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相关图《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 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 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
《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 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故事,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 的故事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故事,就靠《太 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引书
《太平广记》引书很多,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入了,失传的书还可以根据它重新辑录复原,有传本 的书也可以用它校勘、辑补。例如《剧谈录》《阙史》《三水小牍》等书,引文和现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 很值得研究。
研究古代小说的人都要用《太平广记》作为基本材料。鲁迅编辑《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时就充分 利用了本书。他在《破〈唐人说荟〉 》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 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 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今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
分类
相关图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 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故事总集。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 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杂传记的 9卷,《李娃传》《柳氏传》 《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该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 《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 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原文选摘
《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二·罗公远》
罗公远,本鄂州人也。刺史春设,观者倾郡。有一白衣人长丈余,貌甚异,随群众而至,门卫者皆怪之。俄 有小童傍过,叱曰:“汝何故离本处,惊怖官司耶?不速去!”其人遂摄衣而走。吏乃擒小童至宴所,具白于刺 史。刺史问其姓名。云:“姓罗,名公远,自幼好道术,适见守江龙上岸看,某趣令回。”刺史不信曰:“须令 我见本形。”曰:“请俟后日。”至期,于水滨作一小坑,深才一尺,去岸丈余,引水入。刺史与郡人并看。逡 巡,有鱼白色,长五六寸,随流而至,腾跃渐大,青烟如线,起自坎中。少顷,黑气满空,咫尺不辨。公远曰: “可以上津(津原作律。据明抄本、许刻本改)亭矣。”未至,电光注雨如泻,须臾即定。见一大白龙于江心, 头与云连,食顷方灭。时玄宗酷好仙术。刺史具表其事以进。时玄宗与张果、叶法善棋。二人见之大笑曰:“村 童事亦何解。”乃各握棋子十数枚,问曰:“此有何物?”曰:“空手。”及开果无,并在公远处,方大骇异。 令与张、叶等齿坐。剑南有果初进,名为日熟子,张与叶以术取,每过午必至。其日,暨夜都不到,相顾而语曰: “莫是罗君否。”时天寒围炉,公远笑,于火中素树一箸,及此除之,遂至。叶诘使者。云欲到京,焰火亘天, 无路可过;适火歇,方得度。从此众皆敬伏。
(1)李昉(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佑年间(948 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 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
同修者分别是: (2)吕文仲,字子臧,新安人(今安徽省黄山市),南唐进士出身; (3)赵邻几,字亚之,须城人(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后周进士出身; (4)董淳,流坑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其中董淳是这个以出进士闻名的古村中第一个进 士),北宋进士出身; (5)王克贞,字守节,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南唐进士出身; (6)张泊,又名张偕仁,字师黯,全椒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南唐进士出身;
《太平广记》对后来的文学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宋代以后,话本、曲艺、戏剧的编者,都从《太平广记》 里选取素材,把许多著名故事加以改编。例如演张生、崔莺莺故事的《西厢记》,有各种不同的剧本,这个故事 差不多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是最早保存在《太平广记》里的它的素材《莺莺传》,却很少人知道。《太平广记》 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宝藏,很值得阅读。
《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 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 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故事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故事,都跳不出这个范 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故事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 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
太平广记
古代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的总集
01 简介
03 流传
目录
02 分类 04 引书
05 作品影响
07 原文选摘
目录
06 价值 08 编者简介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纪实小说的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 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 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 记》。
中国的小说成熟于唐代。唐代小说的绝大部分收集在《太平广记》里,明清人编印的唐代小说集却往往是改 头换面的伪书,所以鲁迅指点读者看唐人小说还是要看《太平广记》。当然,《太平广记》里收的不只是唐代作 品,还有不少是汉魏六朝的作品。其中单篇流传的唐代传奇大多已经收入了新的选本,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 集》、汪辟疆编的《唐人小说》等书,比较容易见到。但不少已经散失的小说集还很少有经过认真整理的版本, 我们要了解宋代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全貌,也只能通读《太平广记》。
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 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 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
编者简介
《太平广记》是宋太宗赵匡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又名赵光义、赵炅)下令编纂的,编者共13人, 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成书,太平六年(公元982年)雕版。
唐代除了《法苑珠林》等所载的佛教界验证的一些纪实故事,还产生了其他一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例如写方 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故事中的名篇还有《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 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
流传
《太平广记 》明代以前很少刻本流传,原书已有缺佚舛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谈恺据传钞本加以 校补,刻板重印,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以后的几种刻本多从谈刻本出。另有沈与文野竹斋钞本和陈鳣校宋本。 通行的版本是经过汪绍楹校点的排印本,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对于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唐人小说单行本已逐渐散失,话本、杂剧、诸宫调 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演;说话人至以“幼习《太平广记》”为标榜(《醉翁 谈录‧小说开辟》)。
宋人蔡蕃茄曾节取书中的资料,编为《鹿革事类》《鹿革文类》各30卷。明人冯梦龙又据本书改编为《太平 广记钞》80卷。明清人编的《古今说海》《五朝小说》《说郛》(陶珽重编本)《唐人说荟》等书,则往往转引 《太平广记》而改题篇目,假托作者,研究者亦可据此书加以考订。
谢谢观看
价值
异僧、释证等讲佛法智慧和因果报应的纪实故事,虽然润物细无声,能潜移默化获益,启迪学问德行,但艺 术性恐难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说里往往讲仙女下凡,又有灵丹度世,还有许多神奇灵异的变化,更能眩人耳目。
唐代小说,如异僧、释证等内容,绝不似现在那种虚构的文学,而是严格保持着纪实的传统,并以虚构或与 事实不符为耻。另如《柳氏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写作方法也仍然走现实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