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让用户使用电梯,同时要求在安装过程式中认真做好记录特制订以下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安装、维修管理工作。
3总要求
安装质量检验是产品的总体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继续,也是产品质量的最终体现,安装质量的优质,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质量,对电梯使用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关系极为密切,公司格外重视安装、维修方面的质量检验工作。
4安装工艺制度
4.1认真做好土建测量及放线记录,根据GB10058的规定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做好实施过程的记录。
4.2安装前必须先到有关部门办理告知手续,关做好留底存档手续。
在办理人有关手续之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
否则不得进场施工。
4.3对脚手架的搭制,必须要求有证单位根据设备要求和国家有关安全防护标准的技术要求进行搭设。
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
4.4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标准:
GB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8903 电梯用钢丝绳
GB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GB10059 电梯试验方法
GB12974-91 交流电梯电动机遍用技术条件
4.5施工人员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无证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
并应严格遵守安全保护制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6认真做好开箱记录,质量管理员对将装零部件要认真检查,发现不合标准的不得装机。
4.7认真检查制造企业提供的资料和文件,如有变更,需经制造企业同意方可实施。
4.8做好安装自检记录。
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质检员认真做好安装质量跟踪检验记录。
4.9电梯安装工程完工,安装队要填好自检报告、填写工程报验单,再由安装队经理、班组长签字后。
报质检部门验收。
5安装质量制度
5.1保证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
做到为客户负责,让客户满意.
5.2施工人员、检验人员必须经过省浙江质量技术监督中心培训、考核合格,持有特种工种操作证的人员方可独立上岗。
5.3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施工工艺正确的施工方法施工,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装质量。
5.4专检员应按有关电梯标准,工艺要求,认真检验,把好质量关,对影响质量的不能姑息迁就。
5.5电梯安装、检验的工具、设备、仪器等应符合要求,确保安装质量。
5.6施工中遇到不易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及时汇报,做出正确处理方法。
5.7对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后果,视其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罚。
6开箱检查制度
6.1设备开箱应填写检查记录;开箱必须有参加人员的签字方有效
6.2开箱检查时,应有建设单位代表和我方施工人员等人参加,认真做好记录和签字工作,以明确各自责任。
6.3设备开箱,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①箱号和箱数以及包装情况;
②设备应有铭牌、规格、数量应符合要求,附件备件齐全,技术文件齐全。
③设备有无缺件,表面有无损伤和腐蚀。
6.4技术资料是设备验收的重要凭证,勿必妥善保管。
箱中必须有如下资料:
①装箱清单
②安装调试说明书、
③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及符号说明
④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⑤机房井道图、使用维护说明书、部件安装图
6.5开箱后如发现有缺损件必须马上报告部门质量管理人员。
开箱人员在十天内必须提供缺损件的依据,以便补缺或修复。
7土建测量、放线管理制度
7.1土建测量必须填写测量记录
7.2土建测量时,应根据电梯土建资料,向客户说明有关受力部件的情况,检查受力部件的土建状况。
7.3土建测量时,要着重检查机房孔洞尺寸位置及井道预埋件位置。
7.4检查记录需标注实测数字、预埋件要标注大小、数量、位置。
7.5及时填写土建结果,填写土建整改通知单。
7.6电梯放线必须填写放线记录。
7.7放线时必须检查架子的材料质量,防止材料变形。
8电梯安装脚手架检查制度
8.1、电梯安装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电梯安装要求,搭设尺寸应符合图纸有关规定。
8.2脚手搭设用材料必须符合受力要求,严禁采用不合格的材料。
8.3脚手架搭设应安全稳固,手摇不晃。
8.4跳板每两层需满铺一层,其两端并与横梁捆扎牢固。
8.5应设有临时灭火措施。
8.6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直到检查合格。
9监督检查制度
9.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颂布的有关电梯设备的标准和规定。
9.2遵守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电梯设备管理的规定。
9.3电梯设备安装前,汇同使用单位到当地技监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9.4安装的电梯设备必须是取得国家级电梯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的产品,并应有该企业的产品出厂鉴定证书。
