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讨论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将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讨论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目前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定义有两个含义,一方面中国人口数量最大,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发展中国家中比较突出,中国正在寻求用更强大的声音说话,并且从目前看来,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日韩三国峰会在不久之前召开,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就三国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谈。
从之前发生的钓鱼岛事件来说,麻生之前就说过要就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向温家宝总理抗议,而事实上麻生在会议上也确实提出了不满。
从外交部的态度看来,中方表现的态度很鲜明,发言人表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巡逻舰进入钓鱼岛海域并非挑衅”,可见态度有比较强硬的一面。
日本之前的态度也很值得关注。
今年台湾的渔船进入钓鱼岛时,日本军舰就毫不客气地撞沉了台湾渔船,而这次中国巡逻舰的进入,日方却是比较缓和地“警告离开”,中方在钓鱼岛附近逗留了九个小时,日方也并未表现出过激的冲撞行为。
这样的两种处理方式很耐人寻味。
一方面中台两方在日本眼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所以他可以毫不客气地打击台湾而事后发言方仅仅表示“遗憾”,然而对中方的态度却明显缓和。
另一方面也确实说明了中国的地位有了提升,这让日本的行为和态度保持相对缓和和冷静,表明日本仍然戒备着不敢轻举妄动。
在中日韩峰会上,针对日方所谈,温家宝阐述了中方对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一贯立场,强调双方应冷静妥善处理有关问题,防止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主权问题所持有的立场之坚定。
再回到这件事本身,几年前,中国对日本在钓鱼岛的实际侵犯活动只是抗议,声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而现在,中国终于开始了实际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前我们是派海洋调查船前往,而这次是派海监船前往。
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在态度暧昧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了实质上的维权行动,这也表明现在的“时机”比较成熟了,而中国要宣示主权,也不会遭到日本的强硬冲撞,因为中国的地位有了提高,这让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讨论主权性问题而不必担心对方在经济上给我们制肘,而实际上,中日在事件过后也表明以大局为重,坚持加强经济合作,就像总理所说的,“中日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
两国要通过中日高层经济对话等机制,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采取切实措施,保持双边贸易和投资稳定增长。
共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不仅说明面对金融海啸两国要积极合作,也表明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目前的核力量有了提高,已经具备了对敌对国家的核威慑能力,即不必担心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冲击干涉,先不必说美国会不会支援日本,就算美国想支援,中国的军事力量也足以自卫并还击。
更何况,美国在这次中国巡航钓鱼岛之后,没有跳出来指责中国的军事人权经济政策,而是闷不吭声,这表明美国有着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也表明美国对中国实力的认同,认为中国的力量在提升,因此并不打算行动。
今年十月,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
中方收回了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不仅表明了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解决方向,也表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正在提升。
事实上,在梅德韦杰夫上任之后,中俄两国的交往就十分密切,梅德韦杰夫任总统以后出访的第一个非独联体国家就是中国,这次访问大大推动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除了访问之外,还和胡锦涛主席多次会晤。
数量之频繁,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视态度。
从俄罗斯自身的形势看来,俄罗斯的政府稳定,总理总统关系协调,今年经济的增长大概在7%左右,出兵格鲁吉亚,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可见俄罗斯的力量也不断恢复提高,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双方影响力和实力,即中俄的合作,不仅有利于经济,也有助于双方国际地位和力量的提升。
强国俄罗斯对中国的友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这次领土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出于历史和长远战略合作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容忽视,这半个黑瞎子岛,虽不能说是件礼物,但它背后的含义却像是礼物,形象地比喻的话,那像是一件“定情信物”,是俄罗斯对中国实力的认同感,也说明中国所拥有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中国的军费今年增长17.6%,但在绝对数占的比例仍然比较少,根据网上调查显示,有九成的网友认为中国的军费增长应该加速。
从以前直到现在,中国的军费一直被一些国家拿来当作“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他们谴责中国的军费不够透明,撇开美日等国本身庞大的军费开支不谈,中国的行动表明了强化军事力量的策略是必须的。
其中中国的军费开支主要应用与军队信息化水平,这表明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起国外仍有科技上的差距,而就中国的国防安全需要上,中国临国众多,在之前就一直盛传的“中国有意识地打造超越国家边界的安全防卫圈”,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确实有意愿解决国防安全以及领土主权的问题。
目前,印度占领中国藏南三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越南占领中国南沙群岛上的三十余座岛屿,韩国占领中国的日向礁、苏岩礁,日本占领琉球群岛和钓鱼列岛。
中国增加军费,不一定就是针对以上,但也为解决以上问题打下基础。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打算在军上实力上下工夫,而实际上,中国的军事安全领域上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著的。
今年索马里海盗行动猖獗,频频劫掠船队,最近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的货轮“振华4”被海盗袭击,多国部队其后前往救援才成功逼退海盗,中国三艘军舰将在圣诞节后起锚,开赴索马里海域参加护航活动,打击海盗。
中国的行动表明了自己在强化海军建设、保护海洋主权的策略,而事实上,包括进入钓鱼岛的两艘海监船也暗示中国将要在军事上、国防安全上(特别是海洋主权)施展工作。
这不仅是保护国家自身的安全,在维护国际安全上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若拿以前的例子来说,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行动,都说明中国将在军事、安全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强劲之势远超97金融风暴的危机,中国正在积极寻求应对方法。
不论是在之前的中美战略经济会谈还是最近的APEC或中日韩峰会,中国始终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金融海啸。
上月的四万亿就市方案,表明了中国在面对经济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未来应采取的行动。
中国在此前就强调过要“转危为机”,中国面对这次危机,认为是一个推行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固然有太超前的一面,并且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实行,但这表明中国想在经济上赢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大的利益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几天前,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在京述职,中央正式提出了在香港推行人民币结算业务。
此次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稳定区域经济,避免汇率波动引起的损失。
而扩大人民币在港业务,有利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作了铺垫,可见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
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并非不可能,但一定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由此也可见中国在经济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最新发布的题为《中国与全球金融新秩序》的报告中指出,“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将催生全球金融新秩序,
而在这个雏形初显的新秩序中,中国将可能扮演关键的“稳定器”的角色。
”在之前的分析评论中,有人曾经说过“解决金融海啸,各国还要依赖中国”,虽然这样的论断有夸大其辞的意味,也有些不自量力,但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尽管中国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受到了在出口方面的巨大影响,连明年8%的经济增长率能否保持都显得充满疑问和困难,但是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消费群体、高储蓄率,还有对基础建设的巨额支持,这为中国平稳应对金融海啸提供了保障。
总的说来,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上,日渐发挥重要作用。
从前小平说过:“中国不会当头。
”这是因为枪打出头鸟,何况当时中国面对内外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实力弱小,一方面国外总用“中国威胁论”在制约中国行动,因此不敢当头,没实力当头。
而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大,所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这虽然不意味着中国得当头,但韬光养晦的过程也快要结束了。
尽管目前仍有众多的制约因素,台海关系虽然缓和但美国依然在背后出售武器,萨科齐眼见台海问题缓和不打“台湾牌”改打“西藏牌”,而中国对主权问题态度强硬,甚至以推迟中欧峰会作为“报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要想用更有力的声音讲话,还需要长期努力,外界因素的制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则让这些制肘力量不敢过激。
伟人曾说:“弱国无外交。
”今天的中国拥有比较强大的实力,正是积极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稳定国际秩序的好时机,这不仅乘机证明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实力,也对世界和平稳定健康的发展发挥一定作用。
总之,中国在未来,不论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安全上、领土主权上,都将发挥更强大更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