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典中点》第2单元 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9分)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yě)诞.生(dàn)绷.着脸(běnɡ)千钧.一发(jūn)
B.屹.立(yì)政.府(zhènɡ)擎.着旗(qín)气势磅.礴(pánɡ)
C.磨.盘(mò)璀璨.(càn)黑魆.魆(xū)沉着.冷静(zhuó)
D.电钮.(niǔ)瞻.仰(zān)围歼.战(jiān)崎岖.不平(qū)
2.下列关于汉字“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B.“阅”的部首是“门”。
C.“阅”可以和“读、览”组词。
D.“阅”的起笔是“竖”。
3.下列汉字不属于形声字的一项是( )
A.雹B.众C.故D.围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爆发一至
B.聚精汇神粉身碎骨豪迈手榴弹
C.惊天动地横七竖八度河喧告
D.自言自语热血沸腾电钮宏伟
5.下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B.五更天:大约下午四五点钟。
C.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D.瞻仰:恭敬地看。
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一同学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排山倒海
....的掌声。
B.新上任的厂长不但没有居高临下
....的派头,而且使人感觉非常
亲切。
C.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
D.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我班运动员举着队旗昂首挺胸
....地走在最前面。
7.下列最适合写入演讲稿《学会感恩,从我做起》的一项是( ) A.难道我们就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吗?
B.难道你们就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吗?
C.我们不应该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
D.你们怎么可以用这一幕幕不和谐的画面去“感恩”学校?
8.下列对联中,( )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澡堂为唤醒民众救亡意识特意张贴的。
A.敌军若来,男女老少皆为战;鬼子敢犯,锄头扁担是刀枪。
B.万里雄师归国土;一杯春酒洗胡尘。
C.复仇雪恨,每饭不忘;杀贼驱倭,投箸而起。
D.不逐倭奴,终身含垢;未雪国耻,满面蒙污。
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红军不怕远征难。
D.红军不怕远征难。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中说“飞夺泸定桥”一事的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
B.《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与群众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事。
C.《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依次写了会场布置、阅兵式、群众游行、开国大典。
D.《灯光》一文中“多好啊”出现了三次。
11.下列对李明同学的日记片段所提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六年级是小学阶段进入冲刺的一年学习。
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
每位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③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A.句①中的“学习”一词要删去。
B.句②中的“毅”应改为“意”。
C.句③中的“将来”应改为“未来”。
D.句③中的“将来”与“都希望”要互换。
12.对下面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骆驼的驼峰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
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
因而,在一时找不到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来维持生命。
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1500米内觉察到远处的水源。
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A.骆驼的驼峰储存着大量脂肪,约占体重的1/5。
B.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
C.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1500米内觉察到远处的水源。
D.骆驼可以很好地适应沙漠生活。
13.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
①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
②玩
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呜地吹出声了。
③他仔细地看了女孩的“杰作”。
④回家后,他结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A.①之前B.①②之间C.②③之间D.③④之间
二、读拼音,写词语。
(5分)
三、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或名人名言。
(5分)
1.《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具体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
2.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征战疆场,真的是“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
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时刻不忘为国担忧,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文综合实践。
(3分)
有一个中学的校长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胆地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并悬挂于学校墙上。
你赞同他的这种改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26分)
(一)太平燕(10分)
福州的风味小吃中,能够和锅边糊并列的,只有被称为“小长春”的“太平燕”了。
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太平燕”这东西,别说是外地人,就是对一些福州人来说,不做一点儿解释,也是搞不清楚的。
要说“太平燕”,那就要先说“燕皮”的来历了,没有“燕皮”,谈何“太平燕”?
据传,明嘉靖年间,闽北山区与江西接壤的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
他家居山区,虽有山珍可享,但吃多了,便觉平淡。
于是,他家中的厨师便出了一个新花样: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肉(馄饨),配以高汤煮熟,弄了一碗点心端给主人。
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得滑嫩清脆,醇香沁人,连呼“太妙”,忙问:“这叫什么点心?”那厨师做点心本来是想讨主人的欢心,哪来的名字?好在厨师机灵,见碗中的扁肉形同飞燕,便信口说点心叫“扁肉燕”。
由此推演,オ有了“燕皮”一说。
这“燕皮”本为大户人家独享,后来,这打“燕皮”的手艺逐渐传开流入福
州。
“燕皮”成为商品,食者日众,反倒成了福州家喻户晓、最负盛名的小吃。
“太平燕”也叫“小长春”,那是因为扁肉形似长春花。
“燕”与“宴”谐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
那么,“太平”二字因何而来?原来“太平燕”常与鸭蛋相配做菜肴,在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福州去海外谋生的人众多,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行舟之时“浪”也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
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图的就是“太平”“平安”,这“太平宴”是必吃的。
1.福州的风味小吃“太平燕”也称( )(2分)
A.太妙B.小长春C.馄饨D.锅边糊
2.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家喻户晓”不同?( )(2分)
A.家家户户B.人人皆知C.无人不晓D.众所周知
