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解决 韦佳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解决韦佳裔
摘要: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对于线路的安全运行十
分重要,与电力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分析输配电和用电工
程线路中存在的安全运行问题,围绕材料质量、环境等方面探究实现线路安全运
行的解决途径,进而提升输配电线路供电效率和质量,提升电力运维、管理能力。

关键词:输配电工程;用电工程;线路安全
前言:输配电工程和线路在运行中由于地处野外,因此会受到多种外在环境
的影响,如植物、天气、人为破坏等,对于输配电工程和线路影响较大。

因此,
有必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因素对于线路运行的
干扰,确保电力运行稳定性,有效控制变电故障,突出供电系统的科学和可靠性。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
(一)材料质量的问题
在输配电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是十分常见的元素,若其质量存在问题,将
会对电力运输工作形成较大危险,影响供电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导致工程出
现安全隐患。

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选择质量不好的材料用于输电,不满足施工
安全需求,从而发生安全运行相关问题。

同时,若忽视了材料生产流程,未采取
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会增加劣质材料对施工过程的不良影响,甚至使线
路老化甚至破损,使用周期大大缩短。

(二)环境、气候问题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环境和气
候条件的不同之处为输配电、用电工程带来多种阻碍。

若使用不科学的处理方法,会降低线路供电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

例如,在深山区域气候条件较
为恶劣,对于输配电线路运行的不良影响较大,若发生森林火灾等问题,会导致
输电线路发生瘫痪、受损问题,无法保障供电安全。

(三)线路维护问题
由于输配电、用电工程在工作中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密切相关,因此
受到雷击和绕击的可能性较高。

同时,部分区域由于地质问题和人为因素,会经
常出现塔架基础损坏、地面下陷等事故,若发生雨水冲刷,极易破坏散水坡,导
致地面尘土下陷,为输配电、用电工程的线路运行增加安全隐患。

同时,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线路维护与管理是重要工作,其中保养工作可以提升设备、物品的使
用周期长度,避免电路性能受到破坏。

因此,线路的保养和管理工作是关键,加
强线路维护工作能够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不过在实际的维护管理工作中,大
部分工作人员容易忽视此模块内容,因此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解决途径
(一)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在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线路材料的质量与其安全运行规则密切相关,因此
为了提升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优化材料质量,使工程安全性能可以满足
质量标准。

建议围绕以下原则提升材料质量:其一,在线路工程建设中,施工单
位需要认真检查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条件,检验材料质量,使其性能、质量满足
线路建设的条件,并确保材料合格证、出厂证明等手续一应俱全。

其二,当输配电、用电工程投入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测试材料安全性,提升可应用能力,确保材料质量的安全可靠,避免存在安全风险。

其三,在架设用电线路和输配电
线路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定位具体安装地点,规避污染源。

例如,某施工单位
在制作10kV电缆终端头时,未按照有关工艺规范进行施工,导致电场分布不均匀,烧毁电缆。

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工程材料验收管控工作,依据规程和标准
完成施工验收,并加强对质量工艺施工的培训力度,避免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对于天气、环境方面的安全防护途径
针对天气条件进行的线路防护工作主要依靠天气预判、人工作业、设备质量
等层面开展。

技术人员需要对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的线路进行实时的监测,及时
发现质量问题,并妥善解决。

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区域内的天气情况,
若预测将会迎来恶劣天气,需要依据其影响范围采取科学的防护、维护策略。


大风天气为例,该情况容易对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消极影响,各种人
员应提前加固输电线路和配电工程,防止其出现断裂故障,提升输配电、用电工
程的抗打击能力;通过加强杆塔基础牢固性,使其在强风天气中保证外形的完好
和安全性;增加塔杆数量,提升其稳定性,起到防风作用,避免因风力过大过猛
导致塔杆出现大面积倒塌现象。

例如某220kV线路的直线塔属于南北走向,位于
风口区,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导地线张力是30m/s,未考虑山区的气象条件,只选
择普通的螺栓防震锤,最终导致防震锤松动甚至跑位。

因此施工队伍加强了对风
口区域的线路巡检力度,保障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运行安全性,同时明确风口区
域的各等级线路情况,校核绝缘子防震锤的具体状态,及时对故障进行整改,对
于特殊线路集中巡视,避免设备跳闸。

(三)线路维护途径分析
1.加强线路检修维护
输配电、用电工程中,开展科学的线路状态维护、检修工作可以保障线路运
行的安全性,为之后的针对性检修操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因此,在实际
工作中需要遵守以下检修流程:第一,工作人员应全面并科学收集输配电、用电
工程的运行状态信息,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其
中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进而科学制定维护、检修计划和策略。

其二,精准判断
设备检修的必要性,若无需检修则系统可以继续进行工作;若需要检修则应及时
采取相关检修计划并积极落实,注意在检修中侧重员工的检修绩效评估,进而提
升其工作积极性。

