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方配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活血方配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

摘要:脑梗死是由脑部缺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对身体起主导作用的中枢
神经受损从而导致偏瘫,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永久性偏瘫。

临床一般采用西医治疗,对病情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上,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由气虚血滞引起,使用益气活血方能对
脑梗死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再配合康复护理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
能障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5]。

本文旨在探讨益气活血方配合康复护理在脑
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希望对医学界和广大脑梗死偏瘫患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
一、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脑梗死主要由血栓引起,导致血栓的主要原因有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和血液成分的改变。

在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部位,血管内
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液中的有机成分就在此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阻塞流向大脑的
血液,造成脑梗死。

脑动脉的斑块也可造成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导致灌注区血压下降、血流
减缓、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出现脑梗死[6-8]。

而临床上的其他一些疾病,如高黏血症、血小板
增多症等也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二、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脑梗死在50岁以上的人中出现得较多,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
病等疾病。

患者最初可能有头晕、短暂的肢体麻木等症状,但由于程度较轻易被患者及家属
忽视。

此病发病急,临床表现可分为:(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病灶侧眼睛视觉发黑、
或瞳孔变小、眼球内陷;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也可能产生明显的意识障碍。

(2)大
脑中动脉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偏瘫、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失语或行为障
碍等,也可能出现一定的意识障碍。

(3)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下肢出现运动及感
觉障碍,或出现强握、摸索、吮吸反射等症状,在精神上也可能出现淡漠、欢快等症状。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出现偏盲、偏瘫、失读症、不定型幻觉痫性发作、命名
性失语、肢体震颤、不自主运动、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等症状。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
合征,患者可出现眩晕、昏迷、四肢瘫痪、精细触觉障碍、双侧面瘫、吞咽困难、意识行为
异常等症状。

(6)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偏盲、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感觉障碍或
不自主运动等症状[9-11]。

三、益气活血方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患者先进行降糖、降血压、降血脂、抗凝及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
处方:黄芪30g、丹参15g、知母9g、苦杏仁12g、当归15g、白僵蚕9g、红花10g、干地龙10g、石菖蒲10g、桃仁10g、三七10g、赤芍10g、全蝎6g。

根据病情可稍做加减,水煎服,饭后服用,每日三次。

四、益气活血方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
中医上,脑梗死属中风经络类疾病,与“风”、“火”、“痰”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由气虚
血滞引起,气血亏虚导致行血无力,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凝滞、脉络痹阻,引起肢体麻木、
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等,因而对此病的治疗以益气活血、补气还阳、通络祛痰为主。

益气活
血方中的黄芪有补气行气固表的作用,可促进气血旺盛,即现代药理学认为的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联合干地龙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认为丹参
可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石菖蒲可化痰辟秽、开通心窍,联合丹参、桃仁、红花等有活血
开窍的效果。

三七有化瘀止血、活血祛痛的功效,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全蝎也有通络、祛风、化瘀的功效。

整个药方的主要功能都在于活血化瘀、疏经通络。

另有专家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时,要做到气血同治,活血以通经化瘀,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新陈代谢。

益气活血方以丹参、黄芪为君药,补益元气,瘀去络通,使气血
顺行;赤芍、当归等为臣药,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干地龙、全蝎为佐药,通经活络,以使药
力周行全身。

全方的作用在于通过益气活血以治本、化瘀通络以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
目的[12-14]。

五、康复护理的介入时机
通过康复护理的方法恢复脑组织坏死导致的神经受损,介入的时机很重要。

在国外,专
家认为介入的时机越早越好,更有利于脑功能的重组和代偿。

一般认为,在病情稳定的两天
后就能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肢体挛缩、关节畸形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而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病情稳定的一天之内就可以进行床边活动。

康复护理在患者治
疗的整个阶段都应该进行,包括病床上的活动和离开病床的活动。

六、康复护理的方法
6.1心理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因身体功能的障碍,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定的打击,生活中的诸多不
便也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烦恼,若疾病久不能愈,会进一步使患者失去康复的信心,加上经
济上的负担,给家人造成的负担等,患者会在内心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严重影响
疾病的康复治疗。

因此,在实施功能锻炼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有效
的开导显得十分必要。

先和患者沟通,找出导致患者负性情绪的根源,再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使患者消除心理顾虑。

6.2不同体位的康复护理
6.2.1卧位的体位护理
(1)仰卧,在肩胛骨、患侧臀部、膝关节下和小腿外侧垫一软枕,对身体产生一定的
固定作用,患侧手臂稍稍向外伸展与躯干分开一小段距离,手心向上,手指舒展,足尖始终
朝上,保持这一姿势是为防止痉挛的出现,或出现痉挛时对躯体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

