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4654_苏联工农通讯员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前哨2016年第10期
用。

”这里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和推动五项作用,即后来俗称的报纸“五大作用”。

据时任广西日报副总编辑的钟纪民回忆,报社此后以“五大作用”作为衡量每一期报抵、每一篇评论和文章的标准。

“因而在我们的报纸上,……反映我们这个朝气莲勃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社会主义建投时代面貌的、鼓舞群众斗志的、激发群众建投热情的、为群众作学习榜样的先进典型事例、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增多起来了”(钟纪民《按照毛主席指出的方向办好广西日报》,《新闻战线》1960年第3期)。

毛泽东在信中谈到的党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都是党报得以指导工作的作用形态,总结得很全面,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中共历史上党报所发挥的全部正面作用。

然而,当把这些所有的正面作用一起强调时,其效果就会促使正面促进的东西可能超过限度。

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严厉批评了反冒进,提出一些超过实际可能性的高指标被会议一致通过,这就直接导致“大跃进”的发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78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在党中央确定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这一总体的指导方针下,党报集中发挥“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五大作用,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于是发生了1958年党报普遍的浮夸风问题(陈力丹《夺取政权后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发展和失误》,《东南传播》2014年第7期)。

2008年1月12日,广西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办好广西日报的信》发表50周年座谈会。

会上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郭声琨表示:“毛泽东同志的这封指示信,言简意赅,阐述精辟,体现了我们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

信中的指示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我们办好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广西新闻网2008年1月14日)
毛泽东所说的党报五方面的作用,每一方面都是可以运用的,但由于它们均具有激进前推的性质,不宜集中同时运用。

中国已经迈进信息社会,需要总结经验,遵循习近平的指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苏联时期,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体,被称为是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和政治积极性的工具,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连接媒体和人民的纽带是活跃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工农通讯员(рабселькор)。

苏联一直很重视通讯员的工作,联共(布)在上世纪20—30年代组织了一场发展和巩固基层业余新闻通讯员的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真理报》总编辑尼古拉·布哈林,以及列
宁的妹妹、总编辑助理玛丽亚·乌里扬诺娃。

苏联的工农通讯员通常是各条生产线上的积极分子,但并不要求他们一定是党员、团员。

他们一边从事生产,一边为报刊工作,积极地为区报、州报、中央报等各级报纸写稿。

来自基层的工农通讯员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在稿件中经常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有效地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他们依据实际情况所提供的材料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其中有些问题甚至引起了全国性的讨论。

工农通讯员的稿件也是他们表达社会意见的重要方式。

工农通讯员运动早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展过,体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热情。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火星报》时期(1900-1903)就已形成了党的报刊的通讯员体系。

在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政权之后,党和苏维埃的报刊通讯员队伍发展很快。

即便是在国内战争、饥荒、经济崩溃等困难时期,俄共(布)中央也从未停止加强报刊与劳动群众的联系。

1919年,列宁给《真理报》下达了组织工农通讯员运动的任务,并指出和平建设也离不开他们的工作。

1923年,《真理报》编辑部召开了全苏第一届工农通讯员运动大会,会上制定了工农通讯员运动的统一纲领。

1923年4月,俄共(布)十二大通过了关于宣传、出版、鼓动的决议,正式将建设工人通讯员(1925年以后改为“工农通讯员”)队伍列入党中
央的议事日程。

1924年3月28日,敖德萨省尼古拉专区得莫夫卡村
通讯员格·马林诺夫斯基被犯罪分子杀害,此事引起党对通讯员工作的进一步重视。

斯大林就此指出:“迫害工
人通讯员和农村通讯员是野蛮行为,是资产阶级习气的残余。

报纸应当担负起保护自己通讯员不受迫害的责任,因为只有报纸才能够展开激烈的揭发性的鼓动来反对黑暗势力。

”(《斯大林全集》第6卷229页,人民出版社195年版)1925年6月1日,俄共(布)中央
苏联工农通讯员运动
◎赵永华季

列宁的妹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在《真理报》工农通讯员1928年大会上(右二)
92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第10期
新闻前哨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中,离不开他们与德国社会主义月刊《威斯特伐里亚汽船》(Das·Westph·lische·Dampfboot,以下简称《汽船》)的斗争与合作。

该刊带有“真正的社会主义”色彩,1845年1月创刊于比雷菲尔德(Bielefeld,现在属于德国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报头上的大字标题“一切
为了人民,一切来自人民!人人享有福利、教育和自由!”是《汽船》的宗旨。

1844年6月,德国爆发了西里西
亚织工起义。

这是德国工人阶级最早的独立运动。

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解决当时的一
系列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出现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

