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械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将会更
加的复杂,但是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农业机械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设施设
备的运营效率,还能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平稳发展。
政府应该出台农机保险相关配套政策,全面实施涵盖农机财产损失保险、第三者
责任保险、操作人员责任保险三个方面的农业机械综合保险政策,实现一个险种
多项保障,为农机户排忧解难,引导他们积极参保,有效提高其抗御事故风险的
能力,遵纪守法安全使用农业机械,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提升农民经营收益。
真
正形成政府扶持、农机户受益、保险公司盈利的农机保险模式。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险;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只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采取一切有利措施,方能确保农牧业机械安全生产,在保障农牧民经济利益、人身安全等方面起到极积作用,而农牧业机械保险不失
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农业机械保险现状分析
(1)大型农牧业机械作业季节性较强,如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
获机械、青饲料联合收获机械、激光平地仪,一年作业在两个月左右,农机手认
为购买全额保险不划算,而农田作业时间又短,另外农牧业机械农田作业经济效
益低,对参加农机综合保险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各保险公司承办农机保险利润低、费用高,承办积极性也不高。
(2)农牧业机械基本用于农田作业,近几年由于
农牧业生产资料上涨,农副产品价格降低,农牧民在农牧业生产中收入减少,再
加上农牧民思想保守,认为只要在农田作业中多加小心,就不会发生农机事故,
降低了农牧民对农牧业机械参加农机保险的积极性。
(3)由于农机综合保险没
有列入拖拉机检验过程中的强制保险范围,农机监理部门也无法将拖拉机检验与
强制保险有效结合起来,还有农机监理机关人员少,经费不足,而管理范围广,
没有多余精力参与到农机综合保险这项工作中去也是原因之一。
(4)农机手缺
乏积极性。
一是农机手参保意识低。
农业机械作业受作物生长季节影响,全年作
业时间短且集中,认为没有必要参保。
二是保费相对较高,影响了农机手的积极性。
农业机械保险没有享受政府补贴,大多为商业保险,而商业保险公司追求利
益最大化的动机使保费不断提高。
(5)农业机械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农
业保险业务自开展以来,在不断探索中有了一定发展,但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方面
相对滞后。
虽对农业机械保险做了方向性的指导,但总体上有关农业机械保险方
面只划定了基本原则,很多细则方面没有相关法律支撑,不利于农业机械保险的
制度化、规范化。
如对承保公司、参保人都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制约,对政府的主
导地位并不明确等。
2农业机械保险的发展对策
2.1商业保险公司方面
作为农业机械保险的承保主体,面对新险种,面对之前接触较少的全新客户,面对农田、场院有别于标准化道路复杂的作业环境,对于参与农机保险的各家保
险公司来说,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对保险存在抵触情绪,推
广农机保险需要深入做好解释工作,让机手了解承保了哪些风险,一般什么情况赔,什么情况不赔。
在复杂的格式条款合同外,需附加简单易懂的“明白纸”。
只有让农民明白了解,才能保证日后出险理赔少生矛盾。
另外,保险公司应充分
了解当地农村情况,结合自身能力做好投保出单等基础工作,方便投保群众,给
投保人少添麻烦。
大力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加大查勘投入,提高时效性;增加农
村地区查勘力量,提高结案效率。
强化理赔服务,让农民确实感受保险的保障与
便利。
同时,由于农机“跨区作业”的特殊性,保险公司还需解决好农机异地理
赔查勘工作。
同时,建立预案处理好“三夏”“三秋”等重要农忙季节农机事故
多发期保险报案需求。
基于农村基本情况,保险公司很容易碰到棘手与需要拒绝
赔付的案件。
本着照顾受损困难群众、维护农机险声誉的目的,各保险公司是否
需预提部分利润,成立类似道路救援基金的救助性资金池,以处理特殊案件有待
商榷。
2.2农机安全监理方面
作为农机保险的推动者,在不断做好自身工作,努力推动补贴工作落地的同时,应协助保险公司做好农业机械相关险种的宣传推广工作。
面对众多农机使用者,应牢牢抓住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这一本身具有强烈保险需求的市场主体,
以示范作用带动广大“观望”机手。
同时,随着农机保险的开展,由于保险公司
投保牌证类机械对于机具牌照、年检的相关要求,农机牌证发放年检业务量将会
井喷,各县市(区)监理站要有预期做好准备。
同时,事故报案勘查现场的要求
将大幅提高,并且由于事故发生地一般地处偏远,农机监理事故处理人员由于职
责及自身业务优势,必然作为第一到达现场的事故勘查人员。
这就要求各县市(区)监理站加强农机事故处理能力培养,添置配齐查勘设备、车辆、人员。
安
排好日常值班人员,随时待命准备处理事故,做好事故处理勘验工作。
2.3创新运作模式
一是探索农机管理部门代办农业机械保险业务模式。
在政策性农业机械保险
公司框架内,广大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完善的管理网络、人员专业性强
等有利条件,把握农机监理改革契机,开展代办农业机械保险业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
二是探索推广农机安全互助保险模式。
把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种子”直接下到农业农机系统之内紧贴服务对象成长的新格局,改革过去农业保险
在农业系统之外由商业保险公司商业化经营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旧格局。
农机安全
风险互助作为一种新兴模式,能有效地将农机户联合起来抵御风险,促进了农机
安全生产,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种积极创新。
2.4加大政府主导作用
一是积极推动农业机械保险单独立法。
明确政府的职能和具体责任,把切实
可行的政策措施写进法律制度,确保农业机械保险有法可依。
二是增加农业机械
保险财政补贴,将农业机械保险归入政策性农业补助范畴,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机
械保险供需矛盾。
三是出台农业机械保险优惠税收政策,对农业机械保险的商业
保险公司和保险人减税或免税。
四是制定农业机械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整合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按机械投保,只要是合法操作人员在操
作合格的被保险农牧业机械发生事故后均可获得保险补偿。
各级财政部门应提供
一定比例保险保费补贴,以推动农牧民购买农机综合保险积极性。
2.5加强农机保险重视程度
农机安全监理等机构加强重视程度,提升保险公司配备条件,均衡发展农机保险。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等机构对各型农机具的保险重视程度,提高参保率,同时加强农机保险公司人、财、物投入。
各级农机管理及监管机构要同财政、保险经办机构协调,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政策执行力。
为农民投保理赔提供方便,认真审核参保数据,及时足额向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财政资金,保障农机户的利益。
结束语
相信随着农机保险的推开,各种问题通过农机监理、保险公司、农户的有效沟通,必将逐一得到解决。
农机保险的推广将为农民增收致富保驾护航,构建服务性政府,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生产经销商、农机合作社等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对参保的意义、作用及理赔程序等内容进行宣传报道。
践行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
加大农业机械保险政策的试点和规模,提高覆盖范围,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召军.农机互助保险“三难”问题亟待引起重视[J].中国农机监理.2018(8).
[2]魏忠勇,王晓婧.关于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6(4).
[3]穆易.全面实施农机综合保险[J].中国农机监理.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