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的最佳实验条件探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的最佳实验条件探求
邹晓红
【摘要】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不同实验条件的选择,改变燃气的流量比、灯电流、狭缝宽度以及燃烧器高度和位置等实验条件所测得的镁(0.50mg/L)的结果,从而得出测定镁的最佳实验条件.
【期刊名称】《江西化工》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3页(P57-59)
【关键词】原子吸收;镁;实验条件
【作者】邹晓红
【作者单位】鹰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江西鹰潭3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外层电子对特定谱线(通常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1]。
在原子吸收测定中,实验条件(包括燃气的流量比、灯电流、狭缝宽度以及燃烧器高度和位置等)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测定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方法的选择性[2]。
1、燃烧器高度:火焰的部位不同其温度和还原气氛不同,因而被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随火焰高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实验中通过改变燃烧器高度并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最大时的燃烧器高度为最佳燃烧器高度。
2、燃气、助燃气的流量比:助燃比不同,火焰的温度和性质不同,因而元素的原子化程度不同。
通常固定空气流量,改变燃气流量来改变助燃比。
在不同助燃比时测定吸光度,吸光度最大的助燃比为最佳助燃比。
3、灯电流:灯电流的选择要从灵敏度和稳定性两方面来考虑。
灯电流过大,易产生自吸作用,多普勒效应增强,谱线变宽,测定灵敏度降低,工作曲线弯曲,灯的寿命减小。
灯电流低,谱线变宽小,测定灵敏度高,但是灯电流过低,发光强度减弱,阴极发光不稳定,因而谱线信躁比降低。
一般的原则是在保证稳定和适当的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灯电流。
4、狭缝宽度:狭缝宽度影响光谱通带与检测器接收辐射的能量。
狭缝宽度的选择以能将吸收线与邻近干扰线分开为原则。
当有干扰线进入光谱通带内时,吸光度值将立即减小。
因此,确定适宜的狭缝原则是,在不会引起光谱干扰的情况下,大一点比较好。
1.1 装好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接通稳压电源,打开计算机电源,打开原子吸收主机电源,让主机预热10-15分钟,运行AA-Win软件,启动联机,寻峰后,预
热30min。
1.2 在工作站界面上点击【仪器】,再点击【燃烧器参数】设置原子化器工作条件。
调灯电流为3mA,狭缝在0.1nm处.调波长为285.2nm,调节灯座的高低,左右,前后位置,使接收器接收到最大光强。
1.3 燃烧器对光,燃烧器的缝隙应平行于光轴,并位于光轴正下方,可通过改变燃烧器前后,转角,水平位置进行调试。
1.4 开空气压缩机,使压力为0.25-0.30Mp,流量为7L/min,然后接通乙炔气,使其压力为0.07Mp,点燃火焰,喷雾0.5mg/L镁标准溶液,调节燃烧器位置至
吸光度最大。
2.1 仪器与试剂
35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海安捷伦科技公司),乙炔钢瓶,空气压缩机,镁空心阴极灯,100.0mg/L镁离子储备液。
0.50mg/L镁离子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移取100.0mg/L镁离子标准溶液0.50mL 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2.2 实验条件的选择
2.2.1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改变燃烧器高度为2、4、6、8mm,在每一高度下测定0.50mg/L镁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作吸光度-乙炔流量曲线,曲线上最大吸光度所对应的燃烧器高度即为最佳高度。
2.2.2 燃气流量的选择:改变乙炔流量为2.0、2.5、
3.0、3.5L/min,在每一乙炔流量下测定0.50mg/L镁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最大吸光度所对应的燃气流量即为最佳燃气流量。
2.2.3 灯电流的选择:在选定的最佳助燃比及燃烧器高度条件下,分别在灯电流为2、4、6、8mA时喷雾0.50mg/L镁标准溶液,测量吸光度,并观察不同灯电流的稳定性。
读数稳定及大的吸光度所对应的灯电流即为最佳灯电流。
2.2.4 狭缝宽度的选择:在上述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将狭缝宽度分别置于0.5nm、1.0nm、2.0nm、4.0nm处,喷雾0.50mg/L镁标准溶液,测量吸光度。
选择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为最佳狭缝宽度。
2.3 操作注意事项
2.3.1 先开助燃气,后开乙炔气;
2.3.2 检查乙炔气体装置是否漏气,并注意乙炔压力不能超过要求值;
2.3.3 每一个参数做完都要重新校零;
2.3.4 一定要保证使用高纯度的去离子水。
3.1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不同燃烧器高度所测得的吸光度见表3-1及图1。
由图1可看出吸光度开始时随着燃烧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燃烧器高度增加到6mm的时候吸光度值最大,为0.557,继续增加燃烧器高度后吸光度开始下降。
3.2 燃气流量的选择
不同乙炔流量所测得的吸光度见表3-2及图2。
由图2可看出吸光度开始时随着乙炔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乙炔流量增加到3
L/min的时候吸光度值最大,为0.535,继续增加乙炔流量后吸光度开始下降。
3.3 灯流量的选择
不同灯电流所测得的吸光度见表3-3及图3。
由图3可看出吸光度开始时随着灯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当灯电流增加到4mA的时候吸光度值最大,为0.548,继续增加灯电流后吸光度开始下降。
3.4 狭缝宽度的选择
不同狭缝宽度所测得的吸光度见表3-4及图4。
由图4可看出吸光度开始时随着狭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狭缝宽度增加到1nm 的时候吸光度值最大,为0.564,继续增加狭缝宽度后吸光度开始下降。
由前面实验结果可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0.50mg/L镁标准溶液时在改变实验条件下吸光度的变化,从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具体情况见表4-1。
由表4-1可得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燃烧器高度6mm、乙炔流量3.0L/min、灯电流4mA、狭缝宽度1.0nm。
【相关文献】
[1]章诒学,何华焜,陈江韩.原子吸收光谱仪,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吴谋成主编.仪器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4]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张世森主编.环境监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