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技术交底6 - 混凝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养护时间应比上面表格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7、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
2、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折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五、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人工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谋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8、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
六、混凝土拆模
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混凝土间歇在初凝时,可直浇筑,混凝土间歇过了初凝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对于素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mm。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下次混凝土施工时应施工缝处铺一层M10砂浆后,才能施工。
交底人
施工组
复核人
作业组
作业队负责人
2、搅拌车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运输道路应平顺、牢固。
3、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已搅拌好的混凝土时,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
4、用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运输车出口到承接面间的高度不得大于2m。吊斗(罐)底部的缷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是漏浆。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混凝土或将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推向远处。
5、混凝土在倾注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或漏斗等金属类器具辅助进行。当采用木制辅助器具时,应内衬铁皮。
6、运输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从加水拌和到入模的最长时间,应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宜符合表1规定。
表-1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值(min)
气温T(℃)
无搅拌运输
有搅拌运输
20<T≤30
3、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调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4、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表。
四、混凝土振捣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联合振捣,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3)、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部件。
(4)、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5)、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涵洞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里程:铜九增建二线K236+902~K243+011.2段改建涵洞编号:
交底部门
工程部
交 底 日 期
交底内容:涵洞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一、混凝土选配
混凝土统一由1#搅拌站搅拌选配,由搅拌车运输到工地。
二、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输;装运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搅拌车运输车否存留有积水,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坍落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和规定的坍落度。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30
60
10<T≤20
45
75
5<T≤10
60
90
三、混凝土浇筑
(一)、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浇筑混凝土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2、将基础上松动的岩杂物、泥块清除干净,并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对干燥的非黏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
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缷、吊运模板。
4、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说明:施工前请认真阅读该交底和相关图纸,不明或不详处请及时与工程部相关人员联系!
(二)、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表中的数值可供参考,混凝土摊铺厚度不得大于500mm。
表-2混凝土的浇筑厚度
振 捣 方 法
浇筑层厚度(cm)
插入式振动
3、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坚固程度和保护层垫的数量(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底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方式方法在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拆除底模时混凝土所需达到的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
板、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悬臂梁(板)
≤2
75
>2
100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不拆模。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25
配筋较密的结构
15
附着式振动
30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在新浇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扩模后,再按表的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3、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折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换覆保湿养护时间。
4、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截面较为复杂时,不宜超过1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