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纪念白求恩》讲学稿第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中英文学校两段五环长课讲学稿(八上语)
课型:新授课1
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并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梳理文章,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并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二)背景资料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年。
模块一:温故知新
学法指导学习内容摘记背诵25课的五首诗歌。
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精讲点拨
1、小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并负责监督。
2、利用工具书解决1-2题。
3、根据精讲点拨提示的方法完成第3题。
4、学习小组互相对答案。
1. 阅读单元说明并填空: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论据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
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五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狭隘.()热忱.()鄙.薄()以身殉.职()拈.轻怕重()纯粹.()
3. 解释下列词语:
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拈轻怕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木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漠不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工具书,学会自主解决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学法指导研讨内容摘记
组长组织小组讨论:
1、小组长根据组员能力为他们分配任务。
2、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并派人把本组的答案写在白板上展示。
3、教师适当点拨。
1.快速浏览文章第1段,找出作者介绍白求恩同志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 这些事迹分别表现了白求恩同志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建议:先熟读课文,把写白求恩主要的事迹圈出来,并做简单的概括。
1、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事迹2、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模块四:精讲梳理
学法指导训练内容摘记
自主完成训练内容
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1
模块五:当堂训练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热忱(chén)
B.担子(dān)狭隘(yì)纯粹(cùi)C.殉职(xùn)教训(xùn)延安(yán)D.殖民(zhí)鄙薄(bǐ)见异思迁(qi ān)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 B.不足到 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 __________
2.A.晋察冀 B.拥护 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 B.解放 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 ______
4.A.付责 B.医疗 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四、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这句话中的“没有一个不”能不能改为肯定句,为什么?
五、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①,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身受②的治疗和亲眼看过③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
习④的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答案:
一、B
二、1.B.到—道 2.C.姿—资 3.A.溢—益 4.A.付—负
三、1.错 2.对 3.错 4.对
四、1.“生怕”就是“很怕”的意思,但比“很怕”、“害怕”语义表达得更深刻,感情更强烈,感觉更突出。
“生怕”一词生动传神地勾画出那些自私、浅薄、鄙俗的人的心理。
这些人遇事不出力,刚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力,就大肆张扬,自吹自擂,以捞取政治资本。
如果把“生怕”换成“很怕”、“害怕”,则不能达到这种生动传神的效果。
2.这两个双重否定排除了一切例外,语气极为肯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巡回医疗范围之广,工作影响之深,赢得了所有人的敬爱,这正好与段首的两个“极端”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无限崇敬、无限怀念之情。
如改为肯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感情就不如原文强烈,失去了原文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感染效果与震撼力量。
3.删除不好。
因为“在整个八陆军医务系统中”这个前置状语在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了“医术高明”的范围处所,删掉后意思会模糊不清。
人们会想,这高明的医术是表现在根据地,还是在全国范围,抑或在世界上?由此可见,即使是赞誉之词也需准确而严谨。
五、①B ②③C 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