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
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
(10分)
(1)古人写景,往往别有用意: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萧
瑟恬静的景色描写来表现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诵读经典,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心怀家国,志在天下。
曹操在《龟虽寿》中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慷慨激昂、雄心不减的决心;而刘桢则在《赠从弟》(其二)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要像松柏一样有着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
泸定桥用铁索修成。
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qiào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
谁会想
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
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
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qí祷对方冒险成功!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横跨()qiào()走qí()祷
(2)“冒险成功”短语的结构类型为()(3分)
A.主谓短语B.动宾短语C.并列短语D.后补短语
(3)文段选自长篇纪实作品《________》,记述了在红军在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途中,________的故事。
(3分)
(4)文段中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选文和原著内容说说这表现了
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3分)
(1)诚信最根本在于“对己诚信”。
所谓“对己诚信”,便是以自身的羞耻荣辱之心去敦促自己诚实守信。
请
从“对己诚信”的角度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班级演讲说诚信”的环节中,李敏慧同学代表本组发表了演讲,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她修改。
(7分)
诚信没有重量,却能够让人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甲】圣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这些都极言诚信的重要。
【乙】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耳濡
目染。
这样看来,【丙】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它更具有感染力。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为下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0字。
(3分)
7月3日下午,宿州市某小区外,吴大叔像往常一样在水果摊前卖水果。
当时正值下班时间,陆陆续续有几个人来买水果。
一位60岁左右的女士买了两串葡萄,应收23.2元,吴大叔说零头就不要了吧。
于是,那位女士用微信给大叔转钱。
大叔回忆说:“当时我忙着给其他顾客称水果,没看微信,半小时后,看了
一眼手机,吓一大跳,2300元!咋这么多钱?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肯定是那位女士转错钱了。
”
于是,吴大叔赶紧收摊,到小区门卫处求助。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买葡萄的刘女士并退返了多付的钱。
大叔说:“虽然耽误了半天生意,但是把钱退出去了,心也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5分)
(一)(22分)
守树
石尖
①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石尖老汉不禁打了个喷嚏,抬眼看去,磨盘崮(gù)下一蓬蓬的绿色抖起了
轻微的波浪,随之沁入鼻腔的是一丝丝栗子的清香味。
石尖老汉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一团窝棚,他加快了脚步,肩膀上的扁担也随之轻微地晃悠起来。
②那一团新的窝棚是前几天他和老伴儿刚搭好的,很简易。
石尖老汉走到窝棚前放下扁担,直了直腰,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嘭,嘭,几颗圆润饱满的栗子掉落下来,滚到了石尖老汉的脚边。
他俯身
拾了起来,放在手掌上,愣愣地看出了神儿。
他脑海里仿佛闪现出很多画面,一帧帧地放过。
隆隆的枪炮
声似乎又在耳畔响起……
③正在愣神儿之际,石尖老汉被一个老年女人的声音扰醒了。
“老石头,老石头,你发啥呆呢?”④
石尖老汉回头一看,是老伴儿挎着一个花布包袱来了,随即问道:“你咋来了呢?”
⑤“夜里冷,再加条毛毯。
”老伴儿说。
⑥“咱这窝棚这回扎得严实,不漏风的。
”石尖老汉边说边接过包袱。
⑦“那也冷。
”老伴儿又说道,“这几棵老树有啥守的呢?谁还偷了去不成?”
⑧“那也得守,我听到风声,他们那伙人要打俺这几棵树的主意。
”石尖老汉的声音铿锵有力。
⑨“咳,倔老头儿,守吧,守吧。
”老伴儿说着就走了。
⑩石尖老汉一直守着这几棵栗子树,今年春天,有几个顽皮的半大小子折断了几根树枝,他气哼哼地
一直追到了人家家里,让那几个孩子道了歉并发誓不再去破坏才罢休。
为此村里人都说这个石头不可理喻。
⑪今年栗子树后面的磨盘崮被人家相中了,搞了旅游开发。
石尖老汉听到小道消息说要在栗子树的地
方修索道的入口,就绷紧了神经,心想谁要敢动他的树他就跟人家拼命。
⑫石尖老汉住进窝棚的第三天,便有人找上门了。
那个人先寒暄了一会儿,然后送过来一张片—磨盘
崮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高洪光副总经理。
⑬“石老伯,咱开门见山唠唠吧,我们公司要修索道——”
⑭“甭提,甭提,说啥也不中用!”一串干脆的声音像是一梭子子弹直接打断了那个高副总的话。
⑮高副总笑嘻嘻地说:“哎呀呀,您老人家要多少补偿说个数,我们一定满足您的要求。
”
⑯"一棵树要一个亿能给吗?”石尖老汉瞥了他一眼,“补偿多少都白搭,这几棵树是绝对不能动的!”
