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度初一语文上册10月抽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附中度初一语文上册10月抽考试卷内容预览: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11-12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
七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刻:60分钟满分100分出题人:初一语文组
一、积存·运用。

(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
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差不多开始了,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倘徉在浩渺的知识海洋里,撷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

老师的zhūn zhūn 教诲更让我铭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打算认认真真读点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加锐智,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1) 依照拼音写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

(3分)
zhūn zhūn()撷( )取铭( )刻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改为()()改为()
2.依照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粗的字注音。

(10分)
浏()览诠()释chōng ( )憬
bì( )益miǎn ( )tiǎn ( ) tǎng( )若
lín( ) 峋juān( )刻浩miǎo( )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10分)
( )而不舍危言( )听半明半( )
熙来( )往( )长而去()铢必较
( )索枯肠经历( )新走( )无路
眼花()乱
二、诗文默写(25分,每空一分)
1、《繁星》的作者巴金,原名,字,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2、冰心,原名,在《纸船》一诗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3、《郑人买履》选自《》,作者。

这则寓言中表现郑人可笑的语言的一句是。

《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期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4、《幼时记趣》节选自《》作者,字,(朝代)作家。

5、《次北固山下》一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

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刻流逝的句子是:
6、《赤壁》作者。

诗中借用典故,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 。

7、《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一词的作者是,字,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句子是
三、认真阅读以下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20分)
(一)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本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亦称《》,编者吕不韦是()时期()国人。

(3分)
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说明加点字的意思。

(3分)
至之市,而忘操之。

()
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
4.请你再写出两个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2分)
(二)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句中加粗的词。

(2分)
①凹者为壑()④余年幼,方出神()
3.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2分)
①常蹲其身()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4.翻译句子。

(4分)
①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
天上的星星(16分)
⑴大人们欢乐了,对我们就靠近;他们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厌恶,看起来一切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小孩的不曾明白的。

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批判。

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⑵“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⑶我们都抬起头来,就在我头顶,显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

我们就好奇地数起星星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依旧五个光角儿,但就在那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显现了几颗星星,确实是那么一瞬时,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显现了。

啊,两颗,三颗十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显现,一时刻,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⑷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儿喧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⑸我们都欢乐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

星星们看起来专门中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⑹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

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

先是玫瑰色的红,接着,就黄了脸,瞬时,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
乳白色。

我们都不明白这月亮是如何了,却发觉星星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

这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⑺“这是如何了?”妹妹慌慌地说。

⑻“月亮出来了。

”我说。

⑼“月亮出来了什么缘故星星就少了呢?”
⑽我们闷闷不得其解。

坐了一会儿,看起来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可能是属于月亮的,它之因此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动气,嫌星星们不安分,在恐吓它们哩。

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

”妹妹说。

⑿我们都没有了话说。

我们深深明白得大人的威严,又深深悲伤起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显现了,它们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⒀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⒁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然而,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许多的星星。

⒂“啊,它们藏在这儿了。

”妹妹大声地说。

⒃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不管如何也捞不上来。

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就偷偷隐藏在那个地点了。

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明白,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个地点好了。

⒄因此,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

却总是睡不稳--那隐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觉吗?惋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

尽管它们专门小,但天上假如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孤寂啊!
⒅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了鼾。

我们赶忙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盘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

1、理清选文思路,请将“我们”活动的相关内容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4分)
发觉星星-- --议星星--捞星星--
2、请说说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

”这句话的含义。

(4分)
3、请依照所提供的语境,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3分)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儿喧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花园再也不是冷清的了,花儿们都在那儿欢笑
4、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如何样的思想感情?(2分)
4、请你以星星的口吻对月亮说几句内心话(字数30左右)。

(3分)
(二)
想讨一本书(14分)
一个冰冷的冬日,我驱车去接方先生和他刚相识的申女士。

共进午餐后,申女士同意了方先生的邀请,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专门好的方先生赶忙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专门好,我吃饱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

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

”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可不能专门难以应对。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见笑我。

您能够想像我的生活,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惋惜好长时刻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书看看,但是一直难于启齿。

您能不能让我进您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

一方面,他惊奇于那个乞丐非同平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惭愧自己满足不了那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申女士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有书的人专门多。

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

不行意思,打搅您了。

”说罢,抬脚欲走。

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专门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女士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稿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爱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

送走申女士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后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情愿与我做成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因此情愿。

只是,我们这儿没有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那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对。

当方先生预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你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都要!”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

那位小姐迎了出来,把支票还给方先生,并说:“专门抱歉,我们经理不想同意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

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

”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明白您是谁了。

她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

每一本书差不多上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1.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和两个情节的描写,深刻表达了“一个人,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荒凉,理想的消灭”的主题。

(3分)
2.本文的情节描写十分杰出,从文章后一情节中的等动作描写可看出方先生是一个的人;从等语言描写可看出方先生依旧一个的人。

(4分)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组并分析其作用。

(3分)
4.你如何样明白得申女士“本书店没有一本专作摆设的废书。

每一本书差不多上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这句话?(2分)
5.请写一句你平常积存的有关“书”的格言警句。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