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炉安全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煅烧炉安全操作规程
一、调温工安全技术操作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煅烧区域调温工调温、清炉、清罐的安全作业。
2、岗位作业职责
2.1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2.2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3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工器具的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2.4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3、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4、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4.1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安全帽,长发必须盘在安全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必须系扣。
4.2 调温工观察火道时,必须佩戴护目镜。
4.3 调温工清炉清罐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面罩。
如进行接触高温物体的作业时,必须佩戴手闷子。
4.4调温工进行卫生清理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5、作业安全要求
5.1 调温工必须熟悉了解罐式炉的运行情况,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加热制度调节温度和负压,控制好炉温,避免炉温、烟道温度过高,烧坏炉体和设备。
5.2 二层、六层火道温度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调整到规定范围之内。
二层火道温度控制在1250℃-1350℃,六层火道温度控制在1100℃-1250℃。
5.3 首层火道负压每四小时测一次,按产量大小控制范围在10-35Pa。
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调整。
5.5 调温工发现挥发份溢出口、总道堵塞要及时清理。
必须戴好防护面罩,不得面对总道炉门,以免烧伤。
清理工作结束后,将砂封盖封好,保证砂封盖不透气,不冒烟。
负责开风的人必须服从清理人员指挥。
5.6 首层喷火嘴要每班检查发现堵塞及时清理,挥发份、空气拉板必须经常活动并清理,避免结焦粘住拉不动,如发现必须细心处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拉坏拉板。
5.7 火道温度过高时,应按下述不同方法使之降低:
1)首层温度过高,将挥发份拉板适度关小,并配合首层空气拉板调节温度,但必须兼顾二层火道温度。
2) 二层火道温度过高,应将首层挥发份拉板适度关小,同组均匀调整,但必须兼顾首层火道温度。
3) 八层火道不允许出现火焰,温度控制在1200℃以下。
4) 当火道温度过高,而调整挥发份和空气无效时,应对原料的化验结果、产能、负压等进行比对,并把相关情况通知车间负责人。
5.8 火道温度太低时,一般是挥发份偏小引起,可适当降低负压调整,调整效果不明显,整体挥发份过小时通知车间调整原料配比或增加排料量。
5.9 排料量根据生产指令确定,并由当班班长安排执行。
在没有车间明确指令之下,任何人不能更改。
5.10 调温工应保证工艺要求温度,以确保煅烧焦真比重达到
2.05g/cm3。
5.12在保证炉子负压正常的情况下,兼顾烟道温度,温度控制在1200℃以下。
6、岗位应急要求
6.1停电后的现场处置;
6.1.1、岗位人员发现停电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当班班长、班长立即
组织相关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同时班长立即向车间主任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启动车间现场事故处置方案。
6.1.2、调温工迅速将冒火部位的传感器等仪器仪表撤掉,防止将仪
器仪表烧坏,同时要穿戴好劳保用品做好自身防护,防止灼烫伤。
6.1.3、副班长安排调温工迅速关闭各煅烧炉水套总供水阀门,防止
水套缺水而缩短水套寿命。
6.2恢复供电后操作步骤:
6.2.1、调温工启动冷却塔、循环水泵恢复水套供水。
确保汽包液位
符合规定。
6.2.2、调整烟道闸板,使炉子负压恢复正常。
6.2.3、排料工对容易堵料的斗提等设备进行手动试车,且由班长确
认无误后才能启动自控设备。
