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参考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参考6篇
演讲稿的结尾部分应当总结要点,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优秀演讲稿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避免夸大和虚假信息,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校有校风,家有家风;校有校训,家有家训。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在我们家,爸爸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百事孝为先。
百事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们家的家风。
在我们家,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让爷爷奶奶尝,然后我们再一起分享。
爸爸妈妈告诉我,其实孝顺很简单,乖乖听话就是孝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孝顺;多回家看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天也是孝顺。
妈妈还经常和爸爸说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问她,她用最简单的话告诉我,就是在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我知道爷爷奶奶最想看到的是:我平安健康的长大,在学习上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我一定会努力,不让他们失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我家的家训。
从小,爷爷奶奶就告诉我:要做事先做人。
做人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任何时候不可以失信于人,因为我还小,所以奶奶告诉我,只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
都不可以说谎就够了,不要像狼来了里的那个孩子,因为一次次的欺骗山下的大人而丢掉了性命。
奶奶的话我一直记在心上,因为我要做一个让家长相信,让老师相信,让小朋友相信的好孩子!正因为我们家的家风——百事孝为先,所以我们家家和万事兴;正因为我们家的家训——诚实守信,所以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篇2
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每当读到这段意味深长的文字时,我在想什么叫生命教育?我不明白,但我却能感受到儿子对母亲那份真挚的感激之情。
感激母亲给了他一面镜子——家风,在影响着他的生命成长。
非常感谢老妈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更感谢亲爱的爸爸、爷爷、奶奶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使我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幸福、健康的成长。
我有一个好奶奶,好妈妈。
记得儿时,奶奶和妈妈总是起早贪黑的为我洗衣做饭、经营小菜园的身影,从她们身上我学会了勤劳。
三岁那年,我开始手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之类的小衣服。
长大了,渐渐我又学着帮妈妈扫地、叠衣,炒简单的小菜。
每当做完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我浑身感到快乐无比。
爷爷是警察,爸爸是工程师,他们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每逢周六去少年宫学习,陪伴我的总是妈妈。
我常常问妈妈:为什么爷爷和爸爸不陪我去呢?难道他们不爱我吗?妈妈却总是笑着对我说:他们比谁都爱你,孩子。
爸爸和爷爷也想陪你呀,你需要他们,但更多地人也需要他,单位很多事情要等着他们去做呀。
爸爸和爷爷就是这样的人,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为了单位和整个家庭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
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在用心做我的班级工作。
告诉你,这学期,我还被光荣的评为优秀小干部呢。
家有良父慈母,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他们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使我不断的进步,茁壮成长。
牢记家风:勤劳勇敢,踏实实干、多为别人着想、感恩他人。
相信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会不断践行,传承,并用我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人,文明班级,文明社会!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篇3
大家好:
中国上下五千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风和家训,古人常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不错的家风,不但是有形的模仿,更是无形的塑造。
有不错的家风,严格的家训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中起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在家里,从小母亲就语重心长地给我灌输一些不错的家训。
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我家的不错的家训之一、其中让我懂得了很多领悟。
母亲常说,人以孝为本,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心,他有再多的知识,
再高的文化也没有用,这对社会往往只是个威胁,因此,要以孝为前提来待人处事。
仍记得母亲常向我提起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故事。
故事讲述,在几年前的一个小乡村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用自身的双手亲手杀死了自身的母亲,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原来男孩在一所乡村中学念初三、男孩在此之前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在那所学校都是屈指可数的,但,刚到初三第一学期男孩不知道为什么成绩突然下降了很多,男孩的母亲为此感到非常担忧,便特地从城市赶过来陪着男孩,想知道男孩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从男孩班主任口里得知,男孩原来是和外面一些社会青年有所往来,而且频繁。
就在一天夜里,母亲发现男孩急匆匆的赶着出门,而且行为鬼鬼祟祟,但,母亲并没有阻止他,任由他去了。
在男孩走后没多久,男孩母亲担心不已,心里着急的就像热锅上的。