⑰"石老伯、您得从大局上考虑呀,我们这个旅游项目是县里的重点项目,运营后能很好地带动县城经济的发展呢,咱们变通史道,那不就几棵树嘛。
”
⑱石尖老汉语调婉转了一点儿,说,“搞旅游是很好的事,我支持,可为啥非要动俺那几棵树呢?选
别的地方不行吗?”
⑲“咳,怎么说呢?就这个地方修索道最合适,我们都勘察好了!”
⑳”别说了,没得商量!"石尖老汉说完就钻进了窝棚。
㉑高副总脸上青一阵黄一阵,没了耐心:“老石头,你真跟你名字一样呢,又犟又硬,就几棵破树,
守得跟媳妇似的!”
㉒石尖老汉挟青着脸,横眉道:“你胡咧咧啥,还什么破树?”他的气感觉从胸腔里往上一窜一窜的,头有些晕,血压似乎上来了,两眼一黑,竟一个趔趄倒在了窝棚上。
㉓他在迷糊中仿佛看到了猛子的身影,那身影又到了硝烟弥漫的场景里。
子弹飕飕地在耳畔飞过,猛
子倒在他的怀里,腹部的伤口不断渗出殷红的血来。
他撕心裂肺地喊着,但猛子的气息越来越微弱、挣扎
着抬了抬眼皮用细弱的声音说:“兄弟,我不行了……我是个孤儿,我喜欢清静,也不用立碑,死后……
死后……就埋在咱们俩栽的那几棵栗子树下吧……”
(选自《辽河》,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公司要修索道——”中,破折号表明声音的中断,说明石尖老汉立刻打断了他。
B.石尖老汉为了几根树枝而严肃教训几个孩子说明他个性里冷酷刻薄的一面。
C.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善于运用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文章结尾段揭示了真相—栗子树下葬着英雄的遗体,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5.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4分)
①石尖老汉听说要在栗子树处修索道,便搭窝棚守树→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6.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那也得守,我听到风声,他们那伙人要打俺这几棵树的主意。
”石尖老汉的声音铿锵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中众多人物都用“老石头”来称呼石尖老汉,请结合老汉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5分)
两个月后,在风景区的内部出现了一圈围墙,围墙里面站立着那几棵沧桑的栗子树。
石尖老汉每逢节目,总会拎上一瓶老酒坐在栗子树下,说着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很多人正是因为着迷于各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旅游的需求。
旅游的发展也为非遗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插上了“翅膀”。
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
吸引力的文化内容。
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
动力。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文化空间。
所谓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文化旅游的市场背
景下,与文化旅游活动结合,面向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与生产性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从而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
(选自杨江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材料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通知强调,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
水平。
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从其他
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被当地群众和游客接受认可,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
植和同质化发展。
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
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支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
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围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选自郑海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材料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要求,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旅游,中国的旅游发展使非遗体验、非遗展示、非遗商品等广泛传播,将
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团体,激发了非遗的活力,同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推动了非遗的保护、
传承、利用和发展。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非遗,非遗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建立
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非遗充分的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品类。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非遗将在旅游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
我们积极地看到,在全国各
地已经有了许多很好的案例。
比如2023年9月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3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其中,安徽省濉溪古城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全省仅3个项目入选该类型公示名单。
(选自“精选热点资讯”)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遗能为旅游注入丰富的文化内容,旅游则能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B.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非物质
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举措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D.非遗在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10.材料一第2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是如何介绍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参照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促进当地非遗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4分)
【链接材料】
近期,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砀梨膏糖制作技艺
项目榜上有名。
砀山酥梨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民间用砀山梨熬制梨膏糖的历史也由来已久。
19世纪后期,尚氏先人尚贵山开始应用中药配合熬制梨膏糖,经后人代代传承,对原有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容纳中国传统食疗保健理论,保持砀山梨膏的地方特色,流传至今,逐步形成砀山梨膏糖制作技艺。
熬制
的砀山梨膏成品润肺止咳、生津利咽、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材料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
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3.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天蔽日”中的“蔽”是“遮挡,遮蔽”的意思,写出群山连绵的情形。
B.“素湍绿潭”中的“素”是“不加装饰的”的意思,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
C.“良多趣味”中的“良”是“甚,很”的意思,突出三峡春冬之时趣味多。
D.“林寒涧肃”中的“肃”是“肃杀,凄寒”的意思,营造出秋天三峡的氛围。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两山夹水处”。
小丽发现《三峡》的行文顺序与“峡”的字义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请你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安不明白郦道元为什么在描写秋季的三峡时要写“高猿长啸”,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为他解答。
(4分)
【链接材料】
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
啼者,猿猴之哭泣也。
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
以其有灵性也。
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其感情为何如矣!
