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完整资料).doc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
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
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
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
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
”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
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
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
”“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
”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 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
2024/11/12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
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今秋七年级“部编教材”如何体现课标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关键词四:写作体系
2024/11/12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接受学习——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表象学习——探究学习
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
2024/11/12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 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 的变化。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024/11/12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全)备课讲稿
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全)备课讲稿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解读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阶段的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语文教育。
标准一:听说
1.1 目标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1.2 内容和要求
该标准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 听力: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听力材料,并理解其中的基本信息。
- 口语表达: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日常交流。
标准二:读写
2.1 目标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和文化修养。
2.2 内容和要求
该标准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 阅读:学生要能够理解简单的课文和短文内容,提取其中的
信息和主旨。
- 写作:学生要能够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篇章结构进行简单
的写作,包括日记、作文等。
标准三:诗词与文学
3.1 目标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对诗词和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
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2 内容和要求
该标准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 诗词: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和现代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 文学作品: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结论
通过对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它涵盖了听说、读写、诗词与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标准,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语文教育。
以上是本文档对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希望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新教材终于在热切期盼中显出真面目。
为引领一年级语文教师正确掌握这套教材的特点,的确使用好新教材,我经过研读新课标,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对新教材进行认识读。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显得大气优雅,神清气爽。
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呢?(一)、调1、教材板块调整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授课,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授课。
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拼音授课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一般话的工具。
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这样编排便于和少儿的学前生活相连结。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新版教材的拼音授课由原来的 4 单元减少到目前的 2 单元;识字由原来的 8 课调整为现在的 10 课。
目的:表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授课要点”的要求;表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新版本教材共有 14 篇课文,保留了原来 5 篇课文,增添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 9 篇课文。
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采用文质兼美、合适授课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依照“双线”组织单元授课: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涵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少儿使用的高频字。
比方:《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 ,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
《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要求一、课程目标(一)识字写字1.学会本学期要求会写200个生字,会认200个生字;能运用多种方法积累、认识生字。
能自学自查,注意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和形近字,逐步提高认字、识字能力。
2.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词语,不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能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3.凭借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学习用毛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做到写字姿势正确,保持“三个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了解童话、说明文、科普文章、叙事文章、写景文章、状物文章等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品味它们不同的语言,感受不同体裁文章的魅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
继续提高默读能力,能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
能复述课文大意,比较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懂得做人的道理,热爱生活。
3.能熟记教材中的名句,能背诵课文中的全部古诗,能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内容,能背诵指定的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4.领悟表达的方法。
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5.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习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6.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择书籍的兴趣和能力。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习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日记。
阅读总量不低于课程标准的规定。
7.培养读书做记号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三)写话1.学习观察生活,学习选择材料,学习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小学语文部编版课程标准最新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研究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而不是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母语教育课程中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此,学生应该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满小学:刘有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盛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2.更新了教学内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四、兼顾例外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前言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严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详尽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和守则。
根据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1.课程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对于教育专业学生来讲,《课程标准》使学生明确小学语文教程的教学准则,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可以为学生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研究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教学工作。
2.设计思路(1)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具体内容,要求。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2)明确当代语文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目标。
(3)结合实践,与教学和课堂设计,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提倡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小学语文教学。
3.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专业目标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育实践研究能力√√√√双语教学能力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相关课程课程名称基础(前置)课程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参考教材、学习资料、网站备注教育学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过程、原理和方法《普通教育学》,李尚未、吴天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相关课程课程名称关联(并行)课程与本课程之间的融合关系参考教材、学习资料、网站备注学科课程论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学习策略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5.学习后的总体目标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应该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了解近几年内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解读
〔3〕关于习作学段习作〔写话〕教学训练目标第一学段★以句子训练为主,重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不专门开设写话课,写话教学随机穿插在语文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学完拼音之后便可开始让学生尝试用汉语拼音写话。
从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最后学会写简单的日记甚至短文。
第二学段★以构段训练为主。
重在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小练笔以片断练习为主,大作文写实、想象、日记并重。
第三学段★以谋篇训练为主。
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习作方面,低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慨号〞四种标点符号。
激发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是低段写话教学的重点。
中段的习作,要求增加习作的自信心,学习观察,学习修改等。
2021年版课标增加了表达方面的要求“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清楚〞是对中段习作的新要求。
高段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
2021年版课标在高段习作中增加了“习作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历来是与阅读教学平分秋色的教学任务,学写作文是相当多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倍感头疼的一件事,所以市场上充满着汗牛充栋的作文秘籍,各种培训班才有了作文补习的土壤。
无论是实验稿还是202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的改革力度都是非常大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习作要求,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
如何改革?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在‘习作’的第二条和第三学段的第二、第三条都从习作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核心要求1. 尊重语言本身的规律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原理和方法表达、理解自己知识情态的能力。
2. 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拒绝不正确的价值观,理解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4. 关注实际话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思考能力。
二、核心知识1. 字词、结构、书写规范,如汉字、小说语汇、写作技巧、文体文章写作规范等。
