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六校联考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惠山六校联考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局部,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总分为为13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 如下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据〔j 口〕销声匿迹B.恣〔z 1〕睢浮想连翩
C.温馨〔x m g〕囊荧映雪
D.焙〔p百丨烧言简意骇
2. 如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开展,可美国的经济却在持续滑坡。
B. 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 •
C. 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D.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
的难题。
3. 对如下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假如夫霍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 . 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如此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A. 开:放晴。
B.薄:迫近。
C .去:离开。
D.国:国家。
4. 如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开展。
B•“嫦娥二号'’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C. 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水平的上下决定的。
D.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某某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5. 如下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我们大家都认为,吃鸡蛋前,原始的方法是打破鸡蛋较大的一端。
可是当今皇帝的祖父小时候吃鸡蛋,
一次按古法打鸡蛋时碰巧将一个手指弄破了。
因此他的父亲,当时的皇帝,就下了一道敕令,命全体臣民吃鸡蛋前打破鸡蛋较小的一端,违者重罚。
人民对此法极为反感。
A. 国内根据“怎样打破鸡蛋'’分成了大端派和小端派,为此引发了屡次战争。
B. 这个国家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党派之争以鞋跟上下来划分阵营。
C. 这段话节选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故事发生在大人国。
D. 这部名著的灵魂在于辛辣、锋利而深刻的讽刺。
二、阅读分析〔共49分〕
〔一〕〔12 分〕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
刺史X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
舟东下,直出益昌旁。
至如此索民挽①舟。
易于即腰笏②,弓I舟上下。
刺史惊问状。
易于曰:“方春,百姓
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
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③,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④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
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今刬去,罪益重。
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
曹。
"即自纵火焚之。
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 节选自孙樵的《书何易于》
[注]①挽〔wen],拉,牵引。
②笏〔h u],朝笏、笏板。
③重榷〔qu e丨管,严格执行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
④矧〔sh引〕,况且、何况。
⑤戋9〔ch fin〕,铲掉、剔除。
6 .选出与“以易于挺身为民"中“以"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2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 •如下对原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何易于亲自为刺史当纤夫的故事,赞扬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同时也显示了何易于的聪明才智。
B •何易于是一心为民着想,造福一方的清官;和X朴扰民害民的不同品行他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比
照。
C •何易于为了反对朝廷对百姓征收重税,纵火自焚,以示决心。
D •观察使最终没有弹劾何易于,说明他是一个明白事理的官员。
8 •解释如下加点字〔4分〕
①易于即腰.笏腰:②会.盐铁官奏重榷管会:
③吏止死止:④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
9 •翻译文中的句子〔4分〕
〔1〕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2分〕
〔2〕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2分〕
〔二〕〔4 分〕
初见嵩山
X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X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0•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如下问题。
〔4分〕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初见嵩山时什么样的心情?〔2分〕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2分〕
〔三〕〔5分〕
科学家发明“人工树叶"
①在许多科学家的眼中,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
如果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几十年来,研制“人工树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终极奋斗目标之一。
②最近,美国科学家丹尼尔•诺切拉宣布其发明了一种廉价高效的“人工树叶"。
这种人工 ___________ 进展光合作用达45小时,它的形状像扑克牌,但比扑克牌要薄。
你只需要将它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
它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
一加仑的水〔约合3. 78
升〕生成的电量足够满足一间房子整天的电力需求。
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的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甚至有人认为这片小小的“树叶〃可能将彻底解决未来的能源和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
③“人工树叶'‘通过一种化学催化材料,利用镍和钻,在阳光照耀下进展“半光合作用〃,将水在一定的电压下高效地电解为氧气,同时产生质子和电子;产生的质子与电子可以结合,生成氨气,提供一种清洁的能源。
比起硅光电池板,这种“人工树叶'’显然更廉价。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不“挑食〃,所以完全
可以把各种废水喂给它用来发电。
诺切拉发明的人工树叶进展光合作用的效率大约是自然树叶的10倍。
可以乐观地认为,将来人工树叶的光合效率将更高。
该项发明的核心在于发现了高效廉价的电解水的电极催化材料,从而让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
④“人工树叶〃可以高效储能,并有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白天,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通过电解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作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晚上或阴雨天,又可以随时通过燃料电池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⑤人们在为这一发明兴奋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所谓的“人工树叶'’其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首先,’“人工树叶〃并未真正实现自然界早已运行上亿年的树叶的全部功能,它仅仅模仿了树叶光系统中的局部功能。
其次,它的运行也要依赖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来完成。
再次,它还需要新型的廉价的压缩气体系统以储存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然后用于发电。
因此,要把这一发明真正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1 •第②自然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12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人工树叶'’具有哪些优点?〔2分〕
答:
〔四〕〔4分〕
信仰之光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
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②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某某或别
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的信仰就是:人生的
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
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
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
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
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4•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答:
〔五〕〔14分〕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
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
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入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
地吟咏着天籁。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
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
中消逝。
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
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
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
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
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
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
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迫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E〕从_ 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
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
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
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与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迫而徐缓的旋律。
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
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一一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X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
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X璋也“延至北山"。
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
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X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
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
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
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与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
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
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一一给这寂静的
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
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
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删节〕
15. 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与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4分〕
答: • • • •
16. 从文中〔A〕〔E〕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展赏析。
〔4分〕
答:我选〔〕
17. 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答:
18. 文章最后说:“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
然所能媲美的?"请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六〕(10分)
19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2〕羌笛何须怨杨柳,。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后天下之乐而乐。
〔7〕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8〕我想:,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
一位学者第一次到某某,想看看名胜古迹。
大家认为东林书院和钱钟书故居两个地方不能不去。
但到了东林书院旧址,他很是惊讶:名垂宇内的东林书院怎么就一个小小的池塘和一家茶室?!无奈之下,转了一圈又打了一辆出租车去找钱钟书故居,更让人吃惊的是,司机居然没听说过这位大学问家的故居在哪里!
