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藜蒿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865/j.issn.1001-3547.2017.22.007
汪李平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湖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岗位专家。
长期坚持在蔬菜生产第一线,规划蔬菜生产,指导蔬菜种植,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做出较大贡献,在蔬菜栽培、设施园艺等学科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与近百项农业园区和项目规划,是多家蔬菜生产企业的技术顾问,很多成为区域知名龙头企业。
在自科类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编写科普专著5部,参编教材6本。
2012年被湖北省科技厅授予湖北省“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秀专家”称号,连续多年被湖北省科技厅聘为“科技特派员”和湖北省农业厅聘为“湖北省蔬菜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家指导组”成员。
自费创办的“华中蔬菜网”,向农民传达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市场信息,深
受广大菜农欢迎。
基金项目院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体系专项资金资助
汪李平,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园
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E-mail :hzauwang@
杨静,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收稿日期:2017-09-07
藜蒿,又名蒌蒿、芦蒿、泥蒿、水蒿、柳蒿芽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
我国从东北至长江流域各地都有野生藜蒿分布,常生长在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地头。
藜蒿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味道清香,肉质脆嫩,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
长江流域有歌谣云: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
野生藜蒿一般在元宵前后(2月)开始上市,2~3周后就因为开始老化不堪食用。
近年来,采用保护地栽培,从9月下旬一直可采收至翌年4月,667m 2产量可达5000kg,市场均价在4~6元/kg 及以上,667m 2产值2万~3万元。
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很多地方形成了藜蒿产业,不仅有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丰富了市场供应的花色品种,延长了供应时间,有极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栽培季节
藜蒿性喜温暖湿润,且耐寒耐热,抗逆性强,生长发育适温为10~32℃,最适宜的气温是20~25℃。
只要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藜蒿可周年生长,无明显的休眠期。
武汉市蔡甸区大棚藜蒿7月中旬扦插,品种多选用云南的绿
秆藜蒿和白秆藜蒿,扦插后40d 左右(8月下旬)开始第一次采收,30~40d(10月上旬)第二次采收,11月上中旬扣棚,12月上中旬第三次采收,春节前后(2月初)第四次采收,以后根据情况还可收获第五茬,一般可收获4~5次。
除留种田藜蒿继续留圃生长外,春夏季主要种植西瓜、甜瓜、莲藕和水稻等作物,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瓜—蒿、藕—蒿、稻—蒿等高效种植模式。
黄石市阳新县大棚藜蒿7月中下旬扦插,品种选用南京的大叶青,11月中下旬刈茬,12月上旬覆盖棚膜,春节前采收上市,一般采收1~2次。
后续作物有甜瓜、毛豆和玉米等,形成了玉米—藜蒿、毛豆—藜蒿和甜瓜—藜蒿等高效种植模式。
孝感市云梦县大棚藜蒿主要有两种种植模式,一是用昆明夏蒿,7月底至8月上中旬扦插,30~40d 后(9月底)第一次采收;45~60d 后(11月中下旬)第二次采收;11月底12月上旬开始大棚覆膜,翌年1月底2月初第三次采收;第三次采收后去掉大棚,4月初(清明前后)第四次采收,一般可收获4次。
二是用南京冬蒿,7月底至8月上中旬扦插,11月底齐地割茬,11月底至12月上旬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藜蒿
栽培技术
汪李平杨静
建大棚或中棚并覆膜,1月底2月初第一次采收;第一次采收后去掉大棚膜,3月底4月初(清明前后)第二次采收,一般采收