(2)健侧卧,患侧在上,背部最好靠墙,并在背部及胸前放一软枕,患侧手臂向前置于软枕上,肘、腕关节和手指舒展,下肢保持放松,自然屈曲并置于长枕头上。

(3)患侧卧,躯干保
持向后倾斜一个较小的角度,以辅助患侧的肩部向前,患侧手臂向前与躯干成一直角,掌心
向上,手指舒展,身体其他部位自由放置,保持放松,若有不舒适,可在该部位垫一软枕。

6.2.2坐位的体位护理
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支撑床面,若单手不能独立支撑,可用另一只
手稳住患侧手肘,以维持这一动作。

双下肢平放在地板上,保持患侧大腿水平、小腿垂直,
即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呈一直角。

坐轮椅时,身体靠近椅背,患侧手臂放在扶手的枕
头上,肘关节、手指伸展,下肢的放置和床上的坐姿一样。

6.2.3站位或步行时的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站于患者的患侧,若患者手臂出现痉挛,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肘关节伸展、
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也可让患者佩戴肘关节支具或手痉挛支具,以防止或抑制手指屈肌
痉挛。

6.3功能康复护理
6.3.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翻身训练,指导患
者做到向左右两个方向翻身,在向患侧翻身时,两只手互握,患侧拇指在健侧之上,可保持
拇指外展、肘关节伸展,控制前臂内旋,四指交叉以预防手指痉挛。

(2)桥式运动,此功
能锻炼的目的在于促进髋关节的伸展控制能力,锻炼髋腰肌肌力,预防痉挛,促进局部脑血
流灌注,有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3)加强仰卧位的各种功能锻炼,以及卧位、坐位、站位之间的切换训练[15]。

6.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纠正共同运动和使运动从共同活动的模式中脱离出来。

(1)让患
侧手背接触腰的后部。

(2)肩向前屈90°,将手臂向前平举。

(3)伸肘的同时,前臂做向
前和向后方旋转的动作。

(4)在肩外展90°,肘伸直的同时,前臂做向前和向后方旋转的动作。

(5)下肢训练。

取坐位,膝关节呈直角,脚向后滑行,足跟接地的同时向上屈,但注
意角度,足不能内翻;取站位,做屈膝训练;站位伸膝时患足向上屈,但注意角度,足不能
内翻。

(6)上下楼梯训练,或做其他较为精细、灵巧的动作,锻炼协调能力。

6.4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大概30%会表现出不同程度和症状的失语,以运动性失语居多。

失语会给患
者造成大量的不便和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如从简单的字母、音节、图形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语言文字的认读,强化应答能力,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和整个身体的康复,
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5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患者的吞咽功能出现障碍,直接影响到对营养的吸取,恢复吞咽功能,对患者的整体康
复而言十分必要。

可用冰冷棉棒接触患者的软腭、舌根或咽后壁,刺激患者作吞咽训练,再
经反复强化就能形成有力的吞咽反射。

6.6对患侧刺激的康复护理
偏瘫是由于神经传导出现了异常,加强患侧的感官刺激,可以对神经传导的消失起到一
定的对抗,辅助患者的功能恢复。

七、康复护理的作用
在益气活血方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康复护理的方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
可能机制。

先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从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正常生理机能
的影响,使机体的各项功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通过卧、坐、站的不同姿势,使身体的
肌肉组织处在特定的状态,以抑制痉挛的出现,或在痉挛出现时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再通过
各种功能锻炼,强化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避免偏瘫及其他相关症状的出现。

王昌权[16]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药物和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
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均低于治疗前,但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了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非
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益气活血方用于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药理机制,再联合康复护理的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见平,赵刚,陈健,等.益气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11):1029-1032.
[2]张〓影,王〓俊.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机器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信号影响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5):561-564.
[3]单晶丽,于美婷,王丽莹,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8,026(002):21-22.
[4]戴珞珞,章茜,饶高峰.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34(6):287-290.
[5]郭丽云,邢晓红,刘红,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及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影响[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8,24(4):261-265.
[6]努尔加依?沙黑窝拉,贾杰,张定国.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平台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032(009):1000-1005.
[7]赵刚,张见平,董卫卫,等.康复运动佐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BDNF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0):88-91.
[8]宋书婷,韩辉,马斌.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Meta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020(001):4-6.
[9]冀聪韬.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038(008):1166-1169.
[10]王成太.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Fg、HCY 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28-31.
[11]梁少琴,傅晓芸,周志贤.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5,035(005):486-488.
[12]宋中原,郭长娥.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014(003):183-185.
[13]苏浩亮,黎桂泱,朱均权.活血益气方联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33(012):3070-3072.
[14]胡向海.益气活血方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007(012):15-16.
[15]黄太权,褚怡雯,徐东浩,等.益气活血方结合康复锻炼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6,014(003):40-42.
[16]王昌权.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034(010):946-948,封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