其三,工作人员在线路检修时,应注意遵循相关要求进行检修。

例如,在开展架空送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区分同塔架设线路、同
杆架设线路,对二者进行独立的分析测评。

注意在测评期间精准划分基础、杆塔、保护区等部分;当对输配电、用电工程进行整体的评估工作时,也需要注意评价
细节,避免影响最终评估结果。

2.加强线路防雷和防风工作
由于输配电、用电工程一般在室外,因此线路防雷工作十分重要,需要依据
工程具体情况制定防雷策略,可以围绕两方面进行防治:耐雷能力、雷击跳闸率。

因此,在开展防雷工作中,建议按照以下原则开展:首先,在线路架设工作中,
尽量采用避雷材料,防止雷击发生的概率,避免线路被雷集中的机率,科学借助
感应电压完成耦合和分流工作。

其次,当杆塔接地后,需要将电阻控制在10Ω以下,科学预防雷电,优化线路的防雷能力。

最后,建议架设耦合电线,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耦合作用,减少绝缘子电压,达成分流效果。

同时,可以在线路
表面架设自动重合闸,提升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确保输配电、用电工程在恶劣
雷电天气中可以持续供电。

3.线路绝缘子防污工作
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绝缘子是十分关键的材料,其长期在户外使用,室外的
风沙、灰尘、气体会对绝缘子的表面造成污染,容易积累沙土、污渍,若不能彻
底进行清理,当遇到雷雨气候时,绝缘子表面的杂质会增加其泄露电流和电导的
机率,降低绝缘子自身功能,无法充分发挥正常的绝缘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应对
其进行彻底并持续的维护、修理,快速解决此类问题[1]。

绝缘子防污工作的技术
要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带电水清洗技术,能够彻底全面地清除绝缘子表
面的污染物。

其二,安设绝缘子电流泄露监控系统,若出现电流泄露的问题,该
系统会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形成预警体系。

其三,将硅油、
地蜡等物料均匀地涂抹在绝缘子的表面,防止绝缘子表面因为遭遇雨水的冲刷而
产生水汽,使装置过于潮湿,也能够避免水流的渗入,有效防止绝缘子的电流泄
露问题,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抗雨水能力。

4.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工作
若想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制度保证,方便有序、规
范地进行后续工作。

因此,管理部门应针对输配电、用电工程构建安全运行相关
机制,结合用电用户的具体情况,划分用电工程线路、重要的输配电线路,利用
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提升输配电、用电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

同时,
建议增加线路检修的次数,规定严格的检修流程,针对检修人员完成再教育工作,提升其技术水平;针对平时的巡检区域,需要科学分配检修人员,并对维保人员
完成定期考核,在其心中树立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热情。

5.构建信息化输配电线路安全管理系统
其一,新时期电力企业应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而保证输
配电、用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线路规划层面,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分析,
如空间负荷预测、用电量预测、多指标关联性分析等工作[3]。

同时,工作人员可
以通过此技术分析本区域用电量、用电结构、用电量变化、经济情况,对今后的
用电趋势进行预测。

大数据技术还能分析输配电、用电工程的线路铺设、行业负荷、占地面积等相关数据,得到路线的空间负荷预测结果[4]。

通过获取时间数据
的一致性切片,能够联动分析GIS、OMS等指标。

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
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的科学性,降低安全风险,为今后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运行安
全提供技术支持。

其二,技术人员需要将输配电用电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优化线路管理
模块,如历史数据查询、数据质量分析、断面预测等功能。

基于自动化技术系统
自动获取工程线路的实时运行情况,对其断面完成分析整合工作。

同时,自动化
管理系统具备远程监测功能,可以记录检测方法和结果,提升故障的处理效率和
诊断效率,实现数据库检测数据的互通共享,有效检测输配电、用电工程中的多
种故障。

其三,故障人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输配电、用电工程的远程故障检
测控制平台,通过健全的数据库和沟通系统,加强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技术和
理论交流,借助此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获取输配电、用电工程的历史维修记录,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并对线路完成远程检测,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同时,技术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定快速仿真决策,自动对线路故障进行响应,
利用“复反馈”系统判定并处理技术问题,实现线路运维的预处理过程,为工作人
员进行故障处理争取时间。

结论:当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问题较多,对我国电力企业的
运营发展构成挑战。

因此,有必要加强保障线路安全性,通过排查故障,结合故
障因素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和线路运行安全性,突出线路管
理的安全性、稳定性,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工程线路运检的标准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范欣悦.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46.
[2]李鹏彪.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析[J].中国新通
信,2019,21(24):230.
[3]陆生鲜.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措施研究[J].中国新通
信,2019,21(23):157.
[4]苏建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究[J].通信电源技
术,2019,36(09):265-266.
作者简介:韦佳裔(1988.09-),男,上海人,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