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静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取 决于镇静的深度。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将镇静的程 度分为:最小镇静 (抗焦虑)、适度镇 静(催眠)、深度镇 静镇痛和全身麻醉。
最小 镇静
适度镇静
深度镇静镇痛
全身麻醉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最小镇静:镇静药可抑制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口 头指令反应正常,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几乎不影响。 适度镇静:镇静药适度抑制患者的意识状态,仍可 保持对口头指令的反应,其呼吸和循环功能通常 可以维持。 深度镇静镇痛:镇静药对患者的意识深度抑制,不 易被唤醒但是能对疼痛刺激反应,其呼吸功能可 能需要辅助支持措施,循环功能通常可以维持。 全身麻醉:药物导致患者意识丧失,不能被唤醒,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呼吸功能需要辅助支持,循 环功能可能受到一定的抑制。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一. 镇静的适应症
1.恐惧、焦虑者 2.躁动、谵妄者 3.刺激性诊疗操作 4.无法配合的患者 5.睡眠障碍的患者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二.镇静的目标
镇静是在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克服焦虑, 诱导睡眠和遗忘的治疗方法,其目标在于: 1.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减轻不良刺激及交 感神经的过度兴奋。 2.改善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患者对检查治疗期 间病痛的记忆。 3.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患者的无 意识行为干扰治疗。 4.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需、氧耗。
主要表现为对心肌收缩力、 全身血管阻力、交感神经 活性的影响。 因此,施行镇静者必须监 测心率、血压,必要时应 补充液体和应用血管活性 药物治疗。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理想的镇静药物应具备的条件是: 起效快,剂量-效应可预测; 半衰期短,无蓄积; 对呼吸、循环抑制小; 代谢方式不依赖肝肾功能; 抗焦虑与遗忘作用可预测; 停药后能迅速恢复; 价格低廉等。
定义:是指患者在接受局部、区域阻滞或未用麻醉时,由麻 醉科医师对其进行监测和镇静/镇痛。 目的:在镇静状态时进行麻醉专业性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 全和舒适。 要求:MAC的基本监测至少包括对通气、氧合、循环和镇静 水平的评估,麻醉科医师必须始终在患者身边,并能随时 处理紧急情况。 并发症:通气不足(最常见、最危险)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胸廓运动幅度、呼吸频率等。
目的: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及其他诊 疗操作的耐受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要求:使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睡眠,又易被唤醒; 及时增减用药量,以恢复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化。 注意:按需调整,个体化原则。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3.监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六.镇静的并发症及处理
1.呼吸抑制 最常见的呼吸并发症,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血症。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原因: ① 患者因素:老年人,阻塞 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 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哮喘等呼吸系统 疾病; ② 药物因素:丙泊酚,依托 咪酯,阿片类药物等; ③ 手术因素:上腹部手术, 颈部手术,胃镜手术等。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2.镇静监测医务人员撤离标准—改良Aldrete评分≥9分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五.常用镇静技术
1.ICU患者的镇静 目的:减少焦虑、躁动、谵妄和睡眠障碍的发生。 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维持基本的生理防御反射和感觉运动 功能,实施每日唤醒计划以评估其神志、感觉与运动功能。 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药代/药效学的变化,药物体内蓄 积,根据镇痛镇静程度随时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三)吩噻嗪类
1.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具有安定和抗精神病作用 和镇吐作用,可致血压下 降,心率增快,但组织灌 注量增加,对心肌收缩力、 心电图和呼吸无明显影响。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精 神分裂症、镇吐、低温麻 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 合用治疗晚期癌症的剧痛。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短期镇静(≤3天):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 长期镇静(>3天): 丙泊酚苏醒更快、拔管更 早,但诱导期易出现低血 压; 咪达唑仑可产生更多遗忘, 但易发生呼吸抑制。 注:大剂量使用镇静药超过 一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和 戒断症状,因此,应有计 划地逐渐减量。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2.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2.异丙嗪(promethazine) 又名非那根,具有明显的镇 静作用,是H1受体拮抗药, 具有抗胆碱作用,防止晕动 症和镇吐,对心排出量无明 显影响,对呼吸无明显抑制 作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很少。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 病。临床麻醉中常作为麻醉 前用药,也是冬眠合剂的主 要成分之一。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 响—抑制作用
