略最大限度地将战争爆发的可能降低下来,并且为美国赢得了在经济上压倒苏联的方向。

有人说:”在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中,基辛格和凯南一样,是以学者和决策者兼于一身为特点的。

” 基辛格用感恩的口吻写道:”命运可谓独厚美国,在战争结束时期赐给它济济的人才。

”(《大外交》P440 最后一段)。

这足以显示了基辛格对凯南的惺惺相惜。

凯南是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凯南具备深厚的历史学背景,他重视以史为鉴,通过历史学习经验,以更好地分析现在的世界。

凯南对苏联的了解也为他后来提出遏制理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可见,任何成功的外交理论都来源于现实,都需要切实的实践作为理论的奠基。

尽管基辛格在《大外交》中的观点充满了典型的美国式自豪和天赋异秉。

实际上,基辛格和其他美国外交家们却是严格遵循着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策略,并且也是现实主义外交的最大收益者。

这也正是这本《大外交》从始至终极度推崇现实主义外交的原因。

实践证明,任何务实的政策都能给国家带来实际利益,而任何企图挣得所谓颜面的做法,往往最后会让人因小失大。

相比较美国的近代外交,基辛格在《大外交》中没有过多涉及近代欧洲内部各国的外交。

现代欧盟的强大似乎使得人们较少地关注与欧洲具体国家的外交行为。

然而,我们在实际中仍然会较多地接触到欧洲国家的外交。

某些国家在外交上的僵硬以及落后的外交思维,依旧一如既往地导致了他们国家的失败。

以希腊为例,在外交中没有一个指导方针,特别是在09年到10年期间,希腊经济危机导致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

而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以及货币组织均不看好希腊的经济,对借债一事诸多说辞。

更为可笑的是,新闻部参赞头一天刚向《21世纪经济报》记者发布了希腊政府意欲向中国政府借债的消息,第二天就接到雅典强烈的斥责,其慌忙否认。

而使馆旅游部门参赞则由于发展在华旅游以及发布过重视中国市场的利好消息被传召回国。

外交上的毫无章法导致了希腊在名誉以及各方面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政府在面对全球对其金融政策指责和不信任的无力。

通过《大外交》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国际关系史实,更能从中分析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外交性格。

虽然这是美国人眼中的他国外交性格,但这种通过他人文章所分析出来的民族性格和行为风格,往往更加客观。

这为我国如何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提供了一份心理依据--美国人务实、德国人严谨强硬、法国人好面子及英国人妥协。

这些经他人已经提炼分析出来的内容,是应该为我所用,以在我们中国处理对外关系上发挥作用。

我想,更多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的民族性格,也将更有利于发展中国的多边外交,增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实现中国进一步全球化和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