1~2次。
2品种选择
藜蒿按其嫩茎颜色可分为白藜蒿、青藜蒿和红藜蒿等类型,根据叶型又可分为柳叶蒿、碎叶蒿和嵌合型蒿等类型。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藜蒿栽培主要选用蔡甸藜蒿、云南绿秆、云南白秆、昆明夏蒿、鄱阳湖野生藜蒿、南京冬蒿、大叶青、八卦洲藜蒿以及各地野生驯化品种等。
3整地施肥
长江流域大棚藜蒿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的砂壤地种植。
扦插前深耕地块,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 或优质三元复合肥100kg,深耕耙碎整平后作深沟高畦,畦宽连沟2.5~3m,畦高25~30cm。
4化学除草
藜蒿多在7~8月剪取健壮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此时正值高温多雨,田间杂草极易孳生,生产上多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以节省人工成本。
一般在枝条扦插前每667m2可用43%氧氟·乙草胺乳油100mL、24%乙氧氟草
醚乳油48~60mL、43%旱草灵乳
油90~120mL、48%氟乐灵乳油
100~150mL或48%拉索(甲草
胺)200~250mL,对水45~60kg
喷洒畦面,喷后保持土表湿润,
可防杂草生长。
也可在藜蒿生长
前期(未封行)以6.9%威霸(精
噁唑禾草灵)水乳剂50~80mL、
10.8%高效盖草能(高效吡氟甲
禾灵)乳油50~80mL、15%精稳
杀得(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
80mL、24%乙氧氟草醚乳油48~
60mL或43%旱草灵乳油90~
120mL,对水45~60kg,定向喷
雾防除杂草。
5适时扦插
藜蒿繁殖方法有根状茎繁
殖、枝条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压
条繁殖及种子繁殖。
长江流域大
棚藜蒿种植多用枝条扦插繁殖,
扦插一般在6月下旬至9月中
下旬,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
为适宜。
选择留种圃生长健壮、
无病虫为害、半木质化的藜蒿茎
秆,去掉上部嫩茎叶和下部老化
(木质化)部分,剪成10~12cm
长的插条,上端保留2~3片叶,
下端削成斜面。
苗床选用无病虫
源或消毒过的砂壤土,不施用肥
料。
也可采用128孔的塑料穴盘
育苗,以草炭、蛭石和珍珠岩为
基质按1∶1∶1(/)配制,浇透水
后插入枝条。
为了促进生根,提
高成活率,扦插前可将插条剪切
整齐,按100~300根一捆,将基
部在100~150mg/L浓度的ABT
生根粉溶液中浸泡4h。
再按株
距7~10cm、行距10~15cm,将插
条生长点朝上斜插入畦上,插条
与地面夹角为35°~40°,扦插深
度达到插条的2/3为宜。
每667m2
需插条250~300kg。
扦插完毕要
浇1次透水,经1~2d再浇催根
水,其后根据土壤情况适时浇
水,保持土壤湿润,暴雨后也要
及时清沟排渍。
经10d左右即
可生根发芽。
生根后适量追施三
元复合肥一次。
一般插后30d
左右即可定植。
7~8月藜蒿扦插
时正值高温,最好采用小拱棚覆
盖遮阳网进行保苗,网四周要用
土压紧,以防大风吹开。
遮阳网
采取早盖晚揭管理,覆盖时间为
晴天10:00~16:00,9月中旬天
气凉爽时揭除。
6追肥灌水
藜蒿是需肥量特别大的作
物,当插条上的嫩芽长2~3cm
时,每667m2施1%尿素水溶液
200kg作提苗肥;当幼苗长到5~
6cm时,每667m2施优质三元
复合肥25~30kg或尿素7~
10kg促进生长;采收前7d,每
667m2再追施尿素10~15kg以
促茎秆柔嫩且提高产量。
8月底
或9月底第一次采收后每667m2
追施优质三元复合肥30~40kg,
10月底11月初搭棚覆盖薄膜
前每667m2施优质三元复合肥
40~50kg,追肥后及时浇水或随
水浇施,以提高肥效。
以后每采
收一次,按同样方法追施一次肥
料,确保持续生长。
藜蒿耐湿不耐旱,适宜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
扦插后经常保持供水充足、土表湿润,以利于发根发芽,土壤缺水则不宜成活,且易导致茎秆老化。
浇水施肥宜同时进行,肥料随水浇施或冲施,每次施肥后灌一次透水,以沟灌渗透为好,水尽量不上畦面,以免土表板结,影响出苗或引起病害。
水分管理上以经常保持土表湿润为宜,整个生长期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但田间不能渍水。
宜采用肥水一体化微喷灌系统灌水施肥。
7大棚管理
藜蒿嫩茎在日平均气温12~18℃时生长较快,当白天温度13~20℃,晚上温度5℃以上,空气湿度85%以上时,嫩茎生长迅速、粗壮、不易老化且品质好,有雾和露水的天气有利于嫩茎的生长。
气温25℃时以上时,茎秆容易木质化,温度越高,萌生的嫩茎纤维化速度越快,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
当气温降到10℃以下或出现霜冻时,藜蒿生长缓慢。
夏季高温暴雨,藜蒿扦插育苗期应搭小拱棚或平棚架(架高1~1.2m),覆盖遮阳网,遮阳网采取早盖晚揭管理,一般盖晴不盖阴,盖昼不盖夜,盖顶不盖边,至9月中旬撤网。
