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铜川市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月考) 读下图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A . 甲为秘鲁寒流
B . 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C . 甲为日本暖流
D . 乙为本格拉寒流
2. (2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月考) 关于临沂市(约35°N,约118°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 . 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C . 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D . 位于南半球,低纬度
3. (2分)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A .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 .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4.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读下“东南亚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 b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b国的某一岛屿,该岛屿是()
A . 苏门答腊岛
B . 爪哇岛
C . 巴厘岛
D . 苏拉威西岛
(2) K群岛是全球多火山、地震的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
A . 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B . 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C . 地处四大板块的交界处
D . 地处五大板块的交界处
(3)在东南亚下列河流属于太平洋水系的有()
①澜沧江
②萨尔温江
③伊洛瓦底江
④湄公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4)下图中能较真实反映出沿图中L 线做一剖面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5. (2分)下列工业部门属资源密集型的是()
A . 航天工业
B . 采煤工业
C . 钢铁工业
D . 普通服装工业
6. (3分)科学家在中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下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 岩浆岩
B . 变质岩
C . 沉积岩
D . 花岗岩
(2)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7. (2分) (2017高二下·微山月考) 下图为某大洲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该大洲的地势特点是()
A . 平均海拔最高
B . 中间高、四周低
C . 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D . 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2)下列地理事物中,位于该大洲的是()
A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D . 世界第一大岛屿
8. (2分) (2017高二下·福州期末) 下图示意欧洲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b、c、d、e 五个城市中()
A . 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 .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C . 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D . 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2)影响城市a→e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 .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 .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 . 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9. (2分) (2013高一上·平阳月考) 2010年1月5日,温州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和历史上的今天天气信息,具体信息在表,据此回答下题.
天气日期
平均温度:8℃1951﹣﹣﹣2009年
最高温度21℃2000年01月05日
最低温度:﹣2.1℃1971年01月05日
最大雨量:31.9 mm1992年01月05日
最低温度:1﹣3℃,最高温度:5﹣7℃
今天夜里到明天阴有时有雨,或雨夹雪,明天早晨最低温度:0﹣2℃,西部山区零﹣零下2℃,明天白天最高温度:4﹣6℃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1)读图,正确反映温州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A .
B .
C .
D .
(2)温州空气质量预报“6日污染指数:0级”(注:级数越大污染越严重.),产生这一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A .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
B . 冷空气过境近地面出现大雾
C . 风力较大
D .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3)温州西部山区的平均温度明显偏低,最主要原因是()
A . 地处西部,寒潮到达的时间比东部早
B . 地处西部,距离海洋远
C . 西部地势高,大气逆辐射弱
D . 西部山区多山间盆地,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10. (2分)(2018·浙江模拟) 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完成24—25题。
(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 .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 . 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 . 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D . 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2)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11. (2分)(2018·浙江模拟) 下图为云南苍山洱海周边区域图。
完成下题。
(1)洱海按成因划分属于()
A . 冰川湖
B . 构造湖
C . 火山口湖
D . 堰塞湖
(2)大理古城所在地区是()
A . 河流侵蚀地貌
B . 洪积一冲积扇
C . 冰川堆积地貌
D . 洱海侵蚀平原
12. (2分)青藏高原上的冬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②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很少有自然灾害发生
③夜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呼吸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④开发晚,土壤养分丰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3. (1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 . 江苏省
B . 河南省
C . 四川省
D . 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 .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14. (2分)(2017·惠州模拟) 下图为某区域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位于()
A . 北非西部
B . 印度半岛西部
C . 大洋洲西部
D . 南美洲西部
(2)与图示沙漠核心区自然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 . 河流稀少
B . 终年炎热
C . 植被稀疏
D . 光照强烈
(3)图示海岸沙漠区常见大雾弥漫,其成因主要是()
A . 沿岸暖流增湿
B . 海水蒸发强烈
C . 沿岸寒流降温
D . 大气对流旺盛
15. (2分) (2020高一下·渭滨期末)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我国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城镇化过程对农业人口具有巨大吸引力,当这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
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劳动力从第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B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 .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 .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2)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A .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 . 在小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 .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工业产值
D . 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3)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说明()
A .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 . 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C . 城市人口拥挤,物资短缺
D . 农村经济的衰败
二、综合题 (共3题;共11分)
16. (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17. (3分)(2016·珠海模拟)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黑土都是肥沃的土壤,我国有大面积的分布,然而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都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下图为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及我国黑土、黑钙土主要分布地区分布图。
下图为黄土高原河流水系分布图。
材料二从黄土塬到黄土梁,再到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下图是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地貌形态图。
(1)简析我国黄土和黑钙土土壤侵蚀程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2)分析黑土有机质丰富的自然原因。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和判断根据。
(4)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8. (4分)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3千米,每年新造陆23〜28平方千米,使3万〜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
“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
(1)黄河在此形成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
(2)近几年来,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对河口地区的地貌形态的影响有哪些?
(3)请简要分析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的原因。
(4)河口地区往往是形成聚落的良好地区,但是黄河口处却没有形成大的聚落。
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4-2、
4-3、
4-4、
5-1、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9-3、
10-1、
10-2、
11-1、
11-2、
12-1、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二、综合题 (共3题;共11分)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