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易错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重点易错题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相与步于中庭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庭下如积水空明 /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答案:B
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

【点睛】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

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2、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D
A“绝”指没有同类,B“绝”意为“特别”,C“绝”意为“断开”,D“绝”意为“消失”,所以D与例句意义相同。

【点睛】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

古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3、下列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单薄)晓雾将歇(消散)
B.清荣峻茂(茂盛)盖竹柏影也(覆盖)
C.夕日欲颓(坠落)天山共色(共同)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地)
答案:D
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
B项“盖”是副词“大概是”的意思;
C项“共”是“同样的”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正面与侧面相结合,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理解文章句子的意思,就能分析出此段的写法特色。

5、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
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寻张怀民寻病终
答案:C
A于是,就/最终,终于 B和,跟/欣赏 C都是“原来是”的意思 D寻找/随即,不久。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曦月(xī)经纶(lún)纤云(qiān)轩邈(miǎo)
B.十仞(rèn)沿溯(shù)藻荇(xìng)驱犊(dú)
C.燕然(yān)横柯(kē)素湍(tuān)缥碧(piǎo)
D.戾天(lì)飞漱(shù)萋萋(qī)千转(zhuǎn)
答案:C
A.qiān—xiān;B.shù—sù;D.zhuǎn—zhuàn 故选C。

【点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

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7、下列不是特殊句式的是( )。

A.遂以名楼。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C.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D.迹存《述异》之志。

答案:D
A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黄鹤;B判断句,“也”表判断。

C倒装句尝驾黄鹤返于此憩。

故选D。

【点睛】主要考查文言句式的分析。

8、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D
A:错误。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错误。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错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睛】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背景和结语则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有时可以省略。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D.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极大地肯定了北魏历史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答案:D
ABC正确。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1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答案:C
C项句子有语病。

“来自”与“前来”语意重复。

删去“来自”即可。

故答案为:C。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
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
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1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C
C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点睛】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语文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1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致征蓬无与为乐乘奔卸风
B.凄异桐庐负势竞上千百成锋
C.缥碧经纶窥谷忘反争高值指
D.瀑布绿潭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答案:D
A.致—至,卸—御;B.锋—峰;C.值—直
故答案为:D
【点睛】注意汉字的偏旁部首,能分辨形声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不写错别字。

能力层级A
1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最大的特征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新闻特写和通讯比消息更强调时效性。

B.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回忆了很多与他生活紧密相关的人物,藤野先生是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C.《三峡》选自《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D.茨威格描绘了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答案:A
A.消息比新闻特写和通讯更强调时效性,选项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
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本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学生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
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安石曾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B.《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

这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
学者。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昇。

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
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D.《〈孟子〉三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C
A.有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不是“边塞诗人”,“诗中有画”是苏轼对其诗的评价,不是“王安石”;B.有误,《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不是“写景抒情散文”;
C.正确;
D.有误,《<孟子>三章》摘自《孟子》,《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共同编写而成,不
能说作者是孟子。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
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

________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

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

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B.①②④③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作答此题,先通读文段,了解所写内容,梳理句子内在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序。

内容上,②④句承接前一句“航行需借风力”。

由“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可知,“借风力”在前,“人工拉纤”在后,故④后接③句。

①句是对④③句的总结。

故正确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可以用排除法。

填空题
16、《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代家。

字,吴兴故鄣人。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和的修辞手法,抓住和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的特征,从、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答案:吴均;南朝;文学;吴均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比喻;夸张;清澈;湍急;山高;树多;景美
“吴均”的“均”字不要写错,“南朝”不要写成“南北朝”“南宋”。

根据题中所提示的文段和答点如“修辞手法”“角度”,阅读内容,用最简洁的文字填答,有引号的,要用原句填空答。

【点睛】本题综合了文学知识与对课语言内容的概括两个知识点。

文学知识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

对内容的概括,要注意题干提示的答点,梳理文章内有关的语句概括填答。

17、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

丹阳秣陵人,著有《》。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
亲、弟弟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答案:(1)华阳隐居;陶隐居集
(2)苏洵;苏辙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故答案为:⑴华阳隐居;陶隐居集;⑵苏洵;苏辙。

【点睛】注意作者的名字不能写错,例如“弘”不要写成“鸿”,“轼”“辙”注意偏旁。

18、“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答案:三峡水流之湍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故答案为:三峡水流之湍急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解答。

19、《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的,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康乐指的是谢灵运,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点睛】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风烟俱净
②从流飘荡
③自富阳至桐庐
④急湍甚箭
⑤猛浪若奔
⑥负势竞上
⑦皆生寒树
⑧泉水激石
⑨猿则百叫元绝
⑩望峰息心
⑪经纶世务者
⑫在昼犹昏
答案:全、都;顺、随;从;胜过、超过;飞奔的马;凭借;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冲击、拍打;停止;使……平息;筹划;好像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①“风烟俱净”俱:全、都。

②“从流飘荡”从:顺、随。

③“自富阳至桐庐”自:从。

④“急湍甚箭”甚:胜过、超过。

⑤“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⑥“不负势竞上”负:凭借。

⑦“皆生寒树”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⑧“泉水激石”激:冲击、拍打。

⑨“猿则百叫元绝”绝:停止。

⑩“望峰息心”息:使……平息。

⑪“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

⑫“在昼犹昏”犹:好像。

【点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
词要加以积累。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