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全册名师专练: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金牌学案】2022秋政治人教版必修3练习: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金牌学案】2022秋政治人教版必修3练习: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夯实1.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两河流域文明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据而希腊化、因恺撒占据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

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旧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这说明()A.中国是悠久的文明古国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而绵延不绝,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B项符合题意。

2.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连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①文字②史书典籍③求同存异④兼收并蓄A.①②B.②③④D.①②③④3.有一首歌中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的创造使中华民族从今进入文明时代,它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故本题应选①②③④。

4.早在公元376年,福建就有关于产茶的文字记载;宋元二朝,建茶、斗茶蔚然成风;明清时期,开创乌龙制茶工艺;到了现代,人们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这说明福建茶文化()A.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C.拒绝接受外来文化5.为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修复的150件富有悠久历史底蕴的圆明园文物在园里展出,熠熠生辉,使人百感交集。

这些修复的文物能够使人感受到()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国家衰落伴随着文化衰微③国家富强伴随着文化兴盛④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制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气A.①B.①②D.①②③④6.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分散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而得以传播到海内外。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六课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六课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道”。

关于汉字的认识下列正确的是()❾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对应学生用书P31期爾基础巩固1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

下列对这几个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天命神权等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影响深刻B •两汉时期,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进步C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 •宋元明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C解析殷周时期,天命神权等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影响深刻,A错误。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错误。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错误。

金丈“老”金丈“罷”2 •在追溯一个字的演变过程时,人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古代的风俗习惯、重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或工艺的演进。

如“孝”字,一般被认为是赡养父母。

在金文中,“孝”字将“老”右面的“拐杖”换成了“子”,所以也叫“承老”。

除此之外“孝”字还另有深意,即传承父辈的文化文明,如“三年无改于父之①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③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的正式文字从金文开始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答案A解析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古代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的演进,说明了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内涵丰富,①② 当选。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错误。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④错误。

3.2018年11月22日,由国家图书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南京图书馆承办的“册府千华——2018 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南京图书馆开幕。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彬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裴旭等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揭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

6. 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2.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③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小李同学的手机彩铃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下列关于“方块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

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C.民族性D.世界性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③史书典籍的传承④中华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A.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②③④9、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作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

”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汇通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1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高中政治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2014高中政治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①汉字②文学艺术③史书典籍④科学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及表现的认识。

②和④说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除此之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因此,①和③是正确的,反映了题意的要求,故选C。

答案:C2.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B.包容广纳C.异彩纷呈D.丰富多彩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方面,据此排除B、C、D三项;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华文化古老辉煌的历程,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B.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B、D两项表述错误;应选C项。

答案:C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

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过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让学生去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重要标志和重要见证。

(二)难点理解在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课时安排:一个课时四、教学教法:课堂教授举列说明五、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打开目录,我们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中,我们讲到了文化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我们讲到了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继承性。

这两个单元实质是讲的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我们都晓得,理论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那我们今天就要把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就是我国的文化,即中华文化,同学们打开书本62页,我们今天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写板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六、讲授新课(一)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源远流长”体现了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哪一个特点?(学生答:继承性)本课由三个框题构成,大家看一下哪三个。

(学生回答:古代辉煌的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应这三个框题,老师只讲三个问题,其余的时间和大家讲讲故事。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具体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怎么做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二)我们先讲是什么的问题即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大家先看一下第一个框框,在第一个框框内,讲了许多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文章列举这些文明,一是说明了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是通过这些文明的中断或湮灭,来论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练习(人教版必修3)

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练习(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______。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__________的意义。

4.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______地位。

5.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________时代。

6.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并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7.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________________的冲击。

***巧妙记忆法:殷商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明延续;明清衰微,再创辉煌。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______与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是文化的________载体。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______时代的标志。

汉字是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____________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汉字不等于文字,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二者不可错位。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____________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____________的巨大冲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只有在____________的领导和____________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__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__相协调,既保持__________,又体现__________。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word版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课时作业word版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1.从殷周时期到明清时期,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理学产生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隋唐时期D.宋元明时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隋唐时期,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时期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答案:D2.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A.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隋唐时期的全盛发展时代D.宋明理学的产生解析: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选B项。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汉代,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确立;隋唐时期,古代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时期的辉煌,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答案:B3.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候,但这些朝代也以汉字作为通用文字,同时有很多史实都用汉字记录下来,编写成史书典籍,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见证是()①汉字②文学艺术③史书典籍④科学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源远流长是强调中华文化起源早,并从未中断,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C4.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之林的一朵奇葩。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汉字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②当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8页word文档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精品8页word文档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运用中华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材分析:】这节课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中华民族文化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

本课时共分三目:第一目,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却以其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延续至今;第二目,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第三目,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并明确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学难点:如何让中华文化继续“流长”下去,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以及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激发了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探究中华文明的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也需求越来越多。