对这位学者的这次经历,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一段评论。
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要作简要的论证;
字数100字左右。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中有光,是信念的基点,是力量的源泉,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只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熄灭了心中那束有如睡火山般沉寂的光。
请以“心中有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这里的“光"可以是信心,是理想,是真情,是宽容;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是一个具体的物, 只要他〔它〕能给
你精神的力量都行;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要写自己生活中的事,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卷2013.11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5分,丨
1.〔3 分〕()
2. 〔3 分〕()
3. 〔3 分〕()
4.〔3 分〕()
5. 〔3 分〕()
二、阅读分析〔共49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6. 〔2 分〕()7 .〔2 分〕()
&〔4 分〕〔1〕〔2〕〔3〕〔4〕
9. 〔1〕(2 分)
〔2〕(2 分)
〔二〕诗歌赏析〔4分〕
10. 〔1〕〔2 分〕
〔2〕
〔2分〕
〔三〕科学家发明“人工树叶〃〔11.
〔3分〕
12.
〔2分〕
〔四〕信仰之光〔4分〕
13. 〔2 分〕
14.
〔2分〕
〔五〕听山〔14分〕
15.
〔4分〕
16.
〔4分〕
17.
〔3分〕
18.
〔3分〕
〔六〕〔10分〕
19. 根据课文默写〔10分〕〔1〕〔
2〕〔3〕〔
4〕
〔5〕
〔6〕
〔7〕
〔8〕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5分〕
、1.A 2 . B 3. D 4 . B 5 . C
二、〔一〕6.B 7.C
〔不是“纵火自焚,以示决心'’,而是“纵火焚诏,表示宁可冒流放之险,也不愿
意厚赋毒民,征收茶税〃。
〕
8.〔 1〕腰:腰佩,腰间插着。
〔2〕会:适逢,恰巧碰上
9. 〔 1〕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
底上,“方春"“蚕"为主要得分点。
】
〔2〕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在句意完整的根底上, 点。
】 附: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
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
有一次,刺史
X 朴乘着春光
明媚,从上游,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
船到,就下令要 民夫拉纤。
何易于就把朝版插在腰带里,拉着纤,与几个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
刺史发现县令 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
何易于说: “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
时间都不能损失。
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担这个差使。
"刺史听了,和几个宾 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
一起回去了。
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全归自己。
正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
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
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看了诏书说: “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
差役争
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
我不过丢一条命, 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
“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 难?我也不
让你们承担罪名。
"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
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 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最终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二〕10.〔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初见嵩山时惊喜而又亲切的心情。
〔2〕①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高峻挺拔, 造语新奇。
②一个“出"
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表现了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的画面。
〔答出任
〔一〕〔6 分〕
20.〔 5X 20= 100 字〕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3〕止:同“只
〔4〕厚:使……厚,增加,加重 【在句意完整的根
“宁"“毒"为主要得分
意一点即可〕
〔三〕11.〔3分〕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拟的说明方法,〔写出两种即可,2分〕准确形象地说明
了“人工树叶〃具有光合作用时间长、外形薄的特点。
〔1分〕
12.〔2分〕“人工树叶"具有以下优点:能提供清洁的能源、价格相对低廉且光合作用的效率高、可以利用废水发电、可以高效储能。
〔每点0. 5分〕
〔四〕13.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2分〕
14.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信仰对于人生重要的引领作用,使说理通俗易懂。
〔2分〕
〔五〕15、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2分〕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
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2分〕
16、A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中的山林静谧安宁的特点,〔1分〕表达了
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B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山林中暴雨时雨势凶猛,各种声音交织轰响的特点〔1分〕,
表现出作者倾听时的激动心情〔1分〕。
17、承接上文中的“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1分〕为下文写时代潮音作铺垫〔1分〕。
内容上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
史厚重感〔丰富了文章内涵〕〔1分〕
18、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明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
声。
三、20.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得6分;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语言通顺,得4分。
小作
文切入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