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使用前后我院门诊处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SS使用前后我院门诊处方分析
范秀英;冯玘;孟现奇;刘洪峰;冯正平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应用PASS前2011年10月该院门诊处方19 305例,共计57 915条医嘱;应用PASS后2012年2月该院门诊处方26 551例,共计79 653条医嘱,结合患者年龄、疾病诊断、用药名称、用药剂量、用药频次、抗生素
使用情况等各项数据,对比PASS使用前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0月门诊处方中医嘱总条数为81 147条,人工统计不合理医嘱为3 675条.2012年2月门诊处方中医嘱总条数为79 653条,PASS监测显示不合理用药医嘱为1 722条.使用PASS前门诊处方合格率61%,使用后门诊处方合格率为70%,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监测前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77%,监
测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51%,降低了1.26%.结论使用PASS进行临床用药监测,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改善不合理用药现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2(016)008
【总页数】3页(P1184-1186)
【关键词】PASS;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监测
【作者】范秀英;冯玘;孟现奇;刘洪峰;冯正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省宿州
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药剂科;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药理教研室,安徽,宿州,2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是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
根据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可实现医嘱自动审查、医药信息在线查询,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为促进合理用药工作,提高医院用药水平,我院将该系统应用至所有科室,对医嘱进行合理性监测。
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使用药进一步做到安全、有效[1]。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运用PASS前后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分析门诊医嘱不合理用药情况,阐明PASS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选择因我院于2011年12月开始应用PASS,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
取我院应用PASS前后各1个月的处方数据,即抽取2011年10月患者处方19 305例,共57 915条医嘱;抽取2012年2月患者处方26 551例,共79 653条
医嘱。
1.2 调查内容患者年龄、疾病诊断、用药名称、用药剂量、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PASS监测用药情况[2]。
1.3 方法 PASS使用前,设计用药情况调查表,药剂科专人对不合理处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PASS使用后,以医嘱自动审查监测显示为依据,即橙黄色为重复治疗、重复成分,红色为严重相互作用,黑色为严重配伍禁忌或禁忌,专人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我院应用PASS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不合理用药等情况的变化。
2 结果
2.1 PASS监测前不合理用药医嘱率经HIS系统统计,2011年10月门诊处方中
医嘱总条数为81 147条。
用药情况调查表中显示不合理用药医嘱为3 675条,不合理用药医嘱占医嘱总条数的4.53%。
2.2 PASS监测后不合理用药医嘱率及类别 2012年2月门诊处方中医嘱总条数为79 653条,PASS监测显示不合理用药医嘱为1 722条,不合理用药医嘱占医嘱
总条数的2.16%。
按监测项目分类,橙黄色警示条数(重复治疗,重复成分)406条,占不合理用药医嘱总数的23.58%;红色警示条数(严重相互作用)1 282条,占不合理用药医嘱总数的74.45%;黑色警示条数(严重配伍禁忌或禁忌)34条,占不合理
用药医嘱总数的1.97%。
2.3 PASS监测前后处方合格率变化使用PASS监控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详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监测后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
表1 PASS监测前后处方合格率对比/%处方总数合格处方不合格处方处方合格
率应用PASS前(2011年10月)19305 11776 7529 61应用PASS后(2012年2月)26551 18586 7965 70
2.4 PASS监测前后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通过HIS系统查询可见,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I联使用率、Ⅱ联使用率、Ⅲ联使用率均有所下降,详见表2。
表2 PASS监测前后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比(%)I联Ⅲ三联使用率应用PASS 前(2011年10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率Ⅱ联使用率31.77 49.00 24.86 28.80应用PASS后(2012年2月)30.51 46.34 22.39 28.60
2.5 不合理用药原因从表3可以看出:(1)用药超剂量现象严重,存在单次剂量大,给药频次低的现象。
(2)重复治疗和重复成分情况较普遍。
(3)儿童警告中所占严重
配伍禁忌或禁忌比例最高。
(4)药物相互作用:不合理医嘱均为两种药物联用,药物
成分影响,使得药效降低。
3 讨论
3.1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分析
3.1.1 用药超剂量现象存在单次剂量大,用药频次低的现象,其中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较严重。
如医生考虑患儿年龄较小原因,多次静脉穿刺影响患儿依从性,故将药物一日三次剂量使用并作一日一次剂量使用[3]。
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其浓度保持在最小抑菌浓度上的时间呈正相关,需保持适当的给药频次才能保证疗效;抗菌药物单次剂量过大会导致毒副作用的产生。
表3 PASS监测不合理用药原因/%条数(N1)橙色条数红色条数黑色条数所占不合
理医嘱总条数比例807 0 806 1 46.86药物相互作用 227 0 227 0 13.18儿童警告215 0 190 25 12.48重复治疗 198 198 0 0 11.49重复成分 205 205 0 0 11.93
国内注射液体外配伍 6 2 0 4 0.35给药途径监测用药超剂量64 1 59 4 3.71
3.1.2 重复治疗、重复用药现象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着所含成分相同或作用机理相似药物,重复使用现象。
如门急诊科中,病人先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嘱中先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推注,继而氢化泼尼松注射液静脉滴注。
3.1.3 用药品种多门诊存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易产生药物间相互拮抗及不良反应。
如呋塞米片与卡托普利片联用。