(节选自《老残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55分)
18.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
明天,总是令人无比期待、无限憧憬。
你希望明天的自己有哪些改变?渴盼自己的家庭有什么新气象?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你又有着怎样的祝福和热望?……
请以《把________写进明天》为题,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先题目充完整再作文,自选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语文八年级(人教版)·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
(10分)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
(1)héng撬祈(3分,每空1分)
(2)A(3分)
(3)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夺泸定桥(3分)
(4)红军也是普通人,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似乎不可理解,他们创造了奇迹,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
红军是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人。
(3分,意思对即可)
3.综合性学习(13分)
(1)做诚信之人,铸法治之国。
(3分,意思对即可)
(2)①感叹号应该放在双引号内。
(2分)
②“耳濡目染”改为"不绝于耳”。
(2分)
③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难道不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吗?(3分,意思对即可)
(3)女子购物误多付钱,诚信摊贩几经周折寻人退款(3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B(3分)(解析: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可知,这里体现的是他对这几棵栗子树的爱护程度之深,并非冷酷刻薄。
)
5.惩罚折断树枝的孩子拒绝景区开发公司副总提出的高价补偿(4分,意思对即可)
6.“铿锵有力”指声音响亮(1分),石尖老汉年事已高,但一提到守栗子树的事,他便无比坚定(1分),体现了他对这几棵栗子树的重视,对昔日承诺、烈士埋葬地的重视(1分),表达了作者对石尖老汉长期守护
烈士埋葬地的赞美之情(1分)。
7.①老汉姓石,年纪又大,因此被称为“老石头”。
②老伴称他“老石头”,体现出对他的关心和温馨的意味。
③村里人称他“老石头”,体现出对他极其爱护栗子树行为的不理解。
④高副总称他“老石头”,体现出劝石尖老汉同意修索道未果后的恼羞成怒。
⑤“老石头”的称呼体现了石尖老汉倔强,执着的性格特点。
⑥“老石头”的称呼体现了作者对石尖老汉长期守护烈士埋葬地的赞美之情。
(答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8.【示例】我认为这个结尾好。
(1分)风景区如期建成,运营后能很好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且石尖
老汉守护的栗子树得到保留并被保护起来。
(2分)这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具备正能量,也与全文赞美石
尖老汉守护烈士埋葬地行为的感情基调一致。
(2分)(意思对即可)
(二)(17分)
9.C(3分)
10.介绍了非遗以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介绍了
非遗以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4分,意思对即可)
11.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形式把梨膏糖这一非遗产品融入旅游中;二是设立体验基地,打造梨膏糖加工作坊,吸引游客参与制作过程,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
魅力。
(4分,意思对即可)
12.①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为世界旅游业注入
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②我们要努力发掘非遗文化内涵,开发一些工艺品或者旅游项目,丰
富旅游产品,向世界呈现中国多元的文化魅力;③我们要通过立法等形式更好地推动非遗传承、利用和发展,为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6分,意思对即可)
(三)(16分)
13.B(3分)
14.(1)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分)
(2)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分)
15.作者以山起笔,先写山的高大连绵,勾勒全貌;然后重点描写不同季节的三峡之水;最后又通过猿啼
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全篇形成“山—水—山”的行文顺序,符合“两山夹水”的特色。
(3分,意思对
即可)
16.①猿猴有灵性、感情丰富,能敏锐感知三峡秋季肃杀凄寒的氛围,写猿啼更能从侧面突出三峡秋季凄
寒的特点。
②猿猴通人性,以猿猴的悲啼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猿猴这种动物,跳跃于深山老林,吃梨子和栗子类的果子便能吃饱,是最为快活的,善于啼叫。
啼叫,是猿猴在哭泣。
所以,博物家说:猿猴,是动物中性情最与人相近的。
因为它们有灵性。
古诗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
”它们的感情是如何(丰富)啊!
三、写作(作文55分十卷面5分,共60分)(按中考标椎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