3.下列关于“太平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福州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B.燕皮是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制成的。
C.福州的风味小吃中,太平燕和锅边糊并列。
D.“燕皮”古时候为大户人家独享,后来,这打“燕皮”的手艺逐渐传开流入福州,但仍然是富裕人家才可以享用的食品。
4.福州的风味小吃“太平燕”又叫“太平宴”,取“太平”二字的原因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丰碑(16分)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
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
的丰碑。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 )和( )。
(2分)
A.突出行军的艰难B.衬托战斗的残酷
C.渲染气氛的悲壮D.暗示结局的悲惨
2.对第6自然段中“将军愣了一下”和第12自然段中“将军愣住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个语句都是对将军的神态描写。
B.两次“愣”都表明将军内心愧疚。
C.两次“愣”都表现了将军的愤怒。
D.将军两次“愣”的原因是一样的。
3.由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可以推想出( )(2分)
①他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②他把棉衣让给了战士。
③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
④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既关注了红军队伍这个面,也写了军需处长这个点。
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5分)
请以“一次难忘的活动”为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抓住活动的场面来具体描写,题目自拟,表达清楚,语句流畅。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C 2.D 3.B 4.D 5.B 6.C7.A
8.D9.D10.C11.C12.D13.C
二、日寇悬崖喜悦隆重副业
三、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视死忽如归
4.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5.位卑未敢忘忧国
四、示例:赞同。
这个校长这样一改,更能激发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B 2.A 3.D
4.“太平燕”常与鸭蛋相配做菜肴,在福州话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福州去海外谋生的人众多,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行舟之时“浪”也被压下去了,当然也就“太平”了,因此取“太平”二字。
(二)1.A C 2.A 3.C
4.作者整体写了红军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行进的情况,这是“面”,它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定下了悲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然后着重塑造了那位冻僵的军需处长这个“点”,突出了他可贵的精神品质。
5.因为军需处长身体覆盖的雪晶莹光亮,更因为他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精神
永存,所以说他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词语专项突破卷
时间:40分钟1.[字形]看拼音,写词语。
zhuàng lièguān cèxuān nào kū jiéhūn chén
() () ()() ()
dàng yàng jǐng xiàng jù líqīng tīng
() () () ()
2.[字形]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马蹄检阅眺望B.日寇忧虑抽屈
C.神密目睹琴键D.讲座后恼勺坦克
3.[词语的感情色彩]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作自受B.威风凛凛
C.技高一筹D.斩钉截铁
4.[词语结构]下列词语的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轻手轻脚B.自作自受
C.断断续续D.如痴如醉
5.[逻辑关系]下列各项中,前后两个词语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
A.陶醉——苏醒B.微弱——强烈
C.唱和——合唱D.抱怨——埋怨
6.[词语搭配]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险要的地形B.胜利的喜悦
C.沸腾的群山D.热情地接待
7.[逻辑关系]下列词语中,与“水笔:写字”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
A.茶壶:茶叶B.书包:书本
C.电灯:照明D.衣服:布
8.[词语积累]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大()流星一望无() ()音绕梁居()临下
汹涌澎() 全神()注心惊()跳()钉截铁
热血沸() 巧夺天() 聚精会() 粉身()骨
描写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义理解]结合语境,句子中“沸腾”的意思是()。
看到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的勇士们凯旋,人们热血沸腾。
A.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B.形容情绪高涨。
C.形容喧嚣嘈杂。
10.[词语辨析]填入下列句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1)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有些父母只顾赚钱,一点儿不()
自己的身体。
(2)时间一去不复返,因此我们要加倍()它。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要()每一粒粮食。
A.爱惜顾惜珍惜B.珍惜爱惜顾惜
C.爱惜珍惜顾惜D.顾惜珍惜爱惜
11.[一词多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①他在公司里是个唱白脸
...的角色,容易得罪人。
②家庭教育中,总要有人唱白脸
...。
B.①在科学研究上,搞花架子
...出不了成绩。
②把剪彩仪式搞得这么隆重,纯粹是摆花架子
...。
C.①与其在别人的生活里跑龙套
...,不如精彩做自己。
②京剧里有许多跑龙套
...的演员,他们同样需要勤学苦练。
D.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
....的人越来越多。
②很多舞蹈名家都是科班出身
....。
12.[关联词语运用]不能用来连接下面两个句子的关联词语是
()。
红军不怕艰难险阻。
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A.因为……所以……B.之所以……是因为……
C.……因此……D.不仅……而且……
13.[词语运用]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欲罢不能
....。
B.文艺作品脱离了人民群众,难免陷入曲高和寡
....的尴尬境地。
C.每当听到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炎黄子孙无不热血沸腾
....。
D.小明处事公道,在同学当中很有威信,是大家公认的德高望重
....的学生干部。
14.[逻辑关系]照样子,填词语。
例:温暖对春天正如寒冷对冬天。
(1)坚强对不屈正如()对屈服。
(2)()对前进正如胆怯对退缩。
(3)幽静对()正如热闹对大街。
15.[逻辑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汹涌澎湃微波粼粼水平如镜微风鼓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贝多芬杜牧老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城街道福建新罗龙岩北门社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词语积累]从下列四字词语中各选一字,组成孟浩然的两句诗。
火树银花心旷神怡山清水秀眼高手低
漫山遍野翻江倒海伤天害理月华如水
近水楼台人杰地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专项突破卷
1.壮烈观测喧闹枯竭昏沉荡漾景象距离倾听2.A 3.A 4.C 5.D 6.C7.C
8.步际余高
湃贯肉斩
腾工神碎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心惊肉跳热血沸腾
余音绕梁巧夺天工
9.B10.D11.C12.D13.D
14.(1)软弱(2)勇敢(3)小巷(路)
15.示例:(1)水平如镜微波粼粼微风鼓浪汹涌澎湃
(2)杜牧苏轼贝多芬老舍
(3)福建龙岩新罗中城街道北门社区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