于是,她坐坐走走。
终于,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男孩回来了,推开了门,而且醉醺醺的样子,像是喝了很多酒。
母亲连忙跑过去搀扶男孩并且问:这么晚了,刚刚去哪儿了,怎么喝的醉醺醺的。
没想到,男孩并没有做出理会。
母亲接着问,男孩仍没有做出理会。
母亲有接着问,男孩还是没有做出理会。
母亲又问,这下可把男孩惹恼了,马上从桌子拿起一把刀,挥手砍去,刹那间,母亲鲜红的学溅满了男孩全身,男孩突然醒悟了,双膝跪地,抱头痛哭。
后来,这位年仅15岁的男孩也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
每当想起这故事,心里总是多了几分寒酸。
故事中的男孩竟然向自身的亲生母亲砍去,难道他就没想想他的母亲有多爱他,多关心他吗?就算他之前成绩再怎么好,那也是徒劳的,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其实,行孝并不难,只是看你到底有没有这份心罢了,父母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的去工作,去挣钱,为了谁?还不是我们吗?而我们只要在他们下班时递一双拖鞋,端一杯热茶,再来
几句问候,这也是一种有孝心的行为。
因此,我们以后要以孝为本,孝心做人。
家是一个缩小的国,国是一个放大的家,树立一个不错的家风,家训,成为一个品质优越的人,只愿家家之风、家家之训能代代相传。
谢谢大家!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篇4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
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
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伟德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雅趣及其他伟德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
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
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伟德、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伟德,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
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
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们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
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
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虽是一个家庭的指路明灯,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
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个国家的千百个家风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家风,一个国家的风气,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去努力进取,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强国,才能更好地体现国风的重要性。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篇5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个家,都有自己家训、家规、家风,我家也不例外。
我家的家风特点是勤学孝悌乐助人,从字面上看,或许跟多数家庭的家风没有区别,但家风的传承,更多的是家族之人的言传身教。
关于家风中的勤学,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乌霉诗》,是清朝的王颖士所作,他是王氏家族的第十五世,清康熙十八年进士。
王颖士少年时曾在耿王庄私塾念书,因家境贫寒,缺衣少食。
秋天高粱抽穗时,杂生乌霉,王颖士午餐时以此充饥,不回家吃饭。
这引起了塾师的疑问,经询问,王颖士便作一首《乌霉诗》以解师生之疑。
所谓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王氏家族自古就讲究孝道,在整个大家族里,也没听说哪家有不养老、虐待老人的。
王氏家族十六世族人王克宽,康熙年间进士。
他的《析筋诗》反
映的是王氏孝悌的文化。
诗的内容是:少年堂兄共砚窗,春秋桂杏又同芳。
上追淡墨题名榜,下盼红绫赐饼香。
弟举孝廉能侍养,房分叔季足衣粮。
宦囊美产余无取,牧马场中学牧羊。
这首诗反映的是,王克宽性孝谦让,少时和兄弟一同读书,在他考取官职后,把父母接到身边,视家产财物为身外之物。
兄弟们分家时,先让兄弟们选择丰肥的土地和正堂房舍,而自己则选取了村北的一块牧马场居住。
在王氏家族中,有太多这样重孝重情的故事,一个家庭中,兄弟为了让其中一名考取功名,不惜自行辍学帮助其功成名就,等家中的兄弟功成名就了,对方反过来再回报这个家庭。
这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家族中人才辈出。
勤学孝悌乐助人,每一字,每一词都有深刻的道理,都教给我们做人的根本。
好的家风、家训、家规,每个人都应该去遵守、执行,把好的作风流芳千古。
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勤学孝悌乐助人,是我们王氏的家风,但这一家风可能谁都会说、会写,大家真正能做到的才是好的社会风气。
家风看似无形,但它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
通过一卷卷不同时期的族谱,族人可以加深对家族的了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就是传递家风。
家风正,家族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篇6
中央电视台记者X年春节走基层,了解各地百姓的家风家训。
在此我也想说几句。
小时候我妈妈老是对我讲要想人不知,除非己没为。
要我光明磊
落,行事正,做好人。
又常以苏武牧羊的故事教育我讲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父亲告诫我,读书成人后,谨言慎行,常以言出似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要求我重德守法,规范自己行为。
父亲又常常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古训,要求我们几个子女要一生保持宽松乐观的心态,待人处事。
我小时候,家里历年春节都有贴对联的习俗。
其中有一幅对联是忠厚传家久,诗礼继世长,至今难忘。
日月如梭。
我成家后,留给子女的家训是,待人以诚,勤俭持家,要子女牢记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我老伴也秉承她母亲的遗训,告诉子女:多一分钱是幸福,缺一分钱是痛苦,会过日子才能家兴,国兴,万事兴。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参考6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