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教学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观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颇令人堪忧:学生厌写、言之无物等问题相当突出,现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各位教师交流,敬请指正。

标签:作文;现状;经验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

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

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的。

在具体要求上,不再从中心,条理等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

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一、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可是,作文课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课。

如何上好作文课成了语文教师经验交流的一个重点课题。

学生也怕上作文课,因为作文课在学生看来是最无聊、最枯燥、最害怕的课。

不知该写什么,但还要挤牙膏似的“挤”出好几百个字。

更要命的是作文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很大,稍不留神,审题疏漏或写作失误就会导致成绩不理想。

现在的作文课堂,很大一部分教师无法按照新课标精神来进行教学。

每上作文课,学生犹如教师手里的一只鸭子,教师把各种信息、知识往学生脑袋里塞,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还是不知道怎么写好。

教师更是困苦不堪。

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教师批阅一次作文(练习本修改一次,正式本批阅一次)得用大约一个工作日的时间。

看着一篇篇文不达题、空洞无物、虚情假意的作文,老师累得半死。

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漫不经心地看一眼评语,就塞进书包了事。

真可谓“出力不讨好”,结果教学双方心力交瘁。

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

二、作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感受生活,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大多数同学怕作文,主要原因在于对写作不感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味生活中的真情。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抒发情感的好方法。

例如,組织学
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让学生亲近、感悟自然;节假日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平凡简单的生活一旦用心去感受了,就会变得多姿多彩,然后作文必会情浓意厚。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味到生活的美,作文就有了真情实感。

2、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乒乓球比赛,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位选手的动作、神态、表情。

赛后,让学生模仿选手的动作、表情。

模仿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以此为契机,激起了学生交流、倾诉的欲望。

学生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说的话既准确又生动。

较之以前的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这种问题的存在很容易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于是学生便认真的回忆,纷纷举手进行模仿、描述。

这次对学生进行的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及时认真地批阅、讲评作文。

一篇作文的完成,是学生付出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及时、客观、肯定的评价。

老师的评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此,我们教师在作文批阅上应该多从正面进行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具体点出学生的作文好在哪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遣词造句,文章布局等写作手法方面的提高。

(二)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首先要增加阅读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阅读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潜移默化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提倡阅读的课外书,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进而是读名著,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其次,教师要交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例如,可以鼓励中年级学生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佳句;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交流读书心得。

一定要求学生分类记住几个典型素材。

例如,有关爱国的素材可以记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李云龙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邓稼先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珍惜时间的素材可以记牛顿做实验的故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等等。

素材的积累,老师只能给出方向,要让学生自己去找。

所以积累的材料要注意典型、准确、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

(三)处处留心,皆成文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社会,用心生活,感悟生活,增强对周围各种新变化的敏
感性。

留心观察,细心发现,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生活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内容用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做“生活的细心人”。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作家,无不如此。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有些语言与当时的口语相当接近;大文豪高尔基常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记录下来,用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语言;贾平凹在城郊乡村体验生活数月才写出了陕西味道浓郁的佳作《高兴》……作为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应该留心生活,让生活为自己酿造丰富多彩的语言。

(四)勤学勤练,下笔从容。

要写好作文,光靠每学期要求的8篇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挤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及口语训练。

可以让学生写日记或周记;还可以经常安排一些作文片断训练(笔头或口头练)。

这种片段训练法方便易行,针对性强。

例如,今天进行人物外貌描写训练,明天进行人物动作描写训练。

而且这种方法用时很少,短者十来分钟,长不过一节课。

但师生间反馈却快而多,可及时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

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纯熟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参考文献
[1]陈大伦.兴趣与作文教学[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2]包卫红.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1期
[3]杨秋菊.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之我见[J].科学教育,20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