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38535_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2,63(10-11):58-60
作者简介:张国罗(1968—),男,宁夏固原人,高级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木病虫鼠害监测防治。

收稿日期:2022-09-06
光肩星天牛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主要的蛀干害虫,主要为害杨柳科的新疆杨、河北杨、旱柳、垂柳、樟河柳,槭树科的元宝枫、五角枫、美国红枫,木犀科的白蜡等[1]。

受害树木表现为生长受阻、易风折、枯死,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林分的质量。

1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及习性
1.1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
光肩星天牛属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光肩星天牛1年发生1代,或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卵越冬。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

5月上旬—6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下旬。

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7—8月间为产卵盛期,产卵期为16d 左右。

6月底开始出现幼虫,11月气温下降到6℃以下时开始越冬[2]。

1.2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为17~39mm,呈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

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

翅鞘上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

卵:长为5.5mm,呈乳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
略扁,近黄瓜籽形。

幼虫:体长为50~60mm,呈乳白色,无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纹。

蛹:体长为30mm,裸蛹,呈黄白色。

1.3为害特点
雌虫产卵前先将树皮啃一个小槽,
在槽内凿一产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效分析
张国罗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自然资源局,宁夏固原
756000

要:为了筛选出对光肩星天牛有效的防治药剂,试验选用10%吡虫啉原液和10%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剂,采
用打孔注药的方法,进行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10%吡虫啉原液连续防治3年,被害株率从76.67%下降到0.95%,平均单株虫孔数从3.97个下降到0.29个,胸径20cm 以下的被害树木可达到完全消除危害的效果。

关键词:吡虫啉;光肩星天牛;防效
中图分类号:S7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 (2022)10-11-0058-03
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2.h10.015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midacloprid Drilling and Injection in
Controlling the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Zhang Guoluo
(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Yuanzhou District,Guyuan,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effective control agents for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10%imidacloprid stock solution and 10%high-efficiency cypermethrin,were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The control effect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a method of drilling and inj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10%imidacloprid stock solution for consecutive 3years,the rate of damaged plants decreased from 76.67%to 0.95%,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insect holes per plant decreased from 3.97to 0.29.Damaged trees with a diameter of less than 20cm and the height below 1.3meter can be completely cured.
Key words Imidacloprid;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Controlling effect
58
63卷10-11期
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内产1~2粒卵,一头雌成虫一般产卵30粒左右。

刻槽的部位多在胸径大于6cm的树干上,树体胸径越大,刻槽的部位越高;胸径30cm以上寄主树种刻槽多分布于分枝上。

最初孵化的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25~30d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虫道一般长90~150mm。

2为害现状及防治方法
2.1为害现状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光肩星天牛曾一度将原州区以杨、柳树为主要树种的北部近百条农田林网毁灭殆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长期以来受群众防控意识不足、防控经费短缺等因素影响,境内主干道和市区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以及广大村镇周边的四旁树以杨柳树、白蜡、元宝枫等树种为主,均不同程度受到危害,局部地段危害极为严重,树木大面积死亡。

2.2防治方法
针对光肩星天牛对行道树、四旁树为害严重的现状,当地森防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控,主要有人工捕杀成虫、化学喷药防治成虫、排泄孔插毒签(或毒棉)杀灭幼虫、利用天敌啄木鸟啄食幼虫和树干打孔注药等方法。

对各类措施防控成效的对比发现,采用树干打孔注药防治效果最为显著[3-7]。

3不同药剂防治对比试验
3.1材料和方法
借鉴有关文献试验方法,该试验选用10%的吡虫啉原液、10%的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并与对照样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防治成效调查以确定最佳防治措施[8-9]。

具体方法:在幼虫为害期(5月上旬—6月中旬),用打孔注药机在树干基部30cm 处钻孔,钻头与树干成45毅,孔深6~8cm、直径1cm。

胸径5cm以下打孔1~2个,5~10cm打孔3~4个,10cm以上打孔4~5个,孔与孔水平间距5~10cm、上下间距15~20cm、呈螺旋状上升。

每孔注药约10 mL,注药后用湿泥封抹孔口。

对照样地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3.2试验地点
试验样地选在福银高速绿化带原州区头营镇南塬段胸径10~20cm的杨、柳树栽植区,为光肩星天牛为害严重区。

3.3成效分析
2017年5月10日,在原州区头营镇南塬村高速公路东西两侧绿化带内,分别设置吡虫啉防治区、高效氯氰菊酯防治区和对照样地各1hm2,每1hm2样地内有杨、柳树木1100株左右。

在每1hm2样地内随机抽取样树40株,进行防治前光肩星天牛危害情况调查,并于5月12—17日进行打孔注药防治。

2018年5月初进行防治后成效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不同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对比分析
寄主树种打孔数调查株数
10%吡虫啉10%高效氯氰菊酯对照样地
防治前
受害株数
防治后
受害株数
防治前
受害株数
防治后
受害株数
调查
株数
当年受害
株数
翌年受害
株数
杨树
(胸径10~20cm)2402472217402732 34033123415
44036133318
柳树
(胸径10~20cm)240174188403133 3402792612
44032113514
调查结果表明,适时开展药剂防治能有效防控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树种的危害。