10月后温度逐渐降低,为保证藜蒿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长江流域应在11月中下旬气温降至10℃之前扣上棚膜,棚内温度晴天保持在18~23℃,中午气温高时应打开两头棚门通风,以免因温度过高而徒长或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而腐烂或变黑。
严冬季节棚内可用无纺布浮面覆盖。
春节以后气温上升后再及时揭除棚膜。
湖北孝感的做法是:在当地
早霜后(11月下旬12月上旬),
藜蒿地上部分被严霜打枯时,齐
地面割去,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
杂草,浅松土表浇足底水,5~7d
后搭盖中棚或大棚覆膜保温防
冻,并用草木灰或地膜直接浮面
覆盖在植株上,将棚的四周压紧
封严。
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
覆盖可推迟进行。
晴天中午棚两
头要打开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
湿度,遇低温寡照高湿天气也要
及时通风,适时撒草木灰和喷施
叶面肥。
棚内,晴天白天保持在
17~23℃,最高不超过25℃,阴雨
天应比晴天下降3~5℃进行管
理,温度过高,易致茎秆老化,品
质下降;温度过低,则又会导致
藜蒿生长慢,产量低,供应晚。
8及时采收
当藜蒿株高15~25cm,顶
端心叶尚未散开、颜色为浅绿色
时贴近畦面收割。
气温适宜时
30~40d收割1次,气温较低时
50~60d收割1次,整个生长季
节,可以采收4~5次。
元旦至春
节前是藜蒿最佳上市期。
留种田一般在3月收完最
后一茬后,适当清理残茬,适时
灌水追肥,促其健壮生长,待成
株木质化后,可作为下季栽培的
插条进行扦插繁殖。
留种田主要
是春夏季,长江流域正值雨水较
多的季节,田间管理应以及时搞
好排灌、防治病虫草害为主。
一
般按留种地与生产地1∶(3~5)的
比例留种。
9病虫防治
近年来,经过系统调查和大
面积普查,武汉市蔡甸区藜蒿常
发性病虫害有17种,其中真菌
性病害有5种(包括根腐病、霜
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
病毒性病害有1种,虫害有11
种(包括蚜虫、红蜘蛛、蛴螬、小
地老虎、蝼蛄、菊瘿蚊、斜纹夜
蛾、甜菜夜蛾、玉米螟、棉铃虫、
烟粉虱)。
其中为害较大的是霜
霉病、菌核病、蚜虫、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蛴螬等,一般年份因
病虫为害损失20%左右。
大棚藜蒿栽培的病虫害防
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物
理、生物、化学等有效防治措施,
控制病虫为害,以实现优质无公
害生产。
9.1农业措施
①品种选用选用适合当
地种植抗(耐)病虫丰产优质品
种或野生驯化品种栽培。
留种圃
种苗应选择生长势强、茎叶粗
壮、没有病虫为害的田块,扦插
前还应剔除病苗、虫苗、弱苗。
②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
理,科学灌水,合理追肥,雨天及
时清沟排渍,适时采收。
农事操
作宜在露水干后进行,避免人为
传病。
9.2物理措施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烟粉
虱、有翅蚜;利用杀虫灯灯光诱
杀玉米螟、棉铃虫、金龟子、蝼蛄
等的成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斜纹
夜蛾、甜菜夜蛾、玉米螟、棉铃虫
等害虫。
大棚藜蒿栽培时在防止
低温冻害或高温烧苗的前提下,
适时适度揭膜揭网通风透气透
光,科学控制藜蒿生长的温湿
度,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蔓
延。
9.3生物防治
保护蜘蛛、草蛉、瓢虫、
寄生
蜂等田间自然天敌;利用天然除虫菊素、印楝素、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蚜虫、烟粉虱;利用核型多角体(NPV)病毒、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生物杀虫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等。
9.4化学防治
①病害a.藜蒿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10%噁醚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b.藜蒿菌核病。
发病初期,可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800~1000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c.藜蒿病毒病。
及时防治病毒病传播的媒介蚜虫、烟粉虱等。
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及时选用20%吗啉胍·乙铜(病毒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叶面喷施,隔10d 左右1次,防治2~3次。
喷雾时可加入锌肥或氨基酸类叶面肥。
d.藜蒿灰霉病。
发病初期,每667m2用2%腐霉利烟剂12粒,分散点燃,或用10%百菌清烟熏剂250g于棚内熏烟防治关闭棚室,熏蒸一夜。
