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困难归因调查与对策研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归因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德阳市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来我市经商务工。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我市,地处德阳市旌南片区的城南小学,每年接受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人数每年高速递增,到今年为止,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已占我校学生人数的34%。

在大量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进入我校就读的同时,怎样对流动子女学生进行教育的问题也就摆到了我校全体教师的面前。

在对随班就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和本地学生相比,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普遍性地存在学习困难、成绩不良的问题。

这使我们意识到,要想让每一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都能够像本地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和谐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他们学习困难、成绩不良的问题,而要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困难、成绩不良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到导致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因此,在近一年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归因调查及对策研究”。

二、调查归因及教育对策
研究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的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小学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归因
通过对我校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调查,我们从教育系统内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庭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掌握了导致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教育内部的原因
(1)学前教育缺失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为他们进入小学进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我校本地学生在进入小学前
一般都接受过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但是,我们对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前教育情况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父母没有在孩子0岁——3岁时送他们上幼儿园,4岁—5岁的孩子上幼儿园的也只占27.9%,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只上过一年左右的幼儿园,甚至还有13.6%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根本没上过幼儿园,这充分说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所接受的学前教育水平远远低于本地学生。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即使是上过幼儿园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他们接受的学前教育大部分也是质量不高的。

这是因为大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是在老家(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偏远农村)上的幼儿园,在本地上过正规幼儿园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几乎没有。

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他们老家那些不规范的幼儿园里接受到的是怎样的一种学前教育。

因此,我们认为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存在着学前教育缺失的问题,而正是因为学前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同伴交往、学习习惯和知识接受能力上的缺失。

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比别人落后一截,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2)知识系统断层
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既有五年的也有六年的,教材的版本就更多了,而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知识排列上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

因此,即便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在不同地区就读的学生,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也必定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所以,对于那些中途从老家或从其它地区转来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因为他们原来所学的知识与现在要学的知识之间的差异,知识的系统衔接上常常会出现“断层”的问题,这就给他们的后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学生陈××,贵州人。

之前在老家的村办小学就读,2012年9月转入我校四年级就读。

入学一个多星期后,其母亲向其所在班级的数学老师反映:因为陈××原来就读的教材中还没有教学小数的知识,所以陈××完全无法完成《口算训练》中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式题,希望老师能够抽时间给予补习……
学生张×,甘肃人。

2010年9月进入我校就读三年级,2012年春节回老家,2013年3月再次回到我校就读五下年级。

其所在班级数学教师陈老师(一直跟
班)反映:杜×在转出时成绩在班级中已属优等,但仅仅一年的时间,他的数学成绩已经掉到了全班倒数几名。

而且,陈老师还发现,现行四下、五上年级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内容杜某好象根本就没有学习过……
2、家庭条件限制的原因
(1)家庭居住条件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庭的居住条件明显要比本地学生差得多,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庭中的大多数靠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而且大多数家庭的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

在实地的调查访问中,我们还发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庭大多租住在简陋的民房及各种临时搭建的非正式住房中。

这些房屋一般都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通常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居住的房屋内能看到的常常只有一些旧床、旧椅子等简单家具。

这样恶劣的家庭居住条件,显然是不利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家庭中进行正常学习的。

(2)家庭经济收入偏低
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庭中,有将近60%的家庭月收入低于1600元。

这样的家庭收入,除去每月的吃穿、房租、水电等必要的生活支出,剩余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对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家长来说,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课外书、课外辅导班等)能省的就省了,超过80%的家庭平时每月在子女学习费用方面的支出少于100元,这一数据远低于本地学生家庭的月均教育支出。

而教育投入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往往就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与本地学生拉开距离。

(3)父母文化素质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在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文化程度选项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极少,高中文化程度者不足30%,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者达到70%以上,还有极少数是文盲。

这一调查数据表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远低于本地学生家长文化程度的平均水平。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这样的文化程度水平,无疑会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能力和方法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对他们的子女的学习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由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工作较忙,他们对子女的学习辅导是非常有限的,部分家长甚至从不辅导孩子的学习,这样的家庭教育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同时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的。