其中:采用10%的吡虫啉原液打孔注药防治,树木被害株率由防治前的70.42%下降到防治后的23.33%(被害株率=总受害株数/总调查株数×100%),树木被害株率下降47.09百分点;采用10%高效氯氰菊酯原液打孔注药防治,树木被害株率由防治前的70%下降到防治后的35%,样树被害株率下降35百分点;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对照样地当年调查被害株率为72.5%,翌年被害株率为81.25%,呈上升趋势。

综合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可以看出10%吡虫啉原液效果较好。

4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成效调查
4.1样地设置
选定固原市原州区主干道两侧光肩星天牛危害中度以上区域7处,涵盖杨树、柳树、白蜡等主要被害树种和北部、中部、南部不同立地条件区域,每处设置
张国罗,等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效分析59
63卷10-11期张国罗,等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效分析
调查样地1hm2,每个样地内随机选取30株调查样树。

4.2防治设计
选用10%吡虫啉原液,采取打孔注药方式进行防治试验。

从2018—2020年连续3年在幼虫为害期内,对样地所在的绿化区域内光肩星天牛寄主树种进行防治,通过对各年度防前防后目标样树的调查,科学评价防治成效。

4.3成效调查
通过2018—2020年连续3年防治,经对各样地内样树的调查,2018年防治前被害株率平均为76.67%,平均单株虫孔数为3.97个;2019年防治前调查被害株率为43.81%、平均单株虫孔数为1.7个,较2018年防治前被害株率下降32.86百分点、平均单株虫孔数下降2.27个;2020年防治前调查被害株率为14.76%、平均单株虫孔数为0.88个,较2019年防治前被害株率下降29.05百分点、平均单株虫孔数下降0.82个;2020年防治后调查被害株率为0.95%、平均单株虫孔数为0.29个,较2020年防治前被害株率下降13.81百分点、平均单株虫孔数下降0.59个。

其中:5个样地内样树被害株率下降为零(表2)。

表22018—2020年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效调查
调查地点调查树种胸径/
cm
调查
株数
2018年防前调查2019年防前调查2020年防前调查2020年防后调查
受害
株数
单株虫
孔数
被害
株率/
%
受害
株数
单株虫
孔数
被害
株率/
%
受害
株数
单株虫
孔数
被害
株率/
%
受害
株数
单株虫
孔数
被害
株率/
%
市区中山街白蜡16~303028 5.8993.3319 2.1663.338 1.1326.671 1.00 3.33市区文化东街白蜡12~203026 2.4686.6715 1.6750.006 1.3320.0000.000.00市区开城路柳树8~303020 4.8566.6714 1.7946.676 1.3320.0000.000.00三营鸦儿沟杨树、柳树9~183011 1.9136.676 1.3320.0000.000.0000.000.00头营圆德村柳树9~173022 2.4573.3310 1.1033.3300.000.0000.000.00三营甘沟柳树、杨树8~183029 5.6696.6716 2.3853.336 1.1720.0000.000.00彭堡里沟杨树8~303025 4.6083.3312 1.5040.005 1.2016.671 1.00 3.33平均值3023 3.9776.6713.1 1.7043.81 4.430.8814.760.290.290.95
5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采用10%吡虫啉原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通过对危害中度以上的区域连续防治,防治效果显著。

经过连续3年防治,被害株率从防治前的76.67%下降到防治后的0.95%,平均单株虫孔数从防治前的3.97个下降到防治后的0.29个,被害株率和平均单株虫孔数分别下降75.72百分点和3.68个,其中:胸径20cm以下的被害树木经过3年连续防治,可达到完全消除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最佳效果。

对不同的寄主树种适时采取吡虫啉打孔注药防治措施,总体防治效果都较显著,能使被害树木在短时期内重新恢复生机、健壮生长,为后期开展光肩星天牛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吴兵,方颖,安娜.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及防治[J].内蒙古
林业调查设计,2013,36(2):98,18.[2]郎彩勤,孙剑,史荣跃.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
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4):31-32.
[3]刘荣光,周嘉熹,叶永成.注孔法防治杨树天牛幼虫的
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2):61-66. [4]张林生,赵胜国,赵中和,等.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
牛成虫试验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9(S1):89-90. [5]高洪伟,孙铭.牡丹江市园林树木光肩星天牛的发生及
综合性防治[J].林业勘查设计,2008(3):99-100.
[6]臧贵军,吴华新.牡丹江地区杨树三大检疫害虫的发生
与综合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8(6):40-42.
[7]康青.注射氨水消灭蛀干害虫木蠹蛾、光肩星天牛幼虫
效果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81(2):21-22.
[8]张玉平,于立增,张宝贵.四种农药使用打孔注药防治光
肩星天牛的药效分析[J].天津农林科技,2004(2):23-24.
[9]赵宏,徐荣,孙慧芳,等.不同药剂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
星天牛对比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7):67-68.
责任编辑:周慧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