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知之不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存在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因此,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华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②汉字的作用、意义③史学典籍作用、特点;理解: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②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 专题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专题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答案】D2.“汉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要求参赛者以三十个包含“心”字偏旁部首的汉字字库中任意一字为创意起点,在理解其意义内涵并进行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立意“心灵生活”,完成一件设计作品。

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广泛参与。

这项活动的举办( )①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②展现了汉字作为交际工具之外的美学价值③有利于激发全球青年对中华文化普遍认同④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而是汉字的知识。

“在理解其意义内涵并进行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立意‘心灵生活’,完成一件设计作品”,有利于展现汉字作为交际工具之外的美学价值,激发全球青年对中华文化的关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②④正确。

①材料没有体现。

③中“普遍认同”表述不科学。

故本题答案选D。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光明网开展的一项关于汉字书写现状的网友调查显示,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 A.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 书写汉字,批判继承C. 立足实践,创新汉字D. 普及书法,古为今用【答案】A4.2016年12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汉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设计大赛,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尝试,也让更多的人从文字之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doc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2.2013的网络热词显然更具“国际范儿”:“土豪”(tu hao)登上了《纽约时报》,并且被BBC报道,而“大妈”(da ma)则有望与之共同在2014年被收录进入《牛津英语词典》。

中国的网络热词如果被收录进外文词典,这将(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发挥中国文化的主导作用④实现传统文化的原味继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

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截至2013年5月,已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420所孔子学院和591所孔子课堂。

中华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在海外传播。

这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②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全盘吸收④中华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这说明(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B.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挑战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根本原因6.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其民族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词语、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名师精编作业设计(新人教必修三)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名师精编作业设计(新人教必修三)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后作业设计(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1. 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至尊地位的时期是() A.秦朝 B.汉代C.隋唐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解析: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是在汉代,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B2.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本题是课本基础知识,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不是形成时期,故①错误。

答案:D3.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B.包容广纳C.异彩纷呈D.丰富多彩解析: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些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答案选A项。

B、C、D三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答案:A4.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解析: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5. 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期,是我国“梆子戏的鼻祖”。

【创新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创新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现时代性。

判一判 汉代是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提示 错误。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014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目前,孔子学院不断传播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

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古代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问题探究(1)孔子的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什么时候确立了至尊地位?答案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当时古代中华文化思想已具雏形;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其至尊地位在汉代被确立。

(2)从世界各国对孔子及孔子思想的尊敬和推崇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辉煌,古代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微?答案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统治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微。

名师点拨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1)政治上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繁荣。

纵观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经济、政治繁荣或相对繁荣时期。

(2)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外交往程度的加深,扩大了文化视野。

典例1电视剧《大秦帝国》再现了秦统一六国的崛起过程。

秦的统一是一次大规模的东西南北文化融合、碰撞。

秦国宫殿的建设,在壁画的制作、建筑材料的烧制处理等方面吸取了东方六国建筑的先进技艺与风格特点;“书同文字”,在对秦系文字“或颇省改”的基础上,对六国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中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辉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
解析:选B。

殷周时期的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个时期中华文化尚未形成,故①错误;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所以“始终辉煌”的说法是错误的,故⑥不选;②③④⑤的表述是准确的。

2.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需要()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①②③④分别从党的领导、指导思想、前进方向、民族复兴等多角度正确阐述了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要求。

知识点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3.《汉字英雄》节目制作人马东表示,节目关注青少年对汉字知识与文化传统的认知,体现汉字之美,而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对汉字的感情。

中国人之所以对汉字充满感情,主要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D。

中国人之所以对汉字充满感情,就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①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③说法错误。

故选D项。

4.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史书典籍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只有史书典籍是有说服力的④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具有规模之大、存留之丰等特点,②④符合题意;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因此,①错误;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③不正确;故选D项。

二、能力提升
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宋朝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C.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解析:选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并不意味着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故D的说法是错误的。

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016年10月20日,唐宋文风——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第四届古籍精品展在市图书馆开幕。

本次展览系统全面地展示了市图书馆珍藏的古籍文献精品。

回答6~7题。

6.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和展出工作。

这是基于()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和展出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

此题适用排除法。

②中提到优秀文化典籍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①③④均是对文化典籍的地位、作用的正确表述,故选B。

7.《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这体现出()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留丰富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④
解析:选C。

材料说明史书典籍的作用,③④不为材料所体现。

8.2016年10月30日,安徽省古陶瓷博物馆在合肥正式开馆。

首批展出了160余件古陶瓷精品。

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瓷器艺术进入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20世纪上半叶为什么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瓷器艺术的蓬勃发展对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在近代走向衰微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第(2)问考查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
我们紧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回答,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使陶瓷艺术濒临灭绝的境地。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根本保证。

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