另外,调查中也反映出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的简单粗暴。

最明显能反映这一点的就是“子女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是如何处理的?”调查结果显示,61.5%的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是批评和打骂。

可以想象,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5)家长对学校教育配合不够
我们在对进城务工随迁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流动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是不够的,绝大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情况较差,(能积极配合的仅占9.0%,尚能配合占75.5%,不配合的15.4%)。

如有的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入学时,一次次是表示要关心支持教育,但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教师要与其联系时,就以全家要靠他一人养活,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为理由而拒绝与老师联系。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本身在某些方面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如果家长再不进行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困难、成绩不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对我校流动子女学生学习动机情况的调查(见下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持有的学习动机属于下列两种外部动机:
第一种,为父母和老师学习。

很多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恳求”甚至“连哄带骗”的情况下才来学习的。

他们认为自己“委曲求全”来学习,是在为父母和老师作“贡献”,因此,在和父母拌嘴时他们常会这样威胁父母“我不给你读了”……
第二种,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

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常常是困难重重。

(2)学习习惯不良
我们的调查(见下表)发现:很多(42.6%)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多数(76.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不能端正、清楚地书写;多数(77.1%)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不会自觉温习功课;多数(59.0%)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这充分说明对于大多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困难重重。

(3)心理健康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导致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①自卑
由于自卑,常常使这些孩子无法正确地审视自己,从而使他们容易形成诸如胆小、羞怯、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利于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性格和心理,这势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学生王×贵州人。

2011年9月进入我校就读。

丁某家境比较贫苦。

一般孩子有的铅笔刨、字典,她都没有,甚至连铅笔、橡皮、练习本之类的起码的学习用品都不具备,因此,一到写字做作业她就显得很慌乱。

平时上课她几乎都低着头,不敢举手,不敢看老师,不敢说话,她说话时带有明显的乡音,于是一张嘴就显得特别紧张。

下课时,其他学生在走廊上踢毽子,跳绳,高兴得又叫又跳,她则经常独自坐在教室里或者站在一旁观看。

像王×这样存在自卑心理问题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不在少数。

在他们看来,本地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而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于是就滋生了极度的自卑感,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在这种自我设置的心理劣势中,他们常常表现出内向、胆小的性格特点。

用他们自己父母的话说就是“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老师,怕老师骂……”,这样就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常常困难重重。

②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过度焦虑的学生常常表现出敏感、多虑、自尊心强却又自信心不足的现象。

在课堂上被教师提问时,他们常常会异常紧张,常常眼神闪烁、手足无措,回答问题也常常会语言累赘、结巴;临近考试时,他们常常会心事重重,坐立不安。

我校的一位数学老师就曾经说起过这样一个例子。

学生李×江西人。

2012年9月从老家小学转入我校就读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据任课老师反映,李×在上课时,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但是当老师提问时,每一次他都会非常紧张,有时还涨红了小脸。

每次教师让他到黑板上做练习,他都显得非常着急,明明是会做的题,也常常出错。

据李×的家长反映,每次考试前,李某都会因为担心考不好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从个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李×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他对自己缺乏自信、对学习过度焦虑。

③行为极端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内心其实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但是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又不够理想,因此无法在物质上和本地学生相媲美。

于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就采取了一种非常极端的行为方式来表现自己。

学生唐×安徽人。

2012年9月转入我校就读五年级。

唐×是班里有名的问题学生,班里只要出了什么事,总归有他的份。

平时上课他常常故意捣乱,破坏
纪律,挑衅教师,下课他一般都不做作业。

至于捉弄同学、打架闹事则更是他的家常便饭。

任课教师和班里的同学都非常厌恶他,不愿与他相处。

像唐×这样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用他父亲的话讲就是“脑袋里少根筋。

”),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常常故意自我作践,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他们的行为不但为教师、同学所厌恶,而且也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困难重重,学习成绩极不理想。