也可用50%农利灵1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e.藜蒿白绢病。
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喷雾于茎基部,7~10d喷1次,连喷2次。
f.藜蒿霜霉病。
选用72.2%
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液
或58%雷多米尔(甲霜灵)可湿
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g.藜蒿根腐病。
选用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
倍液喷淋根茎部防治。
②虫害大棚藜蒿虫害主
要有小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玉
米螟、菊天牛、斜纹夜蛾、菊瘿
蚊、烟粉虱等为害。
可利用频振
式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小地老
虎成虫,也可按糖∶醋∶白酒∶水∶
90%敌百虫=6∶3∶1∶10∶1比例混合
调匀配制而成糖醋液,装入钵
内,每667m2分放8~10个点,
可大量诱杀小地老虎成虫,清晨
在小地老虎咬断的幼苗附近土
浅表层还可人工寻找捕杀幼虫;
可选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倍液,或25%抗蚜威水分
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
虫;5%尼索朗(噻螨酮)乳油
2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2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
倍液喷洒防治红蜘蛛;5%来福
灵(顺式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
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5%
锐劲特(氟虫腈)乳油2000倍
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
倍液、90%敌百虫晶体1500倍
液每隔7d喷1次,连喷2次,
防治菊天牛成虫;用频振式杀虫
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也可选用
15%安打(茚虫威)悬浮剂4000
倍液、10%溴虫腈乳油2000倍
液或20%甲氧虫酰肼悬浮剂
2000倍,于斜纹夜蛾幼虫3龄
以前点片为害时喷雾防治;用
4%阿维·啶虫脒乳油1500倍
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5000倍液或2.5%虫螨灵(联
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
治菊瘿蚊、烟粉虱。
参考文献
[1]李双梅,李茂年,李明华,等.湖北
省藜蒿主产区藜蒿经济效益及产
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J].长江蔬
菜,2017(3):4-5.
[2]朱文革,朱汉桥,曾学军,等.农产
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蔡甸藜
蒿[J].长江蔬菜,2016(24):27-28.
[3]蒋诚,刘汉,刘宏伟,等.藜蒿化学
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齐鲁
医学杂志,2015,30(5):623-625.
[4]韩群营,汤长征,徐波.藜蒿主要病
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控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14(8):18-19.
[5]沈慧.藜蒿的品种类型及繁殖技术
[J].新农村,2012(3):22-23.
[6]崔洪文.野菜藜蒿主要类型和品种
介绍[J].中国农业信息,2011(3):
31.
[7]梅再胜,李丹家,黄志敏,等.黄石
市大棚藜蒿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
种养,2010(6):23-24.
[8]龚世伟,孙伟,李茂年,等.蔡甸藜
蒿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0
(14):69-70.
[9]张涛,吴涛涛,罗金芳.孝感市藜蒿
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分析[C].第27
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
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
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0:
477-483.
[10]何永梅.藜蒿主要病虫害防治要
点[J].农药市场信息,2009(24):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