呋塞米为利尿药,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二者合用可引起血管扩张和相对血容量不足,从而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3.1.4 不合理用药方法儿童警告里严重配伍禁忌或禁忌所占比例最高。
如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生素B12颗粒用于儿童13例。
该药物为复方制剂,含有硫酸庆大霉素成分。
庆大霉素副作用为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直接影响到听力。
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庆大霉素的这种毒性与用药剂量有关,小儿特别是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对这种毒性更敏感。
故应避免使用该类成分药物;左氧氟沙星片用于18岁以下儿童两例。
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关节、软骨组织发育产
生影响,会引起骨软化,故应禁用此类药物。
3.1.5 给药途径监测由于医院电子处方的使用,医生用电脑下医嘱时可能会出现误
操作现象,导致给药途径错误。
如阿奇霉素注射液给药途径为静推,说明书上明确表明静推为禁忌。
3.1.6 国内注射液体外配伍如维生素B6与细胞色素C联用。
细胞色素C为含铁的结合蛋白,作用机制与辅酶相似,是一个电子传导体,在细胞的呼吸过程中,可进入细胞内起到矫正细胞呼吸与促进物质代谢的作用。
早期用药,疗效更为显著。
维生素B6有三种形式,即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种形式的结构中均含有酚羟基,遇含铁的细胞色素C,由于铁与酚羟基作用,可产生沉淀或变色。
两者不宜同一容器配伍。
3.2 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途径
3.2.1 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由院长、业务院长、药剂科主任和相关科室主任组成药事管理委员会,依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并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对医师处方、用药医嘱的适应性进行审核。
3.2.2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医院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具体工作。
每月实行专项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特别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发现存在抗菌药物单次剂量大、给药频次不符合规、Ⅲ联使用率高的现象。
药剂科将点评结果定期刊登于医院临床药讯,并通报医务科。
针对儿科严重配伍禁忌或禁忌条数为25条,占总禁忌条数的
73.53%,医务科执行干预措施,与儿科主任诫勉谈话。
质管科制定奖惩办法,对
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通过医院多
科室协同努力,门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一定的好转,儿童警告条数有所减少。
3.2.3 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建立专科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目前深入肿瘤外科病区、综合病区参与查房和会诊;查房时询问患者
有无用药不良反应,记录并与负责医生及时沟通;按月对病人用药情况书写药历,
就不合理用药情况与医生进行沟通反馈[4]。
如综合病区临床药师发现有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类茶碱联合使用现象,而根据说明书及药学知识可知,氟喹诺酮类会与茶碱类竞争细胞色素P450酶,导致茶碱代谢下降,血药浓度上升,容易导致患者茶碱类中毒。
故临床药师建议医师避免选择该两种药物联用[5],临床医师接受意见并进行了修改。
同时临床药师还积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用药相关知识;进行治
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定期检查科室所备急救药品效期,指导护士做
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
3.2.4 开展门诊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开设门诊用药咨询服务窗口,结合PASS审查结果统计分析系统、自身医学知识,对患者所提出问题进行详细简答,并对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给药时间、药品注意事项、剂量及频次作全面咨询。
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有利于满足医、护、患之间的联系,提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如:患者家属在院外药房购买了小儿氨酚酰胺颗粒,询问我院药师该药物能否用于
1岁以下儿童服用。
药师查询国家药监局通知后告知家属,该药物在“禁忌”项中增加了“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
下婴儿禁用本品”条例,故建议不予服用。
通过门诊合理用药咨询,既可以避免医疗纠纷及事件的发生;也可以消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患者按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正确用药,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安全、有效、经济;还可以不断扩大合理用药的
公众影响。
3.2.5 门急诊药师对处方严格把关药师审核医师处方的有效性,注意医师的签名和处方权限。
权限管制的抗菌素等是否超过该医师处方权限。
急诊药房药师需审核处方的时效性,急诊处方应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不能超过3 d,处方用量一般不超过
3 d量。
药师对处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疑问时,要进行及时干预,与处方医师沟通并进行记录。
药师在门诊发药时遇到以下案例:患者,男,68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高脂血症。
医嘱:克拉霉素缓释片0.5 g qd口服;辛伐他汀胶囊20 mg qd
口服。
克拉霉素为cyp3A4强抑制剂,可抑制辛伐他汀的代谢,增加其血药浓度,有可能增加横纹肌溶解风险。
故药师与医师沟通,调整处方后予以发药。
4 总结
我院通过使用PASS进行临床用药监测,提高了临床用药水平,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
由此可证明:使用PASS对临床用药进行监测,结
合医院行政部门和药剂科共同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是可行的、切实有效的。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赵喜荣,郝晓菁,曹瑞丽,等.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4):308-309.
[2]吴北江,吴芬芳,何士平,等.利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J].解放军护
理杂志,2005,22(1):72-73.
[3]张圣雨,姜玲,魏伟,等.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研究[J].安徽医药,2011,15(12):1599-1602.
[4]李煜东,居靖.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J].安徽医药,2011,15(11):1448-1449. [5]范秀英,刘洪峰.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应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5):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