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太师庄中学
高金苹
化学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高金苹太师庄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 使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生如果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本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设计了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3课时的教学程序。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及铁的化合物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金属。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而变价的元素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
本节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对氧化物、氢氧化物性质的实验探究的顺序学习,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
2.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编排,学生此前已经学过钠、铝的重要化合物知识,并初步具备了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的一些经验,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对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规律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仍需加深认识,尤其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元素知识对大多数学生可能并不熟练。
再者,在前面金属化合物学习中,很少涉及到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应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转化的实质。
设计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方式:本着“重视基础,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迁移发现式教学方法,基本思路如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的是发现式教学
方法,即:明确学习内容→给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发表观点→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4.技术准备与说明:(1)硬件要求:教师用电脑一台,配备投影机.(2)软件要求:计算机安装Microsoft PowerPoint以播放PPT文件、Player以播放视频软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了解检验Fe3+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与归纳,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设计、反思与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感受化学变化的的奇妙与和谐,体会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Fe2+、Fe3+的相互转化;Fe3+的检验
难点: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实验准备仪器: 试管、滴管、烧杯等
药品:Fe2O3,Fe3O4,FeCl2溶液,FeSO4溶液(不加铁钉),FeCl3溶液,Fe2(SO4)3溶液硝酸、还原铁钉、KI淀粉溶液、新制氯水、KSCN溶液等
2.教学流程图
3.教学过程
附件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课后检测共10分,8分及以上为优秀6分至8分为合格
课后检测题
1.下列用来检验Fe3+离子的试剂中,最好的一种是()
A.H2S B.NaOH 溶液C.铜粉D.KSCN溶液
2.实验室制取FeSO4溶液应采取的方法是()
A.在稀硫酸中投入过量的铁粉B.FeO溶解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C.在浓硫酸中投入过量的铁屑D.铁粉溶解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3. 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而溶液质量增加,但无气体产生,此溶液是()
A稀硫酸 B AgNO3 C Fe 2 (SO4)3 D CuSO4
4. 下列各族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变成红色的()A氯水和氯化亚铁B铁屑和氯化铜C铁屑和过量稀硫酸D过量铁屑和氯化亚铁
5.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 Fe SO4 NaOH BaCl2四种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
入甲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转为红褐色。
甲溶液滴入乙溶液时,先有白色沉淀后消失,推断丙物质是()
A.Al2 (SO4)3 B.NaOH C.BaCl2 D .Fe SO4
6.某溶液由相同物质的量的FeCl3,CuCl2,AlCl3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
搅拌后振荡,铁粉仍有剩余,则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 .Fe3+ 、Cu2+ B.Fe2+、Al3+ C.Fe3+、Al3+ D .Fe2+ 、Fe3+
7.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E中的现象是。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4)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中通入氯气制取FeCl3溶液,通入Cl2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