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初中二模化学卷】2022年上海市崇明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化学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
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Mg-24 N-14 Cl-35.5 Na-2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
【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
】
1.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碳B.银C.汞D.钾
2.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海水晒盐C.纸张燃烧D.铁锅生锈3.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B.矿泉水C.天然水D.蒸馏水4.电子产品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是氧化铟(In2O3)。
氧化铟中铟元素的化合价是A.+1B.+2C.+3D.+4
5.对碳酸钠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
A.紫色B.黄色C.绿色D.红色6.实验测得一些液体室温时的pH,其中属于碱性的是
A.雪碧:5B.牛奶:6C.食醋:3D.肥皂水:10 7.不属于碳元素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B.碳-60C.石墨D.木炭8.冶炼钛(Ti)的反应之一为2Mg + TiCl4一定条件Ti + 2MgCl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9.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细铁丝在氧气C.量取液体D.加热液体中燃烧10.有关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有刺激性气味B.放出热量C.生成二氧化硫D.发出蓝紫色火焰
11.所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D.加油站内,禁止吸烟
12.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C.氢氧化钠是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氦气密度小和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填飞艇1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一定量的镁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C.向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
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
15.有关水与硝酸钾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连接正极一段产生的是氧气B.水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少量氯化钾D.硝酸钾溶液均一、稳定、透明16.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氢元素和酸根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酸和碱反应一定没有明显现象17.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能源密切相关。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1);二氧化硫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后果是
(2)。
②以四氯化碳(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下隔绝空气反应得到金刚石和化合物X,
反应为CCl4 + 4Na700℃ C + 4X
℃.四氯化碳有(3)种元素组成。
℃.金刚石中碳元素以((4)((选填“化合态”或“游离态”)存在,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5)。
③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甲烷属于(6)(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16g甲烷中约含(7)个甲烷分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压强变大,甲烷分子间的间隔(8)(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纯碱的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①“侯氏制碱法”生产出Na 2CO 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 4Cl ,生产原理如下图。
℃.Na 2CO 3的类别属于 (9) (选填“酸”、“碱”或“盐”);副产品NH 4Cl 可作
(10) (选填“氮”、“磷”或“钾”)肥。
℃.制纯碱的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11) 。
②下图是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资料:60℃时溶液中的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 (12) 。
℃.20℃时,将20g 氯化钠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13) ((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产物中NaHCO 3比NH 4Cl 先结晶析出。
结合①中生产原理及溶解度曲线解释其原因
(14) 。
(原料2) NH 3 (原料3)
CO 2
NaCl + NH 3 + CO 2 + H 2O = NaHCO 3 + NH 4Cl (副产物)
(原料1)
2NaHCO 3 △
Na 2CO 3 + CO 2↑ + H 2O
③“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纯碱中含有氯化钠。
为测定纯碱样品((Na 2C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图的实验。
(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15) 。
℃.实验中个别同学过滤所得的滤渣未经洗涤直接干燥,这一操作会导致该纯碱样品中碳酸
钠的质量分数 (16)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a 的名称是 (17) 。
②实验室可选择装置A 用于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若用D 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 ((19) ((填“m”或“n”)端通入,水从另一端排出。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B 和C ,装置C 的优点是 (20) 。
④草酸溶液可除铁锈和污渍。
草酸晶体加热发生的反应为H 2C 2O 4·2H 2O △CO 2↑ + CO↑ + 3H 2
O 。
为检验分解后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21) 。
纯碱样品
加入足量的水 完全溶解
加入过量CaCl 2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滤渣(10g CaCO 3)
分解产物
无水硫酸铜
碱石灰(含NaOH 和CaO )
澄清石灰水 NaOH 溶液
甲
乙
丙
丁
℃.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
℃.要证明有CO 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 ((23) 。
21.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①第一兴趣小组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
将a mol 锌粉加入到含0.1mol 硝酸铜和0.4mol 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锌粉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 。
℃.若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25) (用化学式表示)。
℃.若滤渣中含有两种金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26) 。
②第二兴趣小组对硫酸、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一中,将注射器中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
甲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于是将该注射器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27) ,做了对比实验,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 。
℃.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
钠溶
液能发生反应。
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29)
℃.将实验四、实验五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
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30)
白色沉淀是 BaSO 4、BaCO 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回收和处理。
40mL NaOH 溶液 玻璃管
瘪气球
CO 2 硫酸铜溶液
NaOH 溶液 稀硫酸
NaOH 溶液 稀硫酸
碳酸钠溶液 稀硫酸
硝酸钡溶液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D
7.D
8.C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AD
16.C
17.BC
38.(1)氮气((或N 2)((2)酸雨((3)2((4)游离态((5)NaCl ((6)有机物((7)6.02×1023(8)变小
39.(9)盐(10)氮(11)CO 2(12)6.9g/100g 水(13)饱和
(14)同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小,且反应时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大 (15)0.1mol(16)偏大 40.(17)分液漏斗
(18)2KClO 3 = 2KCl+3O 2↑ (19)n
(20)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1)甲中白色固体变蓝色(22)CO 2+Ca(OH)2==CaCO 3↓+H 2O (23)点燃尾气 41.(24)Zn+Cu (NO 3)2=Zn (NO 3)2+Cu
(25)Zn (NO 3)2、Cu (NO 3)2、AgNO 3 (26)0.2mol <n≤0.3mol (27)等体积水(或40mL 水)
(28)CuSO 4+2NaOH =Cu (OH )2↓+Na 2SO 4
(29)可行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错误不得分)
(30)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MnO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