7、煅烧炉清罐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上班前把保护用品穿戴整齐,并配置必须的清罐用品和工具设施。
2、接清罐工作通知后,由公司召开由维修电工参加的专项会议,落实各项工作负责人,清罐工作由公司抓安全工作,各车间班长兼任本班安全监护人职责。
3、检查好气管线路,管线接口捆扎牢固,放止管线脱离高压气伤人,
4、电工人员负责照明配置,对各炉清罐工作采取断电操作。
需要送电时,由短少班长签字,通知电工负责人送电,完毕后将电源切断。
5、维修人员要积极配合清罐工作,对安全防护设施逐一检查,并确保清罐过程所有工具的配置。
6、清罐工作实行轮流工作制,时间不宜过长,搞好降温工作,放止中暑现象发生。
上料时,停止清罐操作,对清罐罐口进行封盖,理顺工具,确保上料人员安全。
7、清罐工作结束后,由生产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封盖各处清罐口及料斗安装。
二、加料工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执行岗位交接班制度,检查各机件保养运行情况,(紧固、润滑),行吊运行,钢丝绳有无起刺断股(起刺五分之一即更换钢丝绳),钢丝绳润滑,挂钩滚轮牢固无残缺,严禁钢丝绳打绞运行,各处紧固润滑,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跟踪观察各罐下料情况,及时处理下料口堵塞和棚料,处理时必须戴好安全帽,劳保用品穿戴齐全。
3、加料时料斗不宜过满,大于60mm的快焦选出打碎或返回料场,避免原料撒在炉顶面造成污染和因废料粒度过大影响断手质量,发现排料不均匀及时与排料人员沟通,及时调整达到要求。
4、上料前设备运行情况,用口语或电铃的通知方式,通知地面人员后方能投入运行,严格控制料斗上升高度,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钢丝绳滑扣,严禁吊载料上时间吊挂停留,避免设别损坏。
5、地面人员清理地坑时,加料人员要将料斗停放在炉上偏离上料口处,并将上料口处周围清理干净,防止坠物伤人,待清理完毕,将料都放入底坑,加料人员富有安全监护人的责任。
6、配合班长做好调温、测温记录,搞好区域卫生,使用工具定位摆放,听从班长安排,并负责安全监护人的责任。
三、排料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安全指导,使其操作规范化,以便更好地避免人身与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各工序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煅烧区域排料岗位。
3 安全规程
3.1工作内容及安全要求
3.1.1上岗前要休息好,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禁酒后和疲劳上岗。
3.1.2认真参加班前会,听取班长布置当班生产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按时完成本岗位工作和生产任务。
3.1.3接班前,必须检查上班的交接班记录。
认真询问上班设备运行情况,严格执行四不走制度。
3.1.4安全要求;
3.1.
4.1检查水套时,要求注意高温,防止烫伤。
3.1.
4.2启动斗式提升机时,要求查看观察口是否封闭,防止物料飞溅砸伤
转动部位接触。
3.2.4设备启动中,发生设备故障或煅后贮仓料满等情况不能正常排料时,应立即向班长和区域汇报,根据区域的安排煅烧炉适当减产。
3.2.5非检修人员严禁维修设备
3.2.6清扫卫生作业中必须佩戴防护口罩。
在清扫配电柜前要做好防触电的准备工作,如使用的清扫工具、劳保手套、劳保鞋必须保证绝缘、干燥等。
3.3 交班内容
3.3.1交班前必须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3.3.2工作完毕后做好本班记录,保持现场环境。
4 技术规程
4.1 接班时要详细检查设备各传动部位运转是否正常,润滑是否良好。
4.2 检查各水套温度情况,水套出水温度不得超过60℃(冬季)、70℃(夏季),若水套停水应立即停止排料操作,通知班长。
4.3 检查水套运行情况,发现水温超高时要及时调整。
当出现大面积水温偏高现象时,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加大供水量,加快循环速度,以保证冷却效果。
4.4 排料量按区域下达任务用定时法排料,特殊情况在班长指挥下可增
却效果。
4.4 排料量按区域下达任务用定时法排料,特殊情况在班长指挥下可增加或减少排料量。
4.5 手动排料的开停车顺序:
4.5.1 送料工启动煅后45m链式提升机后,启动地坑内煅后6#振动输送机。
4.5.2 启动5#炉振动输送机。
4.5.3 启动1#、2#炉振动输送机。
4.5.4 启动3#、4#炉振动输送机。
4.5.6 启动排料机。
4.5.7 排料完毕后,停车顺序与开车顺序相反。
4.5.8 发生设备故障或煅后贮仓料满等情况不能正常排料时,应立即向班长和区域汇报,根据区域的安排适当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