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葬身之地”一席难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葬身之地”一席难求
作者:暂无
来源:《海外星云》 2009年第22期
本来中国人对身后事很避忌,不愿公开讨论,但因为香港可能会出现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景况,所以,如何处理身后事,已成为港人热门的话题。
香港地少人多,而在特区政府的高地价政策下,不但豪宅市场屡创天价,甚至骨灰位也是
供不应求,价格飞涨。
对于正步人老龄化社会的香港,如何“葬身”,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什么港府不加建坟场呢?据称,由于居民反对,过去几年曾搁置兴建多个骨灰龛堂,涉及20
多万个骨灰位。
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觅地建骨灰龛堂,也会加强推广海葬等方式。
其实,本来港府已有一条“绝世好桥”(好办法),就是将部分空置工厦改建成骨灰龛堂。
但当有人提出,可考虑在已拥有多家殡仪馆的地方先行改建时,立即遭区内人士严加反对。
当然,有谁会同意殡仪馆及骨灰龛堂设在自己的住家附近呢?阴森可怕的丧礼场面,会使
游人望而却步,不愿进入这些区,这不但影响商业店铺的生意,甚至自住的单位,楼价也是易
跌难升。
在今年特首曾荫权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将改宽管制全港2000多幢已没有工厂的工业大厦,容许它们改建成不同类型的楼宇。
既然骨灰龛堂有价有市,在商言商,是值得考虑的。
有人认为,若香港人的骨灰能安置在市区的改建工厦内,将可大大减轻家人的麻烦和负担,不
用每年的清明及重阳,长途跋涉到新界的坟场去扫墓。
也有人提出,若单独由某区改建工厦做
骨灰龛堂,当然是对那一区不公平,遭到大力反对是可预见的,但既然这些工厦在香港多个区
都有,为何不规定每一区都有一定数量的“骨灰工厦”呢?
负责土地规划的香港发展局指出,骨灰龛不直接涉及工业、商贸或商业用途,若想将工厦
转做骨灰龛堂,就不可以通过改建工厦政策申请。
该局强调,工厦转做骨灰龛堂项目须个别向
城规会申请,并得到区议会和地政总署署长许可,才可更改工厦用途,程序较为繁复,相信阻
力也会很大。
怎么办呢?港府预计,未来10年会有47万名港人死亡,超过九成会以火葬处理,需要43
万个骨灰位,但政府和宗教团体已计划新建的骨灰位,只有14万至15万个,短缺情况会愈趋
严重。
至于港府近年积极推广的海葬,和将骨灰撒在指定纪念花园的花园葬,去年共有600多
名先人的骨灰以这两种方式处理,比2007年分别增加5成和超过一倍。
死亡可怕,而“死无葬身之地”就无奈,所以骨灰位短缺问题,需要港府及早处理。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