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六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第六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类梳理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并结合具体情境运用。

2.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心体验;并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3.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别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字词分类,梳理运用
1.出示本单元生字表生字。

矛盾誉吾赢拳擦策荐艘航
肆帽桅撕逗唬钩扭咧舱鸥瞄
(1)读准字音。

(2)用你喜欢的方式给这些字分类(按字的结构、偏旁部首……)(3)仔细观察这三组生字,说出你的发现,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擦撕扭(都带有“扌”旁,形声字,左形右声,表动作的字)艘航舱(都带有“舟”旁,形声字,左形右声)
唬咧(都带有“口”旁,形声字)
(4)再读读“赢、拳、肆、桅”这几个字,并说说你是怎样写好这几个字的?
(5)“瞄”字表示“看”的意思,我能说出表示看的词语有:俯视、瞅、仰视、鸟瞰、端详……我还会给“瞄”换偏旁组成的新字:喵、描、猫、锚……
2.出示本单元的词语。

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
引荐航行风平浪静取乐放肆桅杆哭笑不得眼巴巴
吓唬船舱海鸥瞄准心惊胆战
(1)读准词语
(2)再读读这些词语,并尝试给这些词语分类。

(3)读下面一段话,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写在括号里。

刚一到青岛,已近傍晚,我们一行人急匆匆赶到海边,站在桥上,等待观潮。

远远望去,海面(),甚是温柔。

正当我()盯着海面时,突然间,一阵海浪涌起,卷起无数浪花,拼命撞击岸边的岩石。

瞬间,声音轰鸣,令人()!浪花飞溅,越过桥面,打得我满头满脸、浑身湿淋淋的,弄得我()。

(4)请你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三、四个,并尝试写一段话。

任务二:总结方法,尝试运用
1.默读课文,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在组内分享。

2.自主学习要求:自主学习“交流平台”,边读边想,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他们的想法好在哪里?画出关键的词句并批注。

3.小组合作:讨论并小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梳理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4.尝试运用:
当下,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

这不,正好那天是周末,做完作业后拿了本书去楼下小亭子里看书。

一到那,真是好热闹!小孩儿你追我赶、老人怀抱着婴儿,手里拉着车子,聊得不亦乐乎!正在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喊:“谁家进小偷了!”“谁家的?”“不知道?”“只知道是6号楼三单元的。

”这时,小亭子里的老人、孩子已乱作一团:有惊吓愣在原地不动的;有紧张的哭喊的;还有事不关己默默坐着的……此时,只见一位看孩子的奶奶,把孩子放回婴儿车里,叮嘱旁边的女孩儿看好她弟弟,自己回家看看。

没多会儿,当老人回来时,车子里的婴儿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老人瘫坐在地上,才知自己上了骗子的当。

(1)默读短文,思考:短文中提到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你认为谁是这件事情的操控者?了解并梳理一下他的思维。

(3)如果当时你在那儿,遇到这种紧急情况,你会怎样解决?
(4)集体交流并小结:当我们遇到问题,尤其是紧急情况时要冷静地思考、分析,果断地做出决定,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

任务三:读读词句,体悟表达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词语。

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
道旁李(道路)溺而不返(返回)
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候)
(1)读读词语,说出加点字的意思,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2)仔细观察词语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3)集体交流并适时补充:单音节只代表一个汉字,双音节代表两个汉字。

(4)再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5)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6)集体交流并梳理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

2.我会运用: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理由。

群儿戏于庭()足跌没水中()诲人不倦()太白感其意()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出示句子。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读一读这两组例句,你有什么发现?(都写了关于时间的,但时间有长有短。


(2)再读读,尤其是加点的部分,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十秒钟”却说“时间太长了”,而“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那么长,却说“一转眼就过去了”?(提示:结合相关课文具体内容理解。

)(3)小组内交流体会,教师巡视并指导。

(4)集体交流并梳理小结:时间的长短、快慢只是相对而言,在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2.教师分享个人体会: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给年迈的母亲打电话,可电话响了十秒钟没人接,我心慌的怦怦跳。

于是又重新拨通电话,又响了十秒钟后终于听到母亲的声音,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吓死我了,妈,这大半天的您怎么不接电话,上哪儿去了,让我好担心您啊!
谁来分析一下我的分享让你有什么体会?
3.想一想,你有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吧,记得说清楚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

(1)先在小组内分享。

(2)集体分享。

4.仿照例句,结合具体事例,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5.自主评价(见下表)
任务四:阅读片段,表达感受
1.回顾旧知: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并不是因为仅靠天分“写”出来的。

想一想,从三年级至今,你学过了哪些修改习作的符号?
(1)小组内梳理修改习作符号。

(2)集体交流。

2.学生自主阅读(语文园地六P91)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

看看叶圣陶先生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边读边作批注。

(提示:可以根据符号来梳理)
3.小组内交流并梳理要点,教师巡视并指导。

4.集体交流并梳理要点,要求用具体的例子说清楚叶圣陶先生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

如:修改用地不准确的词语;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
5.读读修改前的作文,再读读修改后的作文,你有什么发现?(修改后的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意思更连贯,条理也更清晰了。


6.翻开你的《习作六:神奇的探险之旅》,对照叶圣陶先生的修改,
你有什么感受?又什么收获?
7.再次修改你的习作。

任务五:日积月累,迁移运用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1.借助工具书,把以上别称及释义读正确。

2.指生读,师生共同正音:及笄的“笄”读“jī”;弱冠的“冠”在这里取动词之义,所以读“guàn”;
3.学生自主读正确、读流利。

4.难点释义:及笄:“笄”,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就是用簪子把头发绾起来,古代女子满十五岁时就可以嫁人了,所以要开始绾发。

弱冠:“冠”指的是冠礼,是把帽子戴在头上的仪式,往往在男子二十岁时举行,表示已经成人,“弱冠”意思是已经举行了冠礼,但还比较年轻,没有达到壮年。

而立、不惑:源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5.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读流利;指名读,点评。

(2)学生自主练读,读出节奏感。

(3)教师检查: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

(4)师生搭配读;男女生搭配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教师带领学生背。

(3)组内互背。

7.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分组交流你此时对别称的感受。

8.迁移运用:从中选择三、四个别称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你身边所熟悉的人。

如:我的姥姥、姥爷已是古稀之年,还整天在小菜园里忙个不停;舅妈已近不惑之年,可整天除了上班,家务事一点也不干;舅舅这个已是不惑之年,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这个年方弱冠的表哥很是懂事,每年到了暑假回来,就帮着姥姥、姥爷大理菜园。

(1)读读例子,谈谈你的感受。

(2)仿照例子,你也来写一写,然后再组内分享。

9.自主评价。

(见下表)
作业设计:读读《史记》走进历史人物,亲历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思维,并分享给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