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_2秦始皇成立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始皇成立中央集权制
度课时作业北师大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以为原有的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更名号为( )
A.泰皇B.秦王
C.始皇帝D.郡王
解析:秦王嬴政以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故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答案: C
2.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书绳简策的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章(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成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秦朝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②错误;廷尉由皇帝任免,④错误,故排除②④。

答案: C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

如录用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录用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材料不能说明( )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置国事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解析:御玺专属于皇帝,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录用国家官员和录用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未表现三公九卿提升效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4.(2016·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样先由丞相、御史医生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址的操纵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在事实上受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解析:本题材料“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样先由丞相、御史医生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反映了秦朝三公九卿制度的大体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作用之一是在必然程度上使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因此选D项。

A项属于中央集权,与材料不符,B、C两项都违抗所学知识,都排除。

答案: D
5.(2016·湛江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确实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成“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要紧特点是( )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中央集权下,地址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需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与题意皇帝制无关,故A项错误;依照材料“避皇帝嬴政的讳”,“政月”改成“正月”可知并未表现神权,故B项错误;为避忌改称呼不能表现皇帝制度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故C项错误;因犯忌改称呼,以达到保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形象,故D项正确。

答案: D
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
C.皇帝录用D.地方推举
解析:本题的重点落在秦朝的郡县制上。

秦朝时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免的。

故选C项。

答案: C
7. (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气宇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大体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址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治理
解析: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要紧表现为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增强对地址的直接有效操纵。

A项是在经济领域的方法,不符合政治制度的设问;B项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方法,不符合政治制度的设问;C项主若是表现专制主义,即皇权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观周之因此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医生、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集体。

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解决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确实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治理体制……在官僚制时期,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仍是新兴的士人阶级,都必需通过录用,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从那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级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级。

成为官僚的贵族便再也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1)依照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点?
(2)依照材料二,归纳指出“诸侯更相诛伐”的缘故。

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依照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转变的本质特点。

解析:第(1)问的难度在于“特点”,能够依照材料“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回答。

第(2)问的第一小问能够转换成诸侯争霸的缘故;第二小问可结合秦朝增强对地址操纵的方法回答。

第(3)问能够依照“必然结果确实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新兴的士人阶级,都必需通过录用”“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等信息回答。

答案:(1)“封建子弟之制”指分封制。

特点:与宗法制互为内外(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品级森严。

(2)缘故:王室的衰落;宗法制受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慢慢疏远。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录用;从地址分治到中央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