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Ξ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化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以苏锡常地区为案例,从城镇数量的变化、城镇规模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的变化这4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的城市化特征和过程,并对其生态环境胁迫作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速度快、程度高,其带来的资源环境胁迫作用是很明显的。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胁迫作用;苏锡常地区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63(2003)06-0286-03
U rbanization in SWC R egion and Its E cological Stresses
BAI Y an2ying,W ANG X iao2ke,OUY ANG Zhi2yun
(Department of Systems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2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
Abstract:Urbaniz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 ost im 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development.It plays a very im2 portant role in prom oting the s ocial development,whereas s ome negative effects for the eco-environment was brought out.The Suzhou-Wuxi-Changzhou(SWC)Region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in this paper.At first,we studie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changes in town number,town area,economic pattern and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Then we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stresses of the rapid urban2 ization proces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SWC Region is very fast and its urbanization level is very high.And its ecological stresses become m ore and m ore serious with the urban2 ization of this region.
K ey Words:urbanization; ecological stress; Suzhou2Wuxi2Changzhou(SWC)region
以苏州、无锡和常州地区1991年到199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首先从城镇数量的变化、城镇规模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的变化这4个方面分析了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特征和过程,然后从环境的输出和输入两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化过程中资源环境效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过程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变革都深刻影响这一地区的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城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带动了城镇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小城市的雏形逐渐形成,并发展、成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另外,苏锡常地区从市场、资金、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都受到上海这个特大城市的辐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信息交通等的发展,上海对苏锡常地区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这无疑加速了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其次,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加速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很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数量
改革开放后,随着苏南经济的腾飞和乡镇企业的全面发展,城镇数量逐渐增多。
到1999年底,苏锡常地区的城镇数达到327个,比1991年增加了144个。
其中苏州市增加了79个,无锡市增加了62个,常州市增加了31个。
苏锡常地区城镇数量1996—1997年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
(2)城镇规模
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城镇面积不断增加。
包括旧城镇的外延扩张、新城镇的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扩展。
1990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城镇面积呈线性递增的变化趋势,在9年时间内增长了61%。
682第16卷6期
2003年12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 NVIRONME NT&URBAN ECO LOGY
V ol16,N o.6
Dec. 2003
Ξ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资助(49899270-0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 ZCX2-4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 B410803)
收稿日期:2003-09-08
(3)产业结构
与全国水平相比,苏锡常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快,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较快,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迅猛发展,其比重赶上并超过了全国平均值。
苏锡常地区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值随时间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图1),其变化趋势与全国的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值的变化是一致的,但是其增长比全国远远要快。
苏锡常地区第二三产业总的比重随时间呈对数增长(图2)变化速度很快。
全国第二三产业总的比重呈线性增长,而且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以上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该地区城市化的程度,可以看出苏锡常地区的城
市化速度很快、程度很高,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图3
苏锡常地区能源消耗负荷的变化
图1 苏锡常地区与全国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比较
图2 苏锡常地区与全国二三产业比重的比较
(4)非农业人口比例
非农业人口比例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城市化水平测度的最常用指标,它最直接地说明区域城市化的程度。
苏锡常地区非农业人口比例随时间呈上升趋势,1952年苏锡常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只有160万人,占总人口的20%;从1952年到1980年的这段时间里,非农业人口比例和总量都没有明显的增加,1980年非农业人口只有241万人,仍然占总人口的20%,与建国初期的比例相当。
八十年代后,开始快速增长,到2000年为止,非农业人口总量已经增加到了609万人,占总人口的45%。
2 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胁迫效应
2.1 资源胁迫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资源的消耗量加大。
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于使资源耗竭。
本文着重从能源和水资源这两大资源方面来分析城市化给资源带来的胁迫效应。
(1)能源
本文选取资源消耗负荷这一指标分析了城市
化带来的能源胁迫效应。
主要对原煤、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电力这几种能源进行分析。
资源消耗负荷是指单位面积的资源消耗量,除电力消耗负荷的单位为万K W.h/km 2外,其余的单位为t/km 2。
图3显示了各种能源消耗负荷的历年变化情况。
可以明显的看出,该区能源消耗负荷逐年递增,从1991年到1999年,电力消耗负荷增加了103%,而非电力能源消耗负荷则增加了182%。
其中最为主要的煤炭能源消耗负荷的增加最为显著,为203%;其它能源的消耗负荷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柴油、燃料油、焦碳、汽油和煤油的消耗负荷分别增加了154%、72%、65%、22%和1%。
由此看来,由于城市化发展,该地区的能源胁迫是很明显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随着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进展,其能源胁迫也会越来越严重,给区域的能源供给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能源的消耗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生活。
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如果2020年人口总量达到峰值1490万人,预计到2020年的电力消耗负荷将增加到353万kW.h/km 2,非电力能源消耗负荷将增加到4305t/km 2,分别为1999年的2.5倍和3.2倍。
(2)水资源
现代化城市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限制因素。
尽管苏锡常地区的水资源比较充足,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表水的污染,水资源的问题还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
本文选取用水负荷这一指标对城市化给水资源带来的胁迫效应进行分析。
用水负荷是指单位面积用水量,单位为t/km 2。
从图4可以看出,近些年来,苏锡常地区的用水负荷也有明显增加,96年后,用水负荷趋于稳定,从1991年到1996年,用水负荷增加了近40%,考虑到近些年来水污染的加剧,水资源的胁
7
82白艳莹,等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
迫是很严重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其用水负荷也会进一步增加,水资源胁迫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如果2020年人口总量达到峰值1490万人,预计到2020年的用水负荷将增加到6t/km 2,为1999年的2倍。
图4 苏锡常地区用水负荷的变化
2.2 环境胁迫
这里采用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废气排放
强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化肥施用强度、
农药使用强度这几项指标从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这两大方面来分析苏锡常地区区域城市化造成的环境胁迫效应。
(1)工业污染物排放从图5的1991—1999年苏锡常地区污染物排放强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尽管由于环境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不定,但其9年平均排放量39715.32t/km 2,与1991年的40423.39t/km 2相比,说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很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显著增加,从1991年到1999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了近1.7倍,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也增加了82%之多。
持续的高工业废水排放以及急剧增加的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胁迫效应更明显。
图5 苏锡常地区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
(2)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大量的施用化肥(主要是氮肥和磷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
图6给出苏锡常地区近些年来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和强度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无论在化肥施用总量或强度上,一直处于一种很高的水平。
对农药而言其施用强度变化不大,施用总量略有减少。
尽管它们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损害并没有工业污染源那么严重,但作为一种大的面污染源,其间接的
持续的环境胁迫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图6 苏锡常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
(由于数据不足,农药的使用量仅考虑无锡和常州地区)
3 结论与讨论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
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该地区城市化程度高、速度快,城镇数量快速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比例迅速增加,二三产业的比重也明显增加。
这大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苏锡常地区区域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负荷迅速递增,用水负荷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与
此同时,环境胁迫也变得严重起来,工业废水的排放强度一直很高,而工业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强度不断增加,农业污染也值得注意。
苏锡常地区区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资源环境胁迫作用是很明显的,应该给予正确的宏观指导调控,以促进该地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土地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白艳莹(1977-),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遥感,生态系统评价。
8
82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6卷6期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