它有若干支派,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其中最老的、最早独立发展的一个支派是威斯特伐里亚社会主义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642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格律恩(Karl Grün)、吕宁(Otto Lüning)、赫斯(Moses He)、克利盖(Hermann
Kriege)等。

《威斯特伐里亚汽船》的前身是
《威悉河汽船》(Weser-Dampfboot)。

该刊1844年1月创刊,同年12月被普
鲁士政府查封。

1845年,《威斯特伐里亚汽船》代替它继续出版,主编吕宁,当地的企业家迈耶尔(Julius Meyer)、雷姆佩尔(Rudolf Rempel)以及后来的魏德迈(Joseph Weydemeyer)负责编辑出版工作。

《汽船》1847年1月迁到附近的另一小城帕德博恩(Pader⁃born)出版,1848年5月停刊。

除两期
合刊外,每月出版一期。

《汽船》主要报道威斯特伐里亚地
区的政治和经济,每个月,有时两个月发表一篇《世界大事》,综述世界和德国的重要事件;每隔二至三个月发表一篇《对现在的一瞥》,作者主要是吕
组织部通过了《关于工农通讯员运动》的决议,规定应在中央或地方报纸周围建立起工农通讯员组织,向一切工人、农民、红军战士敞开大门,以自愿为原则自由加入,对通讯员的直接领导由报纸编辑部负责。

同时,还委托《真理报》编辑部出版了指导性杂志《工农通讯员》。

当时,工农通讯员组织并不接受它们所在的党委会的领导,针对这种情况,该决议强调:“这种隶属于党外的联合有使工农通讯员脱离报纸的危险,而不和报纸联系,便谈不上工农通讯员组织的正常发展”(《联共(布)关于报刊书籍的决议》第139页,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该决议还说明了开展通讯员运动的目的:是对工农通讯员在政治上加以教育,把他们变为党改善苏维埃机构、消除现有缺点、纠正官僚主义歪曲党的路线的行为等工作的有力助手。

当时领导工农通讯员运动的直接负责人是《真理报》的主编布哈林。

党的其他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加里宁、安德烈耶夫、基洛夫等,也纷纷会见通讯员代表,发表各种谈话、文章、祝词、贺信,称赞通讯员的功绩,指出工作方向。

1925年当年,工农通讯员从10万人发展到21万人。

1926年8月,联共(布)中央做出
《关于党在工农通讯员运动方面的当前任务》的决议,指出“这个运动是工农舆论的形式之一,而且是与国内日常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的一切方面联系着的”。

(同上,第154页)该决议改变了此前一年对通讯员组织的领导方式,要求地方党支部要加强对通讯员的领导,报纸编辑部也要加强对通讯员的领导,从而形成了双重领导制。

至1929年,苏联的通讯员已超过100万人。

1931年4月,联共(布)中央又做出《关于革新工农通讯员运动》的决议,认为运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暴露和揭发各机关的“小的”缺点,应转入第二阶段,要更深刻地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最重要的问题,普遍揭发缺点,并宣传各建设部门中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显著成绩。

该决议要求把优秀通讯员提高到熟练新闻记者的水平,由报纸建立模范通讯员新闻班;还要求在党委会下设由宣传部、报社、监察代表、刊物检查员和指导员等组成的委员会,来领导通讯员的工作和下级的刊物。

20世纪30年代,有很多工农通讯员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战后,苏联新闻界曾一度放松了工农通讯员的工作。

1956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重新号召重视群众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此后,特
别是1957年苏联工农通讯员运动迅速高涨。

1958、1960、1968年,苏共中央分别做出了《关于改善领导苏联报刊工农通讯员群众性运动》的决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报刊和广播的社会基础》的决议、《关于提升地方报纸在劳动者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作用》的决议。

加里宁、马雅可夫斯基、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直接参与了工农通讯员运动的发展。

在苏联建设的各个阶段,工农通讯员都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在全苏工农通讯员五十周年(1973)大会上,苏共中央委员会指出,工农通讯员队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有规模、有组织的社会政治力量,这支队伍包含工人、农民及知识分子代表在内人数高达六百万。

同时,还提出了工农通讯员运动的新任务:号召工农通讯员宣传已取得的成绩,分享超额完成计划的先进经验,尖锐批评缺点、纠正不足,坚决为增加国民收入而奋斗。

苏联工农通讯员运动的经验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实践中也得到了符合各国特点的创造性应用。

(赵永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季瑞:该校外国语学院硕士生)
“真正的社会主义”月刊———《威斯特伐里亚汽船》
◎熊

陈力丹
93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