小剂量 镇静作用 大剂量 催眠、麻醉作 用 主要表现:影响脑血流量 (CBF)、脑代谢率 (CMR)和脑电图 (EEG),随着剂量增加 脑电活动下降。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脑电图(包 括BIS、熵指数等)来 监测患者的镇静程度, 也可通过患者对刺激 的反应来评价镇静药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 制程度,如Ramsay评 分。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术前准备:术前用短效苯二氮卓类和抗交感类药,可提供满 意的镇静、遗忘和抗焦虑作用,不会延迟恢复时间。 镇静方法:神经阻滞复合镇静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许多患者 可用MAC替代全麻或椎管内阻滞。 术后恢复: ① 早期:即麻醉结束至患者从麻醉中苏醒,是麻醉后并发 症的高发期,患者需平卧并得到严密监护和有效处理; ② 中期:即清醒后至达到出院标准; ③ 晚期:即出院后至完全恢复。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深度镇静时,必须掌握开放呼吸道和正压通 气技术,包括: 复苏措施和各种药物及仪器使用; 气管插管术及呼吸机的使用; 气管拔管的指征和时机; 各种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① ② ③ ④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四. 镇静的撤离标准
1.门诊镇静患者撤离标准—改良后门诊麻醉后出院评分 (modified postanesthetic discharge scoring, mPADS) ① 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 ② 行走能力和精神状态; ③ 疼痛程度和恶心呕吐程度; ④ 手术出血程度; ⑤ 液体摄入量和排出量。 评分≥9分者,可在成人陪同下出院。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一)苯二氮卓类镇静 药及拮抗药
1.咪达唑仑(midazolam) 具有典型的苯二氮卓类药 理活性—抗焦虑、镇静、 催眠、抗惊厥及中枢性肌 肉松弛作用,可产生暂时 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对呼吸、循环有轻度的抑 制,可使血压下降,心率 增快,降低潮气量,增快 呼吸频率,缩短呼吸时间。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处理: 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 吸氧; ③ 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恢复有效肺泡通气和换 气; ④ 减轻镇静程度以免加重呼吸抑制; ⑤ 使用拮抗药物,如纳洛酮、氟马西尼; ⑥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2.循环抑制 血压下降超过镇静前的20%或者收缩压低于80 mmHg即为循环抑制。 原因: ① 血容量不足; ② 心源性休克; ③ 过敏性休克; ④ 手术因素; ⑤ 输血反应; ⑥ 药物作用。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2.地西泮(diazepam) 又名安定,具有抗焦虑、 肌松和抗惊厥作用。作用 与剂量相关,依给药途径 而异。大剂量可引起一定 的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 单次给药有起效快、苏醒 快的特点,可用于急性躁 动患者的治疗。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3. 氟马西尼(flumazenil) 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竞争 性拮抗药,可使患者术毕尽 快清醒,提高术后的安全性; 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对 肝肾功能影响小。 注:应注意两者的药效学和药 动学差异,避免拮抗后再度 镇静而危及生命; 应警惕长时间镇静者拮抗 过度导致的躁动。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 的患者和某些存在潜 在通气功能障碍者, 应谨慎地使用镇静药, 必要时需要建立人工 气道(气管内插管、 喉罩等)。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 响—剂量性抑制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四)丁酰苯类
1.氟哌啶醇(haloperidol) 作用与氯丙嗪相似,抗精 神兴奋作用强且持久,约 为氯丙嗪的50倍。有较强 的抗呕吐作用,对顽固性 呕吐和持续性呃逆有显著 疗效。是临床治疗谵妄的 常用药物。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2.氟哌利多(droperidol) 与氟哌啶醇相似,起效快, 作用维持时间少于24小时; 安定作用相当于氟哌啶醇 的3倍,有镇吐作用,能 增强镇痛药的作用,称神 经安定镇痛术。可作为麻 醉前给药,具有较好的抗 精神紧张、镇吐作用。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处理: ① 确认血压数值; ② 排除手术因素; ③ 判断循环抑制的原因,对因处理; ④ 减浅镇静程度,减少镇静药物的影响。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4.日间手术(day surgery,门诊手术)的镇静
术前评估: ① 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合并疾病; ② 手术创伤的大小; ③ 麻醉方式的选择; ④ 患者离院后就医环境和护理条件等。 合并以下病症者不宜行日间手术: ① 心血管疾病:高龄高血压、6个月内心梗、心衰等; ② 呼吸疾病:慢阻肺、胃食管反流、过度肥胖、睡眠呼吸 暂停、上呼吸道感染(尤其儿童)。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5.放射介入镇静技术
对象: ① 儿童、成人幽闭恐惧症、智力低下、难以交 流和合作者; ② 有不自主运动或不能耐受长时间静卧者; ③ 病情危重或严重损伤难以维持气道通畅,在 诊疗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者; ④ 对造影剂有过敏者。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特点: ① 诊疗室空间有限,医疗检查设备多,麻醉科医师常难以 靠近患者; ② 在放射线检查时麻醉医师需离开诊疗室,只能通过观察 窗或闭路电视观察和监护患者; ③ 在暗室内须在适当的灯光下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呼吸 运动、麻醉剂和监护仪等; ④ 诊疗室常缺乏中心供气系统、吸引器及废气排放系统; ⑤ 诊疗室常远离手术室,医护相互配合的机会少,对紧急 情况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方法:多采用MAC技术或气管内插管全麻。 注意: ① 手术室外麻醉的监测设备和项目应于手术室内相同; ② 镇静开始前,必须检查供养设施、吸引器、麻醉及急救 设备和药品; ③ 镇静开始后,必须仔细观察监测数值,对紧急情况能及 时发现和处理; ④ 诊疗结束后,应严密监测患者,必要时送PACU。
第三节 镇静的临床应用
三.镇静期间的监测
ASA认为,镇静的基本监 测必须包括: 专职人员全程监测; 氧合监测; 通气监测; 循环监测; 体温监测。
① ② ③ ④ ⑤
第三节 镇静பைடு நூலகம்临床应用
镇静一般由麻醉科医师和 (或)麻醉护士实施。 ASA制定的非麻醉科医师 镇静镇痛指南中指出: 进行镇静操作的医务人员, 必须掌握中度和深度镇静 时基本生命支持的技能 (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等);必须熟悉镇静、镇 痛药及其拮抗药的药理特 性。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剂量依赖性抑制
潮气量 每分通气量 对缺氧和CO2升高的反应 一过性呼吸暂停,低氧血 症和高碳酸血症
第一节 镇静对生理的作用
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通气/呼吸模式来评价 镇静药对呼吸系统的抑制程度,并指导镇静药物 剂量的调节。
第二节 常用镇静药和拮抗药
(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对α2受体具有高选择性,是目前唯 一兼具有镇静与镇痛作用的药物, 同时它没有明显的心血管抑制及停 药后反跳作用。它所产生的镇静作 用为自然非动眼睡眠(NREM)状 态,可以被刺激或语言唤醒,且几 乎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