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文从字顺》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案】
【活动准备】
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思考: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什
么?
材料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法国作家福楼拜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材料二: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
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的讲错在哪里,讲的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
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的学习。
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
材料三: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
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棋手说:“三局。
”人们又问:“胜负如何?”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
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
材料四: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
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
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
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
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
”于是“推”字改为“敲”字。
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故事链接:
相传,苏东坡有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动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
不少于200字。
(温馨提示:1、注意观察景和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
2、借鉴第三单元的写法。
)
第一课时写作导引与实践
一、名言导入
“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解释: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二、明确目标,分享成果。
1、师生一起熟悉学习目标。
2、先小组内合作交流,然后全班分享展示。
师生一起点评。
3、阅读教材P86-87页的文字,明确“文从字顺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
三、技法点拨,搭建平台
(一)选择全班有代表的一个片段,按提示要求集体创作。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扩展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的方法。
温馨提示:
1、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春》的写法,想好写那几个方面,写出景物哪方面的特点。
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纯写景的文章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二)请自主阅读《名师.导学案》第三单元的范文,结合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经验,想一想、议一议:“如何写写景状物的文章?”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有:
第二课时自主创作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500字。
第三课时习作总评
一、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习作进行总评
(一)、佳作放送
(二)、实话实说
(三)、亮点欣赏
(四)、咬文嚼字
(五)、教师忠告
请看两则名言:
1、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
过将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2、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二、教师赠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贾岛《题
诗后》中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这些作家的经历充分证明修改文章是写作获得成
功的必然环节,文章只有越改才会越好。
希望同学们课后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把文章
修改好。
三、教师总结
登上写作成功的圣殿,必须牢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
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勤观察,多动笔,乐修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写作成功的春风就会扑面吹来,缪斯女神就会向你发出邀请。
同时还要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四、布置作业
就这堂课的写作与德育收获写一篇周记。
(1、写作与生活的关系2、为文与为人的关系)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