9.5电梯设备安装完毕,应汇同有关电梯资料,向质检部门申请验收。
9.6没有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严禁交付使用。
9.7电梯的安装过程等自觉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10 试运转制度
10.1电梯在投入试运转前,施工人员应编写试车方案,出示安装的数据,方可投入试运。
2、试运转前,应对电梯附属装置时行全面检查。
10.3试运转前,应对井道内的障碍物灰尘等清除干净,防止事故。
10.4试车时应有下列人员参加:施工负责人、质检员、安装人员,协同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由专人统一指挥。
10.5试车记录是电梯验收的主要凭证,必须由专人认真填写并且保管。
11安装、维修质量验收制度
11.1质量专职检验员应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思想,为用户负责,为公司的业务信誉负责。
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大公无私,严格按电梯安装技术工艺、要求和验收标准、检验规范、执行检验职能。
进行全项目检查验收,严禁玩忽职守,循私渎职。
如交付使用后发生安装质量事故,漏检错检,竣工检验人员要承担检验责任。
11.2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施工,每一项目完成后,操作工应进行一次自检,并在有关记录上准确填写数据,签上自检人姓名,然后由专检员进行复查,凡经自检,专检不合格项目应主动返工,直到符合技术要求为止。
11.3电梯安装整体完工后应由安装班组进行试运行性能试验。
并把各项数据填写清楚,办好签名手续,然后才能向安装队办理报验手续。
11.4质检部应对重点安装工程的质量,执行中间抽验制度,安装班组必须支持和配合检验员开展质量中间抽验工作。
11.5电梯安装竣工后,安装班组应向安装队申报验收,专检员验收合格后,质检部应与当地监察验收单位联系,不准误期。
11.6安装班组的竣工报检时间,市内应提前五天,市外应提前七天。
11.7电梯竣工验收由质检部派专职检验员负责执行。
11.8质检部在接到报检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派检验员到现场验收,以防止班组等工。
11.9专检人员按班组报验时间按时到现场,而施工班组尚款填写好自检记录及试运行记录,质检员有权拒绝验收,安装班组应重新自检。
11.10专职检验员未按班组报验时间到达施工现场,其班组误工时间由检验部承担,质检程部应对有关责任者,进行经济处罚。
11.11专检人员在质检中决定返工的项目,而班组拒绝或拖延返工的,安装队将不按排该班组下台电梯的
安装任务。
11.12电梯竣工验收期按不同站门数分别定为七站以下两天,十四站以下三天,十四站以上四天(均含终端站数),返工后复验一次,复验二次或二次以上为不合格工程。
11.13检验人员应对安装工程检验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其资料应汇报检验部。
11.14电梯安装竣工验收,应邀请用户组织有关人员,会同公司专职检验员共同进行,验收时,安装班组应不少于两人在现场。
11.15质量验收前,现场必须清洁,设备无损,做到工完场清。
11.16电梯安装质量检验记录由班组长、用户负责人、专职检验员、技术负责人等盖章方为有效。
电梯竣工验收文件应由用户负责人、安装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方为有效。
11.17竣工验收、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有关的验收规范要求和检验标准,对工程作全面检查,核对安装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查出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安装质量达到验收要求。
11.18专职检验后,应报市建委、质量技术监督站检验合格后,方能确认合格并交付使用。
11.19在交付使用前,应催使用单位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站办理必要的使用证、验收等手续,经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后办证使用。
11.20交付用户的电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优质电梯。
11.21竣工验收的电梯资料必须齐全完整,各种安装记录完整,并做到签字手续齐全。
12安装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制度
12.1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技术副总经理须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12.2施工人员和班组在接到返工通知后应在指定时间内组织处理,不得擅自变更或借故拖延。
12.3热情接待用户来访,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并认真做好记录。
12.4凡用户来信来电反映质量的问题,服务部应认真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书面答复或派员前往处理,及时作好处理记录。
12.5在保修期内的工程,凡接到用户来电,须及时派员处查明原因。
12.6经常进行质量回访工作,主动征求用户意见,以不断提高安装维修质量。
12.7作好信息处理卡工作,填写应认真,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12.8通过对各类信息的反馈,进行汇总、整理、分类、登记及编制。
做好归档贮存、保管工作,以便以后更好的工作。
13安装、维修签字验收制度
13.1安装人员对原始记录必须认真如实填写,文字清晰工整,数据正确可靠。
12.2检验人员对检验记录应实事求是填写,不得漏项,严禁造假。
12.3验收签字必须由负责人签字,不得代签。
12.4负责安装竣工资料的审查,资料必须齐全。
12.5签字者应对其内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