2. 名著理解,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3. 文学创作,如诗词、故事、剧本等及文体文章4. 语言能力,如演讲、写作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素养1. 语言文字素养,如文体文章及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分析理解能力2. 阅读与写作素养,如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所涉及到的素养及写作技巧3. 审美文化素养,如中国传统文学美学、审美思想等4. 良好言行习惯,如文明礼貌的表达及机智的应答能力等四、能力目标1. 口头表达能力2. 阅读理解能力3. 写作能力4. 积极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评价的基本原则1. 着眼终身,把语文教学努力延伸到学生未来语文素养的培养上。
2. 关注学科性,即强调对新知识和新能力的学习,以及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3. 关注应用性,强调语文课程不离开学生现实,要做到教学有应用,应用有教学。
4. 关注创新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实践活动,形成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5. 关注实效性,评价结果要反映学生当前的语文水平,对新的学习要求,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及时作出调整。
小学语文新课标课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篇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课程性质与地位
(实验稿) (2011年版稿)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 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2.关于阅读教学 3.关于写作教学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写字教学要求的比较
类别 学段 原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一、二年级) 写字的愿望 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三、四年级)用键盘输入汉字 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谢 谢!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 和运用语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详尽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详尽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引言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帮助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与实施该标准,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和思维等方面。
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结构调整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表达和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
2.2 教学内容更新新课程标准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入了更多的现代文学、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元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3 评价方式改革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的评价。
三、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3.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设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注重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3.4 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
四、结语新课程标准是新时代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标准得以全面、准确的实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标修订原则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人。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加强综合设置,促进学习环节的衔接,增强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教育方式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新成就。
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一)“课程性质”的变化:另:2022版中有关“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述全部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课程理念”的变化:(三)“课程目标”(单列):(四)“课程内容”(单列):(五)“学业质量”(新增):(六)“课程实施”的变化:(七)“附录”的变化:三、小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新版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
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明确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
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
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二)《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实验稿》的哪些基本精 神?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重视人文内涵的深刻影响,又尊重学生感受的多元; (2)重视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 习中的独特体验; (3)重视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培养语 文实践能力; (4)特别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据此开展语文教 学……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四)“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对比 1、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要求
会写 字的数量减少,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
的教学原则。
2、要求会写毛笔字。
3、背诵篇目数量增加。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具体学段的变化:
第二学段(3---4年级)
1、识字写字部分。
2、阅读部分。
3、习作。
4、口语交际部分。 5、综合性学习。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具体学段的变化:
第三学段(5---6年级)
1、识字写字部分。
2、阅读部分。
3、习作。
4、口语交际部分。 5、综合性学习。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一是与时俱进,时代感更加强烈。
二是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加注重
三是各方面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满小学:刘有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2.更新了教学内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前言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1.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3.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4. 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
三、关于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贯彻和实施。
阶段目标有以下特点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一)识字与写字在识字、写字目标中应注意三点:1. 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是第一学段的重点。
2. 识字要遵循“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
3. 汉语拼音教学时要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
(二)阅读在阅读目标中1. 阅读目标体现了有个性的学习、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的新理念。
2. 第一次提出了猜读(推想)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
(三)写作(写话、习作)1. 在情感态度方面:(1) 注重培养兴趣和自信。
(2) 注重写作中合作与交流。
(3)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 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2. 在过程方法方面:(1) 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2) 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
3. 在知识能力方面(1) 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2) 淡化文体要求,以写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文;(3) 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
(四)口语交际1.突出情感与态度的优化训练。
2.重实践、重过程。
3.重在参与。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具有4个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学习的4个要素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2.强调观察及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
3.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4.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建议教材编写做到“新、实、活、宽”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1. 自然性资源开发2.社会性资源开发3.文性资源开发(三)课程资源的利用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1. 学校资源的利用2. 社区资源的利用:联系生活学语文;服务社区用语文。
3.家庭资源的利用三、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可分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即第1 —4个问题,这是教学思想(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性地教。
(二)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重视过程、方法之间的关系。
1.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四)处理好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1.培育创造人格2.营造创造氛围3.提供创造第二部分:即第5个问题,这是对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2.写字教学要求: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对学生的写字要加强指导和示范,写字指导,不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板书。
3.汉语拼音教学(1)强调趣味性。
(2)建议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3)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二)关于阅读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到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3.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4.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眼卫生。
(三)关于作文教学提法:小学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初中叫写作1.在小学阶段培养习作的兴趣、自信心是重点。
2.要抓好:指导观察、引导阅读、指导学生“想心思”、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并重。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1.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2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3.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
4.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让绝大多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5.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1.突出自主性2.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四评价建议(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分为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
三个维度:1.知识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评价目标:一评知识文化的“量”;二评知识文化的“质”;三评语文能力的“用”;四评语文能力的“创”;评价要素:语文知识评价;文章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一般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
2 .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评价目标:一评文献检索的能力;二评科学思维的方法;三评语文学习操作;四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评价要素:1.课堂参与,阅读习惯;2.表达习惯;学习方法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评价目标:一评语文学习的兴趣;二评语文学习的习惯;三评语文学习的方法;四评语文学习的交往。
评价要素:热爱语文;关心文化;参与实践;学会合作;化智为德。
五个领域1.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评价目标:一评识字数量;二评识字质量;三评识字能力;四评写字能力。
2.阅读评价目标:一评阅读能力;二评阅读习惯;三评阅读方法。
3.写作评价目标:一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评良好的作文习惯。
4.口语交际(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评价目标:一评听说普通话能力;二评听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三评听说的态度和习惯。
5.综合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重视学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四)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方法2.定性评价方法第十部分附录附录部分,共包括三项内1.关于优秀诗文背颂推荐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3.从五个方面列出了所涉及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