(二)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实施对策
1、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1)帮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
在对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对策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汇集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地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帮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克服了孩子上学了任其发展、教育是学校的事等错误想法,明确了他们的家庭教育责任,端正了他们家庭教育的方向,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调配合,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立体的教育氛围。

同时,针对当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低、工作忙等特点,在对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对策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学校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根据不同对象的工作特点,实行分阶段、分类型、分层面的培训,系统传授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家长的素质,推广了好经验和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

例如采用召开开家长会、请家长听家庭教育讲座等集中培训的方法提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的素质;通过学校广播、板报、橱窗、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材料等方法,在平时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传递家庭教育新理念、新信息。

从而畅通了家校沟通的渠道,在教育上获得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2)引导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正确地言传身教
一个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家长言传身教带出来的。

我们要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再忙、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工作情况、思想水平、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创设自己家
庭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氛围。

不在家时可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在家时多谈论社会、生活、工作等积极的一面,多谈谈如何勤奋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情况,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读读报等等。

(3)促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首先,我们要取得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其次,在家校联系时,要根据不同的联系对象,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提出不同的意见,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乐于接受这些意见和建议,调动其主动配合、协作的积极性。

第三,在家校联系时,要指导流动学生家庭利用本身教育优势教育孩子。

利用自己艰苦创业中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教育孩子,变成孩子的精神财富、动力,使孩子懂得树立顽强的意志。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要有激励作用,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也同样如此。

我们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及时与家长沟通,使他们走出教育误区,重新调整心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燃起希望之火,用正确的方法教育激励孩子。

2、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
针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特点,在学校教育上也应采取相应教育策略,从多方面人手,促进每一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

(1)关注每一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让他们接受到公平的学校教育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求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平等的教育观。

从而让教师尊重每一位来校求学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对于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不管是本地生还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我们将在校的所有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全部纳入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同时学校建立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名册,上报教育局备案,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籍管理体制进入正常的教学管理渠道。

学校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等教育、教学常规内容均作为教师、班级的教育教学考核依据,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表现也都与教师的工作实绩和考核奖励挂钩,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

同时,学校还规定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班队干部选举、竞赛获奖、各项评比中都享有当地学生同样的权利。

从而在制度和行动上保证了教师能够在对所有在校学生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使每一名学生都真正地享受到平等的、优质的义务教育。

(2)关爱每一位流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我们要求接收班级的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并且由班干部代表全班致欢迎词。

从而让每一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从踏进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能有到家的感觉,就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我们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出发,引导全体学生主动用爱心去帮助他们,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到班集体当中了。

一年来,我们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手拉手、结对子”活动,不但帮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而且也使流动学生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了教师一视同仁的关爱,从而极大地激励了他们积极进取,为学校、班级争光,为集体做出贡献的热情。

(3)关心每一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学校中,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比本地学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

所以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接受优质的学校教育,首先就应该满足这些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对他们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学校中体验成功。

我们根据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在指导和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人奋斗目标后,让大家将目标贴在书桌前,每日督促、提醒自己为达到目标奋斗。

教师随时对照他们的目标进行检查,谁有了进步,就及时进行表扬,表现突出的再发一份喜报。

通过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进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在得到了喜报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同时,我们采取举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个性特长展示;开辟“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的学校个性展示擂台和班级个性展示擂台,让更多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达到了张扬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个性、实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自我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通过“树典型、学榜样”活动,发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中的特长生,以榜样的力量促使流动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激发流动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

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那些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获得了成功。

三、取得的成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成效令人满意。

1、提高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已经会经常主动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的参与率也越来越高;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肩负责任的重大,他们常常会向任课教师讨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2、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通过归因调查及对策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学校针对性的强化教育,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学习品质有了很大的改观,绝大多数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课前自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习惯。

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在本地学生的热情帮助下,我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较之刚进校时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我校就读一年及以上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本地学生比较,已经与本地学生基本接近,有的班级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比本地学生要高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