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项脊轩志(一)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林纾更尊他为“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四.熟读课文:
1.放录音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归有光的语言特色。
3.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
五.正字音:
偃(yǎn)仰(yǎng)啸歌枇杷(pí)(pa)
备课时间
年 月日
编写者:杜文庸
上课时间
第周周月日
班级 节次
课题
项 脊轩志(一)归有光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 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参考
教材,教参,网络
授课方法
诵读、分析、概括、品读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收音机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谜语:衣锦还乡,打一作者名。(归有光)
突兀(wù)迨(dài)吉老妪(yù)婢(bì)女
渗漉(lù)修葺(qì)垣(yuán)墙栏楯(shǔn)
珊(shān)珊爨(cuàn )庖(páo)先妣(bǐ)
呱(gū)呱阖(hé)象笏(hù)扃(jiōng)牖(yǒu)
六.小结
3.熟读课文
1)放录音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 ,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他博览群书, 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 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
1.通过谜语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2.了解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 计


二次备课
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 称为 “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梁”。
二.解题: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三.背景资料: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 ( 《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注 意断句,体会归有光的语言特色。
3)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
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梳理出文中的文言现象。
教学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